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榮婦產科醫師蔣安仁,念書原因竟是為「求生存」。 記者蔡容喬/攝影 |
2009年起在醫院推薦下,蔣安仁前往美國史丹福大學及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醫院癌症中心,從事化療、標靶及免疫療法研究,今年初返台後,在高榮進行免疫療法臨床研究。蔣安仁說,美國醫學研究超前台灣10年,研究型醫師所能做的,就是將最新醫學知識轉化成實際療法,為末期癌症患者帶來新希望。
28歲當總醫師的蔣安仁,雖然處理各種醫療狀況已得心應手,但總覺得好像欠缺了什麼。他觀察到,跨領域專業時代來臨,即使是醫師,若不跨出去學習,死守單一專業,遲早會喪失競爭力,40歲終於跨出第一步,報考中山大學醫管所碩士班。
拿到醫管碩士後,蔣安仁繼續攻讀同校人管所博士,期間還自費到美國幾所大學做醫管研究。目前還是博士候選人的他,才從美國做完研究回來,今年又報考生科所博士班,打算讓自己從事基礎科學研究的功力更上層樓。
蔣安仁表示,這10年是他人生黃金期,但生活中只有書本、沒有家庭、沒有個人空間,其辛苦程度,只能用「焚膏繼晷」來形容,幸好家人體諒、支持,雖然有過低潮期,卻沒想過要放棄。
蔣安仁說,醫院有如一間大公司,每天都要思考如何提升管理效率,應付來自財務、政治壓力及民眾服務的要求;更重要的是,醫院還要肩負救命與維繫民眾健康的使命。醫院從醫護人員到行政體系雖各有專精,卻缺乏宏觀思考,醫師既身處醫療過程主幹,更不應閉門造車,主動跨出去學習,才能取得更多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