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12/18 14:39:27瀏覽2584|回應24|推薦183 | |
我沒有彈琴作畫的父母,他們來自貧窮的農村,一切以務實為主。當兒女的一直都不知道他們有什麼風花雪月的夢想,只感覺他們把藝術當成毫無價值的東西。似乎有點諷刺, 藝術除了填補他們日常的空虛之外,一點用處也沒有,他們甚至拒絕承認那幅畫好看,那首歌好聽。平常他們就聽聽收音機,看看歌仔戲,連續劇,就因為是免費的。問他們看了聽了爽嗎?他們也說不出個所以然。
很多人不喜歡長大像他們的父母,有趣的是年紀越長,越是發現自己遺傳了不少父母的缺點,譬如在我的字典裡沒有relaxation(休閒)這個字,也許relaxation(休閒)是個西方的理念,在我父母那一代不存在, 我也好像在成長的過程把我父母的價值觀念照單全收,。所以我的觀念一直是作每件事都要有意義。所以說,坐在那兒休息,浪費時間!買個蠟燭點個情調,浪費錢!看小說雜誌,浪費精神!每一分鐘都對要生命有貢獻是我的座右銘。 很多人也從他們的父母身上學到警訊,人生當如何,不該如何,像我看到我爸媽退休後,生活沒有個重心,因為他們沒有什麼嗜好,我警戒我自己退休以前一定要找個嗜好,所以退休後才不會像我爸媽一樣無聊。 其實像他們一樣我也不真正了解什麼是嗜好,也不知道我有什麼嗜好, 我只是想大概是要有點事做。 有點基因突變的是,我喜歡買點零雜的陶瓷雕像。有點違反他們不喜歡花錢習性. 瞎拚(shopping)對他們不會帶來任何的樂趣,只會讓他們心疼(因為辛苦賺的錢不見了,即使不是他們賺的錢也是一樣)。有一次大哥大嫂體會他們一張書桌用了很久,都生銹了,所以買來一張新的,特大尺吋,上好木材的書桌給他們,母親竟然哭了,我們以為她是高興的哭了,問了之後才了解,母親心疼大哥花很多錢,說是那舊書桌還很好用。真是頭大,不知道的人會以為我媽愛錢如命。可是好像把錢的地位放高了點吧。我看看我自己,因為我也不熱衷瞎拚(shopping),心想慘了,我也是守財奴一個。 不過有點僥幸,有個千密一疏的地方,沒被他們早早視破,加強管教矯正。 雖說家有明訓, 傳家美德尚需吝嗇成性,面對華服珠寶我可以眼睛眨也不眨, 可我對古代的仕女瓷相,卻有份不可抗拒的迷惑,好在都是粗鄙的價位,省個幾餐就買得起。我爸媽一定想也沒想到,同樣的教誨,在所有的孩子裡,到我居然有個漏財的習性,我想那就是身為家中的老么的一點好處,因為到我出生以後,家裡的經濟狀況就改善很多,所以那時候爸媽的錢就只打二十個結 (不是二十一個結),所以造成我長大後還有些花錢的衝動,雖然盡花在我父母眼中最沒用的東西。
那一年我的工作觸礁,我由工作狂頓時變成萬分怨恨我的工作,心裡很痛苦,卻不知如何踏出去。那時的精神非常的繃緊,甚至無法閉目冥想(meditation)放輕鬆。想找個逃避痛苦的方法,所以就到社區大學及成人學校學點喜歡的東西。 有一門在成人學校的入門陶土雕塑課,看似有趣,是個來自阿根廷的自由藝術家開的課,整個六個星期的課的目的,就是作一個陶土面具,從中學習如何雕塑人的臉。班上大概有十個學生左右,只有一個兩個是重複的學生,其它都是新手,所以進度非常慢,老師講解示範以後,還對每個人親自指導,所以有很多等的時間。 當我第一次把手指在陶土上按下,我就有很特殊的感覺。老師一堂課的進度是臉部的一個部位,眼睛,鼻子,嘴巴。陶土真的是很神奇,兩個大姆指按下去就是兩個眼窩,加上一點陶土當上眼簾,一點當下眼簾,中間放一顆小陶土球當眼珠,然後用手指將他們和周圍(臉夾)的土融合,再用雕刻刀,將眼簾眼珠的陶土融和一下,最後雕出一雙活生生的眼睛。 學習和親手作的過程,讓我對陶土雕塑產生很大的興趣,自己就是躍躍欲試,所以學期結束時大家都只有一個面具,我的卻是一個人頭。我還把家裡一個房間改成工作室,課停後繼續創作。第二個學期作的是浮雕,我選擇了在雨中騷首弄姿的美女作為噴水池的雕像,我也是等不及老師的指導,自己就拼命的作,其實作完雕像就算交差了事,我卻趕著連水池的盆子都作,還設計得很精巧,不像人家的四四方方,我的盆子有點像法國家具一樣,幅度造型都很優雅,上面還貼有幾朵海芋。
回到家我就給好友海倫作個Martha Stewart的浮雕,因為她是Martha Stewart的迷。 想學更多的陶瓷雕塑,便換到大學裡的手工藝工作室去學,在那裡開始學作太陽臉,有上釉的是學校裡作的,沒上釉的是家裏作的.
然後有陸續作了陶碗,花盆.
家裡創造出來的花盆
燈籠。
紙巾holder和gravy boat
還有兩隻很討人喜歡的癩蛤蟆,送給好友了。 之後因為不能常拿星期五下午的假,就又換個地方作印第安人的陶器。其實一點也不像印第安人的陶器,因為我把它現代化了。
玩了一段時間的泥巴後,工作開始忙碌的不行,不得不暫停,不過覺得往後還有戲唱,等我退休以後再來專心研究。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