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聯合報社論/五二〇底稿上的美國墨痕與折斷的橄欖枝
2024/05/22 23:56:11瀏覽184|回應0|推薦9
2024-05-21 03:55 

中華民國第十六任總統賴清德昨天宣誓就任,隨後發表演說。賴總統表示將秉持「四個堅持」,不卑不亢,維持現狀;他強調「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希望「中國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並喊話兩岸交流合作,追求和平共榮。不過,大陸國台辦指責賴清德演說充分揭露台獨工作者的本性,釋放了謀獨挑釁、破壞台海和平穩定的危險訊號。

賴清德承諾延續蔡英文路線,但蔡英文兩岸路線的框架是中華民國憲政體制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其中,中華民國憲法是一中憲法,兩岸條例則以國家統一前的兩個地區定位兩岸;賴清德只提中華民國憲政體制,未提兩岸條例。但即使中華民國憲法,也被賴清德用來解釋「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蔡英文表達善意時,通常會用「對岸」或「中國大陸」等名稱;賴清德宣稱釋出和平善意,卻通篇稱對岸「中國」。至於我國國名,除了「中華民國」,也可以違憲地使用「中華民國台灣」或「台灣」。賴清德未提台獨,但頂著蔡英文路線之名打破蔡英文框架,明白地走在「兩國論」的道路上。

賴總統的演說底稿上,其實還留著美國的墨痕。美國總統拜登最早送來賴清德當選賀辭「不支持台獨」,隨即派代表團來台,傳達反對片面改變現狀、不支持台灣獨立、支持兩岸對話。接著是準副總統蕭美琴祕密訪美,美國在台協會主席羅森柏格兩度訪台。賴清德拋出兩岸自信交流、執政黨對話等主張,又承接蔡總統國安班底,表明維持現狀、維護台海和平穩定的承諾。這裡面有美國的要求,也有賴清德的交心。最後美國國務院亞太助卿康達向國會作證說,「賴清德選後的言論相當負責任」。五二○前,美國終於暫時走出「疑賴論」,接受了賴清德的答卷。

這段期間持續考驗美中共同管控風險的共識。從去年十一月拜習峰會到今年四月拜習通話,都強調有效管控分歧。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更赴陸要求中共,在五二○前後都不應增加局勢緊張及破壞和平穩定。美國警告中共不要輕舉妄動,也叫台灣審慎克制。台美海軍巧遇,美中就軍事通話。美國對賴清德的五二○就職,扮演著既監管指導又保駕護航的角色。

另一方面,賴清德宣布勝選後,台海情勢就不斷升高,諾魯斷交、M503航路、赴陸禁團令、金廈陸船翻覆、軍事施壓動作增加,烏雲逐漸籠罩五二○的天空。直到馬習二會與藍委訪陸,方才撥開雲霧見青天。習近平提示「中華民族」作為另一個兩岸通關密語;陸方也恢復福建居民前往馬祖旅遊,分階段打開兩岸交流之門,並向五二○遞出橄欖枝。

不過,五二○後的台海可能更加凶險。賴清德說要護主權,但台灣仍受美中共管,海峽中線和金馬水域治權被沒收。賴清德重申和平支柱,但美國拉幫結派抗中,卻首見中俄對台聯合軍演。賴清德還要推動價值外交,但如果川普重回白宮,「不付錢的盟友要靠自己」。賴清德也期待兩岸交流,但以「對等」二字拒絕先釋善意,而「兩國論」絕無可能重建兩岸對話基礎。

八年前蔡英文未完成的答卷,賴清德答非所問,不理會什麼通關密語,還折斷了橄欖枝。美國接受賴清德的答卷,卻是北京眼中「倚外謀獨」的危險訊號和挑釁檄文。美國CNN主持人札卡利亞三月評論台海情勢,指「全世界最危險的地方變得更危險」,可能不幸成真。但這就是賴清德所稱要成為「世界和平舵手」嗎?(系列二)

社論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