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8/08/11 17:40:49瀏覽2115|回應0|推薦19 | |
地理分布 在高雄柴山的龍泉寺後山有一處「小溪貝塚」,是古時候的人「吃剩的蚌殼堆積形成的地方」。當時「小溪貝塚」附近住的就是馬卡道族,從幾千年前一直到四、五百年前皆世居於此,當時柴山山腳下附近都是大湖和沼澤。約四、五百年前,世居柴山的馬卡道族受到來自中國和日本的海盜侵擾。族人們為了防範海盜侵擾,在家園四周種植竹林做為防護之用。在馬卡道族語中Takau就是竹林的意思,所以漢人就將馬卡道族居住的地方音譯做「打狗」,這就是高雄舊稱「打狗」的由來。後來馬卡道族人為躲避海盜侵擾,因此全部遷徙至其他地方,如遷移到高雄仁武烏材林、屏東(阿猴)、台東卑南、花蓮富里,現在只留下柴山「小溪貝塚」的遺跡。 傳統文化 平埔族基本上是屬於靈魂崇拜的民族,阿立祖即為馬卡道族人的守護神,又稱之為老祖。阿立祖可分成二種形式,一種是經常顯靈或者善於作弄人們而存在,另一類是固守田園不肯離去的太祖(俗稱“三塊石頭”,因其由二、三塊石頭所疊成)。祭祀的方式一般來說有兩種,一種是兩個部落共有一個阿立祖,供奉於公廨之中,個人祭祀的守護神則奉於家中。大體而言,馬卡道族人並不塑神像,也不立神位,大都以象徵性為代表,如祀壺即是。祀壺的大小、型狀、材質並無限制,只要開口縮小,內裝清水,上插青葉即可。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