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0/10 13:09:24瀏覽449|回應0|推薦9 | |
少年時,曾經被數學的分解因式紿茬到了,真的不是我不用功,所有的公式都已被我背的滾瓜爛熟了;也不是老師教導無方或是同學不能相互砥礪,因為他們已經努力用各種方法幫我灌頂,尤其感激我的班代,幾乎耗盡他的內力,還是沒辦法讓我開竅。 今天,看到青海無上師的對莊子養生篇的詮釋:在宇宙形成眾生前,萬物就已種下智慧的種子,所有的知識,不管是靈性上還是世俗上的知識,早就存在我們的裡邊,只要我們有辦法打開大門,所有的知識,自然都會倒出來。不斷的外求,只是以有涯隨無涯,殆矣!會死的很快. 我明白了,學習應該是如何向內求智慧,學習不是為了求得外在知識,是喚醒存在我們深深內在的知慧,學習的過程是印證內在智慧與外在知識相契合的過程。孟子就說了:萬物皆備於我,返身而誠,“返身而誠”就是對自有知慧的啟發,就是觀自在的過程. 朱子也說我們都秉賦和構成天地同樣的道,但因為個人的氣不同產生不同的性,但是朱夫子的問題是,他的學習方法偏離了他的理論,他想藉由日格一物以致知,想藉由大量不斷外求的學習來成道,他忘了,道就在自己心中,根本不需要外求,他理解了孟子說的"萬物皆備於我",但對實踐方法"返身而誠"卻搞錯了,借由外求,東學一點,西學一點,繁繁點點,東紛西珵,南錯北沓,求道過程就變得很支離很破碎了. 一種會有幌然大悟,然後霍然開朗的感覺,是禪宗說的頓悟;孔夫子說了其中的重點,“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仁"不遠,就在內心,但是我們求的方法對不對呢?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