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7/06/25 15:47:06瀏覽480|回應0|推薦2 | |
機場開往巿區的巴士到站後,我們隨手招了計程車,就直接把航空公司職員抄給我們的一張日文字條交給了計程車司機,計程車裏兒子新奇的盯著司機前的衛星地圖銀幕看。路上我們看到掛有「東京駅」字樣的大棟建築物,再没多久,航空公司幫我們安排的旅館就到了,這時候看看剛調快一個鐘頭的手錶,已是深夜11點半。 這是我自己安排的一次自助旅行,帶著11歲兒子第一次到日本,出門前老婆抱著小女兒揮手再見,老婆再三叮嚀把兒子照顧好,面對完全陌生的旅程,又不識日文,自己心裏難免也有點不安。 沒想到行程的第一步就出了狀況。航空公司超賣了接駁機座位,我和兒子二個散客不敵旅行社團體票力量,被改以高北國內線轉公路至桃園搭機,我們因路上塞車而錯過了原訂航班,在經過了數番折騰和爭議,最後我們勉強擠上了一班僅剩的尾班機,我們因此陰錯陽差地來到了東京,這和我原訂到福岡的行程,相差距離已近千公里遠。 到了東京成田機場,航空公司已有三個日籍職員守候在機艙外,我們借用電話打回台灣報平安及取消原訂旅館,接著被一路帶領著出關。沿途日籍職員用英語不斷地解釋公司的歉意,也解釋因為時候過晚無法替我們訂到至福岡的新幹線。最後出乎我預期地,他們讓我簽收了四萬元的日幣現金,並說明已在東京車站附近安排好了過夜的飯店。臨別前我透過巴士車窗,看著這三位著制服的日本人並肩排開鞠躬相送,心情感到一陣複雜,心裏原有的烏龍感覺已全然消失。這種意外事實上對我和我兒子來講,也不盡是什麼嚴重或無法接受的事情。 舒緩一口氣後,父子倆開始從一下午的焦急混亂中鎮定回過神來,我們終於實際來到了先前閱讀資料中的日本。 下了計程車,背背包走進飯店大廳,這時候飯店已安靜少人,待我弄清楚自己所處方位後,明白原來航空公司幫我們訂的是東京丸之內皇居旁的一家豪華飯店。位於11樓的寬敞房間想來是不便宜,兒子難掩興奮情緒,多次試用著厠所裏的調溫SPA馬桶,寬敞房間中父子二人望著兩張大床不覺相視而笑。今晚原訂是睡在一夜五仟日圓的青年旅館,航空公司的疏失,只不過讓我把由西往東的旅行調頭換個方向。兒子告訴我旅程所遇的這種意外讓人有點著迷! 乍到初來,第一次出國的兒子在往市區的機場利木津巴士中,面對新的環境早已是睜大眼睛,無意間見到熟悉的什麼招牌,都會誇大地叫出聲來。「原來日本人也有家樂福」、「原來這兒也喝烏龍茶」,甚至是「原來他們也有車子闖紅燈…」,兒子那種搜尋陌生的期待,以及發現熟悉的意外,我倒也能體會幾分。 午夜十二點,我和兒子一點睡意也沒有,二個人是毫無默契障礙地決定要到飯店外面去逛逛,這三仟萬人居住的都會圈正迫不及待地召喚著我們,於是我們二個人步出了旅館,劉姥姥似的隨興亂走了起來。 雖然他們號稱東京的夜晚是明亮的,但這區域多的是金融辦公大樓,在這邊過了午夜路上行人已很稀少,關了門卻又亮燈的筆直大樓沿著馬路排列到底,相對於冷清的人行道,馬路上有著超乎數量的各色計程車呼嘯來去。 馬路邊行人道上偶會遇見穿西裝提公事包的行人,路邊轉角陸橋下的一個拉麵攤則突兀地坐滿一式這樣穿著的熱鬧客人。有時也會有從我們身邊騎過的單車或走過的獨行女子,「千 我們經過一處建築工地,混凝土車正排隊灌漿,不知是延續白天的趕工或是刻意安排夜晚施工避免造成影響,工地裏頭器械聲火熱響著,被佔用的人行道,改用拒馬引繞出一條便道來,便道兩端各站有一名人員,手持號誌棒,見到我們走來,朗誦些我們聽不懂的日語,口中念念有詞,引路手勢附帶標準的鞠躬動作,絲毫不笱。兒子問我:「他們知不知道我們是外國人?」我沒作答,只是想知道他們慎重其事,枯站一夜只偶遇我們這樣的路人,會不會覺得沒啥成就感。 到了車站這一側,光線開始炫亮一些,我知道我們正向銀座的方向走去,我們開始見到銀座夜晚的面孔,許多酒吧或是Pub之類的商家仍營業著,開始發餓的肚子讓我們期待,在這裏是不是可以吃到道地的日本壽司或是炸天婦羅? 走走停停我也在找雜誌上那有名的銀座「和光鐘樓」,朝聖的心情,就像到台北要去中正紀念堂拍照一樣,但在半夜一、二點如此念頭又不免有些離譜,人們在陌生的地方總是會想找出些自己熟悉的地方來。路旁遇有許多營業中高亮招牌的食堂,精緻唯肖的蠟製食物模型引出了我們大堆的口水。我們最後選了一家7-11光顧,買的是二杯帶湯的關東煮,是因怯生的緣故,初到陌生地我們有點需要熟悉安全的感覺。 店員很巧是個從廣東來的青年,固定擔任大夜班的工作,他說大夜班薪資比較高,白天他是在語文學校念書,告別家鄉父老準備來日本上大學,說話時他眼神堅定,充滿著對未來的憧憬。 「銀座的徘徊」,日本不是曾經有過一首這樣的流行歌曲嗎?雍貴風情正是我以前對東京銀座的印象,而今午夜我正踩在這地方,印證我的印象。 我們的十一天日本自助旅行在錯亂中展開,來到日本的初夜一直到半夜近三點半才回到旅館睡覺,回旅館的途中,我們也經原路,走過轟隆作響的建築工地,便道二端的站崗人員機器人似的又向我們作了一遍同樣動作,一點都不誇張地,連微笑的方式也分毫不差,我告訴我兒子我的感受:「這二個人給了我很深的日本印象」,兒子則回答說他的感覺也是這樣。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