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癌症治療期間的一些問題
2011/09/28 13:42:55瀏覽1185|回應0|推薦1
抗癌治療副作用 你我他不一樣
【元氣周報/記者施靜茹/報導】

「怎麼辦?我得了癌症!」雖然癌症治療發展精進,一些癌症甚至被視為「慢性病」,但治癌療程所引起的身體副作用,或擔心復發的心理壓力,箇中滋味不是過來人,實難想像。

癌症須視患者病況,透過手術切除、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標靶藥物等不同組合治療方案來對抗。

化療和放療 傷身體三系統

放射線治療,是用高能量X光殺死腫癌,希望腫瘤縮小甚至消失,但過程也可能傷害正常細胞。化學治療則是使用藥物,一樣希望殺死腫瘤;標靶藥物則有如「巡曳飛彈」,鎖定腫瘤目標攻擊前進。

台北榮民總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陽明大學內科副教授邱宗傑說,化療和放射線治療,最常傷害身體三大系統,一是骨髓造血功能;二是口腔黏膜;三是男女性的生殖細胞,進而影響卵巢和睪丸功能。

吃了止吐劑 有時反易便秘

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後,影響所及就是白血球數降低,患者可能因此貧血甚至感染、發燒,生活上就得小心,避免生食,且應攝取適當營養。

放射線照到哪裡也可能傷到哪裡。像是:口腔潰瘍、吞嚥困難、張口困難,皮膚紅腫、破皮,或破壞唾液腺,患者因而口乾。而為了減少化療嘔吐的止吐劑,則可能抑制腸胃蠕動,讓人便秘。

藥量不適應 調整就能緩解

如果是乳房、肝臟、腸胃等部位的癌症,邱宗傑說,有的病人會反映放射線做完後,感到腹痛、腹脹、反胃、食欲不振;有時會視個人狀況開給類固醇來消炎,但有病友反而會覺得類固醇傷胃而不舒服。

乳癌患者手術時,常需切除全部或部分腋下淋巴組織,期望腫瘤不再蔓延;放射線治療有時也會使淋巴組織纖維化,使得手或腳一邊粗大,看起來不對稱。這時,就得靠徒手淋巴引流、及上下肢淋巴水腫繃帶等加壓治療來避免。

「病友的狀況都不一樣!」邱宗傑強調,有時是因為個人對癌症藥物劑量不適應,調整後就能緩解;或使用在不同部位,副作用的反應南轅北轍,病友與醫師合作治療計畫,或藉由病友團體互相扶持,就能使副作用減到最輕。

12次化療+25次放療 韓柏檉:面對它 治療它
【元氣周報/記者施靜茹/報導】

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教授韓柏檉,3年多前發現肝癌,切除了19公分、2公斤重的腫瘤;過了半年,又發現轉移到肺癌,總共經過12次化療和25次放射線治療,把病況控制住。

在接受必須性的治療後,韓柏檉回到學校繼續教書。平日他以生機蔬果飲食、旋轉舞、氣功、瑜伽打坐養生,生了這場病後,讓他體悟:「疾病來了,就是是面對它、治療它!」讓他重新思考並實踐新的生活方式。

精神科醫師庫柏樂羅絲曾分析臨終病人心理,會歷經震驚、否認、憤怒、憂鬱、討價還價、接受等六個狀態。

癌友同樣多少也會「我沒做什麼壞事,為什麼疾病找到我頭上?」或「我為什麼那麼不注意健康?」而感到懊悔與自責。

國外研究發現,5成癌友會出現情緒壓力;但國內醫院曾統計過,約有百分之8癌友有此困擾。

台北振興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嚴烽彰說,有些癌友心理到了憂鬱階段,因為對死亡的恐懼而失眠、焦慮,超過兩周時,癌症治療團隊會轉介病人到精神科,經過量表評估,發現確實有憂鬱、焦慮症狀時,會依個人狀況開藥。

嚴烽彰指出,尤其現今抗憂鬱藥物進步,有的藥除能助眠,甚至還有止吐、增加胃口等作用,適合緩解癌友的不適。

癌因性疲憊症 影響抗癌力
【元氣周報/記者詹建富/報導】

治療期間 她累到身心俱疲

案例故事:兩年多年,蘇小姐被醫師宣布得了乳癌後,她表面上堅強應付手術及術後化療的治療過程,但內心其實相當脆弱,雖然不斷地對自己打氣、加油,但仍不時出現情緒低落,甚至吃不下、失眠。

她曾經主動跟醫師表示,自己曾累到完全不能動,有時連洗澡都要外傭幫忙,甚至連私密處的清潔都需靠外傭協助,這樣的窘境與衝擊非一般人可以體會,但醫護人員卻認為這種「疲憊感」是罹患癌症的正常現象,並沒有多加理會,她不知道這樣的狀況還能撐多久,一度情緒崩潰,嚇壞了家人與小孩,她不時思索「是否能過得了這一關?」,幾度萌生輕生念頭……。

雙重衝擊 1∕3病患想輕生

台灣每年平均有3萬多人死於癌症,許多人原本生性樂觀、堅強,但當面臨癌症找上門時,不論是手術的痛苦,或抗癌藥物副作用所帶來的折磨,在在經歷各種身心靈的衝擊,可謂身心俱疲。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表示,蔡小姐所出現的「癌因性疲憊症」(Cancer-Related Fatigue, CRF),是眾多癌友在抗癌過程中共通的身心煎熬,有3分之1病患甚至有輕生念頭。

醫護忽略 影響抗癌療程

台灣癌症基金會副董事長彭汪嘉康院士指出,世界衛生組織(WHO)早在1998年就已將「癌因性疲憊症」,列為值得重視的症候群,反觀國內,CRF的問題卻常被醫護人員忽略,導致癌友常受疲憊症困擾,進而影響療程進行及抗癌的信心,以及生活品質。

賴基銘表示,該基金會曾針對74名癌友進行調查,發現

●高達7成以上的病友常常感到疲憊及情緒低落。

●近5成的病友無法藉由睡眠或休息緩解。

●高達3成3造成治療中斷。

進食無力 影響營養攝取

鑽研「癌因性疲憊症」多年的台大醫學院護理系教授賴裕和指出,「癌因性疲憊症」一開始可能是影響患者遠程活動及步行的距離;隨著嚴重度增加,患者漸漸沒有力氣持續處理工作,甚至日常事務或家務的進行,部分患者因此需要聘僱他人來處理家務;更嚴重的病友連進食或咀嚼都沒有體力,而嚴重影響營養攝取及治療預後。

醫護病友 對病症需有覺醒

賴裕和說,研究發現,癌因性疲憊症是癌症病人最常經歷的痛苦,但是目前在臨床治療與照護中,仍然未受到應有的重視與有效的處理。尤其,疲憊影響病人的日常生活功能、情緒、生活品質,更打擊病人的生存意志與活著的希望。所以需加強醫護人員及病人的覺醒,特別是醫護人員在疲憊照護的訓練,並提供病人有效的評估及多元的照顧,包括充分的資訊與自我照護顧知識、及有效的藥物處置。

蘇小姐表示,癌症其實不可怕,但癌友往往會面臨情緒的起伏,特別是所有癌患都害怕哪一天癌症轉移或是復發,她目前唯一能做的,就是靠爬山來提升自己的體力,也藉此拋開憂鬱的情緒。

紓解癌因性疲憊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指出,「癌因性疲憊症」是屬於長時間體力、精神與認知上的精疲力竭,無法透過睡眠或休息來緩解。但研究發現,一旦患者出現癌症相關身心疲憊症的症狀或感受,可從運動、飲食及藥物治療來尋求改善。

賴基銘表示,美國研究,長時間輕度或中度的運動有助減少疲憊及其他副作用,並且能改善生活品質,但最好由照顧者陪同參與。另外,經由營養攝取,也可改善疲憊,包括攝取足夠的熱量、蛋白質、維他命和水分,但要避免咖啡因的攝取。

至於藥物方面,賴基銘指出,現行的治療藥物,包括治療貧血藥物、中樞神經興奮劑及抗憂鬱劑,可用來治療因貧血、憂鬱或沮喪造成的疲憊。

抗癌飲食 高熱量、高蛋白 吃得下就好
【聯合報/記者董俞佳/報導】

癌友飲食有什麼重點與禁忌呢?營養師建議,癌友抗癌需要體力補充,遵循高熱量、高蛋白質、好消化,再依照不同體質進行纖維、礦物質的補充,簡單健康就是重點。

餓死癌細胞 不可能的任務

癌友飲食有什麼重點與禁忌呢?營養師建議,癌友抗癌需要體力補充,遵循高熱量、高蛋白質、好消化,再依照不同體質進行纖維、礦物質的補充,簡單健康就是重點。 圖/本報資料照片

曾有癌友進行節食,連續幾周不吃東西、只喝水,認為這樣子可餓死癌細胞,但是癌細胞沒減少,體力卻愈來愈差。屏東寶建醫院營養師林佳璇說,不吃東西做為「餓死癌細胞」的方法,是很不正確的飲食迷思。

增加體能四要

事實上,癌友抗病是長期抗戰,需要體力對抗癌細胞,飲食更要以高熱量、高蛋白質,增進自己體力。

1.高熱量

林佳璇說,癌友最重要的飲食觀念就是要「吃得下」,因為營養對癌友來說相當重要,治療期間,可選擇高熱量食物如:冰淇淋、布丁、巧克力,或者是市售營養配方,也是一種攝取熱量與營養的方式。

2.高蛋白

除了熱量的攝取之外,癌友飲食也要注意提高蛋白質的比率。林佳璇說,若因治療而出現口腔黏膜破損,可選擇容易吞嚥的食物,如:雞蛋、豆腐、魚肉、牛奶、奶酪、蒸蛋。

3.易吞嚥

林佳璇提醒,從事放射性治療的癌友可能會有味覺變化、口腔黏膜破損、口腔乾燥等問題,這時應避免太冷、太熱、過辣等刺激性食物;可食用稀飯,食物用果汁機打碎、蔬菜盡量煮爛、或勾芡幫助吞嚥。苦瓜等味道較重的食物,癌友也可能無法適應,以少量多餐為主,也需要注意水分的補充。

4.視病況補充

有些癌友可能會出現腹瀉或便秘的狀況,有腹瀉情形的癌友,因身體電解質流失,可以飲用蔬菜湯、果汁,避免攝取高纖維的食物,也避免太油,這時不建議喝牛奶、乳製品,可減輕腹瀉狀況。反之,若有便秘情形,則多攝取纖維質,或進行輕微運動或者腹部按摩。

癌症治療期 生機飲食別當抗癌飲食
【聯合報/記者董俞佳/報導】

生機飲食真的可以抗癌嗎?專業營養師提醒生機飲食強調自然、未加工、未烹調的食物,可能影響免疫力,或者造成營養不均衡,癌友勿將生機飲食當成抗癌飲食療法。

1.生食藏菌 影響免疫力

癌友生機飲食蔚為風潮,網路上流傳著生機飲食療法,趕走癌細胞的文章,但專業營養師提醒癌友,生機飲食並非救命仙丹,還可能造成免疫力降低或營養不均衡的情形,讓身體狀況更差。

保健醫院營養師林佳璇說,生機飲食選用自然、未加工的食材,未烹煮就直接食用;病人食用這些五穀雜糧、有機蔬菜水果、堅果……,固然天然、自然,但是卻可能造成病菌侵害身體,破壞免疫力的狀況。

林佳璇說,癌症治療期間進行放射性治療,造成身體免疫力降低,生食不能保證在清洗或處理時能完全乾淨,若直接食用,可能會有一些病菌侵害身體,對身體造成直接傷害,所以並不建議癌友在治療期間食用。

2.不易入口 營養不均衡

林佳璇說,生機飲食還可能造成營養不均衡,特別是缺少蛋白質的攝取。治療期間的癌友,最重要的就是補充熱量與蛋白質,所以在治療期間並不建議生機飲食;另一方面,不經烹調的食物,油脂較少,熱量也比較低,對於抗病的癌友並不適合。

林佳璇說,癌友最重要的就是要吃得下,什麼都吃是最好,生機飲食直接吃未烹煮的天然食材,因為口味不重,癌友往往沒胃口,造成營養攝取不足。且直接食用生食的話,調性偏寒,在中醫說法上,若是癌友體質偏寒,就不適合食用。

林佳璇建議若癌友要採用生機飲食法,可以選在治療期間後,但是還是需要在均衡飲食的基礎上食用,才能夠吃得健康些。

 

癌症防治-口服化療藥輔助 腸癌患者自在出遊

  • 2012-08-28
  • 中國時報
  • 李盛雯/台北報導

 炎炎夏日暑假季節,許多人和家人一同規劃出遊,到山林避暑或海邊戲水都是不錯的選擇,但這樣的休閒娛樂夏日夢想,對裝有人工血管接受傳統靜脈注射化療的腸癌患者而言,常常因身體受限制而感覺遙不可及,因為患者需按時進行每二周一次48小時傳統靜脈化療輸液,化療後一 周內產生的副作用常導致身體疲倦不適,此外注射埋在皮下的人工血管有時也會讓患者感覺行動不自在,也因此讓部分大腸癌患者在長長炎夏假日只能待在家中,無法出門旅遊。

 目前大腸癌第二期高危險群和第三期的病人,是以手術加上輔助性化學治療為主要的治療方式,傳統的輔助性化學治療以靜脈注射為主,必須每兩周進行至少連續48小時打點滴,現在大腸癌已有口服化療藥物可代替靜脈注射5-FU化療。

 中國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大腸直腸外科柯道維醫師表示,現今的個人化治療計畫中,除了治療效果外,保持生活品質亦是患者考量的重要指標。柯醫師進一步說明,口服化療藥物有「方便性」、「安全性」較佳的優點,臨床數據顯示,口服化療藥物的治療效果與靜脈注射化療的療效相當,化療毒性副作用較低,安全性更佳,讓患者得以自在活動,可享受夏日出遊到山林避暑或海邊戲水的樂趣。

 柯醫師指出,口服化療可讓患者居家治療,省時便利,遇到颱風季節也不受天氣不定的影響,大幅節省患者家庭往來醫院的時間,也降低患者因住院容易過度擔心,壓力大,出現鬱悶、孤獨的負面心理現象。

 此外,針對年齡較大身體狀況較為虛弱的大腸癌患者,柯醫師特別建議使用口服藥物治療,因為老年人體力耐受力低,較無法承受傳統靜脈注射產生的副作用,常常無法完成全部的療程,現在有了更方便且仍具療效的治療方式,將可幫助高齡患者完成治療,提升整體存活率。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NMMM7927&aid=5682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