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聯合報社論/站在憲政高度,賴總統應促成國會改革立法
2024/05/24 02:32:26瀏覽170|回應0|推薦7
2024-05-22 03:57 

國會改革法案在五二○前引爆朝野衝突,五二○後再戰,賴清德總統的態度備受關注。賴總統就職演說第一段就談行政立法協調合作,呼籲政黨合作,多數尊重少數、少數服從多數,避免衝突;但他強調全民期待理性問政、立院議事應遵守程序正義、朝野政黨推動法案都應合乎憲法,則被解讀為暗批國會,為合作設條件。對於國會改革來說,賴總統的談話值得進一步討論。

賴總統誓言將依據中華民國憲政體制,帶領國家勇往前進;他也站在總統的憲政高度討論行政立法協調合作,提醒注意法案合憲性。不過,正是從憲政高度來看國會改革,更凸顯相關立法的迫切性。賴總統期勉行政立法協調合作,共同推動國政,而國會改革正是恢復分權制衡、理順行政立法關係、重建憲政秩序的重要關鍵。否則,過去八年民進黨一黨獨大,立法院長期淪為行政院立法局,任由府院黨予取予求,甚至面對閣揆欺凌、閣員羞辱只能唾面自乾,難道是正常的憲政運作嗎?

民進黨阻擋國會改革法案,綠委挾賴清德諭令「反守為攻」,不惜焦土作戰,還出現抱摔女藍委、搶奪立院秘書長文件等不入流動作,並動員學生、民團與側翼圍擊,甚至找來國際學者助勢。揆其理由,不外乎破壞憲政規範、擴張國會權力、侵犯行政權力、違反程序正義等。而立院衝突後,賴清德臉書貼文對民進黨立委慰勉有嘉,就職演說內容也被認為意有所指。

但這波國會改革的意義,其實沒有破壞憲政規範,反而是捍衛憲法分權制衡原則;不是國會擴權,而是拿回原本就屬憲法賦予國會的立法權;也沒有侵犯行政權,而是恢復長期遭到行政權壓抑閹割的國會功能。至於賴清德以降念念叨叨的程序正義,雖然走過民進黨八年輾壓式立法後,聽來倍覺諷刺,但在野黨不能再犯同樣錯誤,可以更求周延;不過檢視這次立法進程,從二讀前的討論、多場公聽會和專案報告,到立院網站相關資訊全都露,要說這叫做程序不正義,恐怕只是表決輸不起的謊言和認知戰。

國會改革之必要,就是因為幾個憲政運作問題迫切需要解決。例如,賴清德談了行政立法關係,卻漏談長期被漠視的總統與立法關係;國情報告常態化當然不是要破壞憲法規定的總統與五院關係,而是要解決總統四年規避民意監督的弊端,並協助矯正總統與行政院長之間「有權無責」和「有責無權」的不正常關係。而立法院聽證權、調查權和藐視國會罪,則在擺正嚴重傾斜的行政與立法關係,重建行政向立法負責的憲法規範;至於強化人事同意權更不待言,難道蔡政府對獨立機關人事放任府院、派系與大亨去喬,還要在賴政府重現?

即使民進黨質疑其中有些條文有違憲之虞,但賴政府有覆議、釋憲等合法合憲途徑反制,何須暴力杯葛,甚至挾群眾裹脅,製造朝野對立和社會不安?反而賴清德極力強調要合乎憲法,固然正確,卻也令人聯想到如果立院通過國情報告即問即答,賴清德會不會像當年二百多天拒進台南市議會一樣,逕自認定違憲,拒去或拒答國情報告,釀成憲政災難?

賴清德是總統與國會雙少數總統,國會改革法案引爆的朝野衝突,預告賴政府面對國會的日常。賴總統在就職演說中對此已有體認,但如何落實其所說秉持人民至上、國家優先精神,推展國政,團結台灣,仍待考驗。不過,站在憲政高度,賴總統首應促成國會改革立法,重建憲政秩序。(系列三)

聯合報社論/站在憲政高度,賴總統應促成國會改革立法 | 社論 | 評論 | 聯合新聞網 (udn.com)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