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部分中藥材或食品含馬兜鈴酸,台大醫院研究發現,馬兜鈴酸不只可能傷腎,還會附著在腎臟細胞的DNA上,易引起基因突變,罹患泌尿上皮癌。
台大醫院昨天在「馬兜鈴酸腎病變及逆尿上皮癌」國際研討會發表研究,分析十年來蒐集一百五十名腎盂及輸尿管癌症患者檢體,發現六成者體內有馬兜鈴酸痕跡;其中三分之一者,還找到馬兜鈴酸引起的抑癌基因突變,年紀最輕僅廿四歲,最大八十八歲。
這些病人中,有一名中醫師,過去曾服馬兜鈴酸中藥,結果吃到洗腎。他到中國大陸手術,多種進一顆腎臟,體內共有三顆腎臟,後來,他原有的兩顆腎,竟相繼出現泌尿上皮癌。
另一名六十四歲女性,兩側腎臟長腫瘤,患者一再強調沒吃過馬兜鈴酸,但檢驗卻顯示有馬兜鈴酸痕跡。台大泌尿科主治醫師陳忠信認為,婦人過去可能誤食含馬兜鈴酸的食品或藥物。
陳忠信表示,國人常服用的龍膽瀉肝湯及舒筋活血湯,或治療關節痛、牙痛、經痛、泌尿道感染及減肥利尿等中藥材,時有含馬兜鈴酸成分,衛生署已於九十二年禁止馬兜鈴酸藥材進口與銷售,但在此之前,不知情民眾早已將馬兜鈴酸吃下肚,恐增加罹患腎盂及輸尿管癌症風險。
陳忠信解釋,馬兜鈴酸在體內代謝後,不僅會附著在腎臟細胞的DNA上,終生無法抹滅,也會導致人體抑癌基因P53突變,一旦細胞分裂、複製錯誤基因,恐會造成抑癌功能不完全,日後易罹患泌尿上皮癌。
「馬兜鈴酸像駭客。」陳忠信說,只要過去曾服用或接觸,它就會在身體留下烙印,即使過了一、二十年,仍可能發作。
醫師提醒,民眾勿服用來路不明的食品或藥物,一旦有血尿,或過去曾服中藥的洗腎患者,應定期到醫院做腎臟超音波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