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4/12 10:29:25瀏覽2064|回應0|推薦18 | |
佛法老師是很尊貴,然而以尊貴之身,於自己的錯誤卻勇於公開懺悔。謹轉此文,願有緣人皆入佛之正法! 末學往昔因於佛法上的無知而信受六識論凡夫大師與學術界的論述,所作一切錯誤說明之言論與文章,今在此懺悔並作如下之聲明: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導讀 是30年前應出版社之邀而寫的介紹文1 ,彼時台灣可參考的相關專著與論文並不多,因此,該文的主要觀點是根據當代佛教學者的相關論著(如:日本.後藤大用《觀世音菩薩本事》,台北.天華1982.7)整理演述的。末學當年對佛法並沒有正確的知見與經驗,對此題目也沒有如理如法的研究,而所閱讀的論文資料,又多有誤,不符合實證佛法的三量原則;末學當年只是人云亦云,照搬跟說而已。就在種種無知與輕信的因緣下,倉促寫出該篇短文,其中關於經典考察及佛法義理的錯誤論說,如【據學者考證,《普門品》原本是獨立單行的,約成立於大乘諸經結集初期,可能是印度海濱或補陀洛的宗教學者作成,其年代早於《法華經》。】【作為阿彌陀佛的脅侍與補位而常住西方極樂世界的觀世音菩薩,是淨土思想全盛以後的附會。】【較早期的佛教經典裡,阿彌陀佛與觀世音菩薩,原本是立場不同、各自獨立。】【這樣層層附加,使原始簡單的稱念觀音名號的形式,變得複雜而淪於附庸,已經違背了觀音誓願的普遍性與親和力。】……之類;當年末學並無實證的智慧可以洞見其錯繆,而小書出版之後,也未得到佛教界與學術界的批評與指正,就這樣將錯就錯的留存下來。 雖然如此,末學深心中,至今對淨土經開示之西方極樂世界及西方三聖的真實存在與念佛往生,以及《普門品》中觀世音菩薩勇猛自在、廣大靈感、尋聲救苦、普門示現的慈悲與方便,都是信受不疑的。 據末學今日的理解,觀世音菩薩乃久已成佛而乘願再來,以大悲方便救度眾生,因此,善巧變化多種形象(如學者所說:〈普門品〉救難型、〈淨土經〉脅侍型、《般若經》智慧型……),分別攝受不同因緣的眾生—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這是慈悲的擴大與救度的普及,對各類有情增加了無盡的攝受力與親和力;而〈普門品〉中,據平實導師的演述,尚有第一義諦的密意隱於其中,絕非無智的部派佛教聲聞凡夫僧等人所可創造或附會。因此,以種種形象在不同經典中顯現其大悲自在,乃是佛、菩薩的悲智所行,並無任何實質上的困難與疑慮,也不是一般凡夫大師與全未實證的學術界所謂”佛教思想的發展與演化”的過程所出現者。雖然歷史上,相關經典在印度的傳出與在中國的譯成,有早有晚,但不能因此誤解說是後人的創造或思想的演變,而做出種種望文生義、斷章取義式的結論,並因此對佛法的修證與信仰起了錯解或猜疑,自棄於佛法解行與親證的受用2 。 時過境遷,今日正法再興,回顧末學舊作中種種迷誤,可說是那個年代學佛人的不幸,也是末學往昔在佛學上的無知與輕率所造成,從學術與信仰上說,該文是全然錯誤而應被捨棄的,不宜繼續留存或閱讀,以免不必要的誤解。此外,該文所犯的過失,對當今諸方不曾聞思正法知見、不能信解實證經驗,卻滿足於追隨西方學術方法 來研究佛法,並因而臆解經論、自創新說的學人,或可引以為戒。 在覺昨非而懺愆悔過的心情下,末學今日作此聲明,乃是自我發露、自陳過失--包括所有已發表的舊作文章中類似的大小過失而未發現者,在此亦一併懺悔--盼讀者們捨棄一切錯誤的論說,轉從其他更如實、更正確的義理與經證,去重新研究,得出真實有據的結論(可詳閱佛教正覺同修會出版的相關著作http://books.enlighten.org.tw/zh-tw/,重新熏習正法知見,以免一錯再錯),是為至盼。 張火慶恭謹聲明 西元2017年元月 轉載自:佛教正覺同修會全球資訊網http://www.enlighten.org.tw/statement3 1台北.金楓出版社,1984年。同一系列的小書另有〈《六祖壇經》導讀〉。
2學術界的這類誤解,多半是文獻考查、哲學詮釋之類近代西方學術研究方法的限制所造成的—是凡夫意識心的卜度臆想,而不及於佛菩薩及經論的事實與真義;但不妨礙實修者的信仰與受用--後者是立基於經典開示的現量事實及念佛實踐的感應,不是一般學者們所說:佛滅後由佛教學人整合附會而成。其次,從佛陀說法的整體有序而言,今日收在《妙法蓮華經》中的各品內容與其次第,是不能任意更動或割裂的~請參閱平實導師《法華經講記》—這是從佛陀開示法義、引導修行的智慧與方便來瞭解觀世音菩薩的種種示現,是如理如法而真確可信的。 3《正覺學報》第三期<佛學研究與歷史想像>:佛學研究是近代西方學術研究的新領域,其歷史不過一二百年,……佛教是東方的重要文化內涵,可是研究方法與議題,卻必須追隨西方的研究腳步,實在是一項奇怪的歷史發展。東方的亞洲對於佛教已經認識一千多年了,而西方不過才剛開始要認識佛教;那麼東方的亞洲應該以千年以上的佛教修證成果與學術基礎,運用西方的研究方法,將佛教介紹給西方學術界,以正確地認識佛教的本質。可是近代佛學研究的歷史發展卻是進行相反的歷程:對佛教有深刻認識與悠久歷史的中國佛學界,卻追隨曾經向中國取經的日本;而日本的研究方法與議題,又跟隨認識更不足而淺薄的西方佛學學術界。……就追求真理而言,東方的亞洲放棄本有文化的成果與根基,追隨對佛教剛開始啟蒙的西方錯誤的腳步就顯得荒謬、可笑又可憐了;至於對佛教有最深刻的認識與最悠久的歷史的中國佛學界,卻要反過來追隨對佛教認識不足的日本與西方,那就令人覺得更荒謬、更可笑而又更可憐了。 http://scholar.enlighten.org.tw/pdf/3/%E6%AD%A3%E8%A6%BA%E5%AD%B8%E5%A0%B1%E7%AC%AC%E4%B8%89%E6%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