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人在面對美食時,總是少了一個能停止進食行為的煞車動力。其實,「想吃東西」是一種很複雜的過程,受到心理、生理和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其中「嗅覺」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切入點,能直接影響人類各種行為,包括食欲、情緒、回憶等。
|
事實上,我們對美食滋味感受,並非完全來自味蕾,絕大多數是來自嗅覺的貢獻。通常人體在處理一般感官的訊號,是經由周邊神經傳輸到大腦皮質,但嗅覺的訊號則是唯一由鼻子神經末稍直通腦部邊緣系統的感官訊號。神奇的是,大腦對香氣的處理速度是對痛覺處理速度的兩倍快!也就是說,嗅覺的刺激,走的是和視覺、聽覺、觸覺完全不同的捷徑。
邊緣系統接收嗅覺訊號的位置,就坐落在負責生存必須行為的腦幹,和處理複雜認知的大腦皮層之間,邊緣系統掌握了調控各種生理功能的鑰匙,包括血壓、心跳、血糖、體溫、睡眠、記憶、「打或逃」的反應、喜怒哀樂、性以及食欲。因此,利用嗅覺刺激邊緣系統,掌控了通往記憶的大門,這說明了為什麼我們每個人都有過那種引出某種記憶的嗅覺經驗,像是烤麵包的香味讓人想起小時候在媽媽的廚房,讓人口水直流,肚子也不爭氣的餓了起來;牙醫診所的消毒藥水味,讓人馬上想打退堂鼓。
重點是,再怎麼美味的香氣,都會使細胞膜上的受器馬上飽和。當一種原本讓我們一聞到就想吃的香氣,如果持續一直聞,反而會造成反效果,讓我們想遠離食物。這種現象,最容易發生在整天待在廚房、餐廳食物堆裡工作的人身上。
在了解嗅覺如何巧妙掌控我們的進食欲望之後,或許我們可以利用某些特定氣味來達到抑制食欲的目的。用香氣抑制饑餓並控制體重,是中國人和印度人早就用過的策略,後來古羅馬人和希臘人也是這麼做,例如用茴香抑制饑餓提高能量。古埃及也用過芳香療法來治療生理和情緒上的疾病。
另一方面,我們可以從進食技巧上來作些改變。很簡單的方法就是小口小口進食並且細嚼慢嚥。細細咀嚼能夠切碎食物,讓唾液中的酵素充份浸潤食物,這不但能減輕消化道負擔,還能夠有效減少所攝取的食物總量。緩慢進食的過程、細細品嘗每一口食物,都會釋出帶來飽足感的氣味分子。通常飽足感需要在進食後20分鐘才能感受得到,所以我們必須要慢下來,讓腦部有時間產生飽足感。同時,愉快的用餐心情也會使腦部的神經傳導,走向滿足的那一端。
正確的進食技巧,對於想要減重或保持健康的人而言都非常重要。饑餓或飽足,是大腦而不是胃部發出的訊息,如果要等到食物進入腸子、養分進入血液、再把訊息傳遞到腦部的食欲中心,我們才會有飽足感的話,那麼吃下的食物量想必非常驚人。所以,要產生飽足感,最有效率的方法是在吞下食物之前,一定要細嚼慢嚥!永遠不要趕著吃完飯,帶著感謝和喜悅,好好品味每一口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