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聯合報社論/蔡英文教育成績單:那些國家應覺羞恥的事
2024/05/21 21:01:32瀏覽210|回應0|推薦16
2024-05-19 00:32 

二○一六年蔡英文就任總統,人民期待她解決問題,她也承諾「為年輕人打造一個更好的國家」。當時,她對於教育只有一句話:「我們僵化的教育制度,已經逐漸與社會脈動脫節。」八年後攤開蔡總統的教育成績單,教育環境顯然毫無改善,反而把教育推得離社會更遠;除了課綱內容去中國化,她更破壞學術倫理、摧折大學脊梁,連中小學教師都因教學環境惡化而發出「仇師毀校」的抗議。

蔡英文曾多次高談宏大的教育願景。二○一二年首次競選總統,她提出「十年政綱」,其中教育篇就詳列了十三項政策主張。二○一六年再度競選總統,她又提出教育政策的四項目標與六大方向。然而,從幼托公共化、高中職全面免試、擴大高教公共化、調整課綱課程、雙語教育到改革學用落差等主張,如今不是跳票,就是扭曲變形。

因此,到了二○二三年她任內最後一個教師節時,蔡英文盤點幾年來政府為教師做的三大政績,竟然是「班班有冷氣、生生用平板」,以及前瞻計畫提升學校軟硬體設施。最後,還有專為賴清德選情鋪紅毯的高中職與私大學費大補貼。總之,任何教育願景,最後都以教育大撒幣收尾。

仔細檢視蔡英文的教育政績,她將被載諸台灣教育史冊的,絕對不是冷氣、平板和前瞻計畫,而是對教育與學術的戕害。其中,大撒幣或可為民進黨賺進一些青年選票,但新課綱卻為台灣打造了一整個失根的天然獨世代。卡管案和林智堅論文抄襲案,全面反映了蔡英文對於學術自主與學術倫理的不在乎,也完整說明了她對於大學教育與國家學術發展的態度。

二○一六年蔡政府執政,新教育部長潘文忠上任,次日即以程序不正義、參與代表性不足為由,宣布廢止馬政府時期通過的社會科、國文科微調課綱。三年後上路的一○八課綱,歷史大幅裁減中國史,並以東亞史取代中國史;國文則刪去多數經典古文,包括顧炎武的《廉恥》,新課綱因此被批評為「無恥課綱」。去中國化的新課綱,讓學生對中華民族的歷史記憶被滌除,文化傳承被虛無化,國家認同的內涵則被偷天換日。

蔡英文對歷史、文化與認同的教育改造,如果是一場無聲的政變;她對大學的箝制、對學術的鞭撻,就是一場慘烈的對抗。為不讓管中閔上任台大校長,府院黨三位一體,史無前例地動員整個國家機器,行政、立法、司法、監察四權竭其所能,加上綠營學者、媒體、名嘴和網軍側翼合圍剿殺,校園腥風血雨。最後折損三位教長,管中閔才滿身傷痕上任。蔡英文雖然鎩羽,卻毫無保留地示範了政治黑手箝制學術自主、製造校園寒蟬的惡例。

為挺林智堅的抄襲,蔡英文不惜再度舉全黨之力對抗台大,儘管林智堅在兩所大學的碩士論文都被判定抄襲,蔡英文仍然堅挺到底。她輕蔑知識社群,踐踏學術倫理,侮辱了多少辛勤苦讀坐穿書海的博碩士生。翻開林智堅的論文,每一頁都抄滿綠營學閥開山立派,販賣學術名器,廣納政治門徒,晉成國師的事略。

二○一五年的最後一天,蔡英文向一千多位博士、教授、校長、院士組成的「學界後援會」公開承諾,會給學術最自由的獨立空間,學術界人士對政府施政作最嚴厲監督,也不用怕被政治追殺。她強調,讓學術知識分子受到政治壓力、面對司法追殺,是一個國家應該覺得羞恥的事情。八年過去,蔡英文和民進黨已被牢牢釘在教育的恥辱柱上。(《蔡英文八年總體檢》系列完)

聯合報社論/蔡英文教育成績單:那些國家應覺羞恥的事 | 社論 | 評論 | 聯合新聞網 (udn.com)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