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1/04 07:16:38瀏覽0|回應0|推薦0 | |
〈由學運英雄于子三看學潮〉◎◎◎ 大陸版166頁:于子三,浙江大学为他出了特刊,杭州文史资料为他出了专辑。据钟伯熙《于子三运动回忆片段》,曲言训《青山不老,英雄长存》,他是山東牟平人, 台灣版269頁:于子三是山東牟平人, 附註:此處也是極少數大陸版文字多於台灣版的地方。 大陸版168頁:學生爭民主,要和平,他們怎知道學潮是解放战爭的第二陣線, 台灣版271頁:學生爭民主,要和平,自以為一塵不染,他們怎知道學潮是解放战爭的第二陣線, 大陸版169頁:于子三的死完全是个意外。 于子三死于学潮,触动我失学的伤感,这才文思泉涌。 台灣版272頁:于子三的死完全是個意外。 文章如果今天寫,我會加上一段:學潮既然是戰鬥,是另一個戰場,也就有了殘酷的成分。革命家相信,無辜者的鮮血可以嚴重傷害獨裁政權。一面鼓勵流血,一面譴責流血,也就成了鬥爭必要的手段。領導學潮要「不畏懼少數學生積極分子暴露」,這才不斷有血可流,中國有句話:「別人的孩子死不完」。竺可楨日記中有一段對話,竺氏身為浙大校長,憂慮再有流血事件發生,對方確認為流血事件越多越好!一九八九年,北京發生六四事件,百萬群眾聚集天安門附近請願,中共以機槍掃射,並出動坦克鎮壓。事後逃亡海外的學運領袖告訴人家:「我們就是要流血」。可不是,軍警愚昧,你殺了他的肉體,他的靈魂就成神了,群眾看見鮮血,忽然就變成火牛了。這等事每做一次,國人就恨你三分,你的統治機器裏就摻了砂子,慢慢磨損了。 于子三死於學潮,觸動我失學的傷感,這才文思泉湧。 回到刪減目錄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