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天生”的神槍手:創造“步槍打飛機”的人
2009/08/21 02:16:28瀏覽1455|回應0|推薦12
  在《我的兄弟叫順溜》一劇中,順溜曾說過這樣一句話,“神槍手是天生的,不是練出來的。”順溜的天賦來自於他的獵人身份,無獨有偶,宋嶺春也有著與順溜相似的經歷。

  1925年,宋嶺春出生於山東省平度縣的一個貧苦家庭,家中兄弟姊妹8人,宋嶺春在家中最小。那時,宋嶺春家?還有一把土槍,他經常用它打獵,不知不覺中,竟然練就了百發百中的本領。

  日本侵略者的到來改變了宋嶺春一家的生活,他闖關東的大哥、二哥以及大姐相繼在大連被日本侵略者殺害。帶著國仇家恨,1942年,17歲的宋嶺春參加了八路軍,成為八路軍膠東軍區的一名戰士。從日制的“99式步槍”到蘇聯的“水連珠”步槍,由於槍打得準,宋嶺春的裝備也越來越好,不久後,他得到了一支從日本鬼子手中繳獲的“三八大蓋”。宋嶺春異常興奮,“三八大蓋”當時在八路軍中只有排長以上級別才可以配發,在戰士中少之又少,因此他愛不釋手,常常拿出來擦拭。此外,宋嶺春的“特殊待遇”還表現在領取彈藥上,由於當時八路軍物資極度匱乏,因此上級要求大家要每一發子彈消滅一個敵人,絕對不能放空槍。每次戰鬥前,其他的戰士只能領取四五發子彈,而宋嶺春卻能領到最少40發子彈。


日軍飛機轟炸


宋嶺春當年打下飛機的步槍


宋嶺春接受采訪


宋嶺春年輕時候的照片

  雖然八路軍裝備落後,步槍上也沒有配備狙殺敵人最有效的瞄準鏡,但宋嶺春那一擊制敵的本領,令敵人頭疼不已。超強的單兵作戰能力讓區隊意識到了宋嶺春的重要性,很快,區隊派出一位劉隊長,專門負責保護宋嶺春的安全,並特意交待,一定不能讓宋嶺春落入敵人的手中。在劉隊長的幫助下,宋嶺春發揮了更大的作用,根據劉隊長的記錄,僅1943年一年,宋嶺春就狙殺了30多名日本鬼子。

  與敵人拼刺刀

  1944年,不到20歲的宋嶺春迎來了一次生死考驗,在一次反掃蕩戰鬥中,敵人沖上了八路軍的陣地,準備與八路軍拼刺刀。這一次,宋嶺春遇到的是一個大塊頭的鬼子,留著一撇小胡子,十分兇悍。鬼子一刀捅過來,宋嶺春趕忙撥開,幾個回合下來,他就已經招架不住,一下子被鬼子的刺刀劃破了嘴唇,鮮血直流。關鍵時刻,宋嶺春迅速開槍,打死了鬼子。回到戰地醫院,由於當時的治療條件較差,宋嶺春的傷口縫合處長出了一個肉瘤,影響了容貌。團長看到後,立刻找來醫生質問,小宋年紀還這麼小,怎麼能搞得這麼難看?就這樣,宋嶺春又被送回了醫院,切除肉瘤,重新縫合。

  抗戰結束後,宋嶺春離開山東,赴東北成為了一名騎兵。1947年,宋嶺春在一次戰鬥中負傷,導致腦震蕩及右耳全聾。全國解放後,宋嶺春於1954年轉業,將心血貢獻給了廣西公路運輸事業,直至1984年離休。

  步槍擊落飛機

  1943年的一天,山東省棲霞縣的一個小山村異常寧靜,駐紮在這?的八路軍戰士正準備吃午飯。就在這時,天空中飛來了4架日本飛機,它們一接近村莊就開始向下俯沖,並進行轟炸和掃射。18歲的宋嶺春在山坡上找到了一塊茂密的草地,他並沒有趴在草叢中進行隱蔽,而是仰面朝天躺進了草叢。這樣,可以觀察敵機的飛行。

  很快,躺在草叢?的宋嶺春就發現4架黑不溜秋的日本飛機飛得很低,速度也很慢,仿佛是在進行挑釁。一股怒火從宋嶺春的心頭升起,他看了看手?的“三八大蓋”,一個念頭不禁冒了出來,飛機距離地面只有一兩百米的高度,能不能用步槍把飛機打下來呢?宋嶺春的腦子迅速旋轉著,他想到,一顆子彈肯定無法擊毀飛機,如果知道飛機的油箱在什麼位置,或許勝算會更大些,但他從來沒有接觸過飛機,又如何知道油箱的位置呢?更讓他矛盾的是,區隊長“千萬不能暴露目標”的要求也不斷地回響在他的耳畔。

  打還是不打?正在宋嶺春百般矛盾的時候,他突然發現,一架飛機上的鬼子探出頭來尋找目標,如果打中鬼子的頭,不就能夠擊落飛機嗎?

  想到這?,宋嶺春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如果鬼子再探出頭來,他就開槍打死鬼子。就這樣,宋嶺春調整好手中的槍,雙眼緊盯天上的飛機,果然,那架日本飛機盤旋了幾周後,竟然徑直向宋嶺春的位置飛來。宋嶺春默默地等待著,他很清楚,如果操之過急,自己很有可能失去一次絕佳的斃敵機會。終於,鬼子再次探出頭來,向下尋找射擊目標,說時遲那時快,宋嶺春瞄準鬼子的頭部,扣動扳機,“啪”的一聲,一槍命中。這架日本飛機失去控制,一頭紮到了小山坡上,爆炸燃燒起來……

  事後,宋嶺春主動找到區隊長承認錯誤,區隊長笑著說:“飛機都打下來了,還犯什麼錯?”宋嶺春用步槍打下日本飛機的事跡很快傳開,時任膠東軍區司令員的許世友接見了宋嶺春,許司令不僅當面稱贊宋嶺春打得好,還稱呼他為“小英雄”。

(摘自:《中國電視報》)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ONHER&aid=3244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