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財政政策 - Fiscal Policy
2009/10/21 18:53:05瀏覽6297|回應1|推薦2

財政政策是政府利用收稅以及支出來達到調控國家經濟的手段。當稅收=支出時,國家預算是平衡的,如果稅收>支出,預算就有結餘(surplus),反之則有赤字(deficit)。政府會在經濟擴張期加稅或降低政府支出(在經濟蕭條期減稅或增加政府支出)來平緩經濟循環

供給方效應(supply-side effect) : 代表財政政策,尤其是稅收政策,對長期總和供給(也就是Potential Real GDP)的影響。當所得稅率增加,工人實質薪資降低,工人會覺得做再多也沒有用而消極怠工。所以所得稅率增加,勞動力減少,降低 GDP

營業稅的增加也會降低勞動力供給與GDP。工人工作獲取薪水,再拿薪水去消費。在美國,由於營業稅是外加的,因此營業稅的增加會變相減少工人可消費的貨品或者是服務工人會覺得做再多也沒有用而消極怠工。所以營業稅率增加,勞動力減少,降低 GDP

因此,稅率的增加不全然會造成稅收的增加。當稅率增加到某一個點之後,由於經濟總體產出的減少,會造成稅收的減少。這樣子的關聯性可以在經濟學家Arthur Laffer,所提出的Laffer Curve觀察到Laffer Curve的兩端都是0,最左邊是因為稅率=0,所以完全沒有稅收,最右邊則是因為稅率太高,沒人要工作,產出是0,所以稅收=0。因此如何能夠找出稅收最大化那一個稅率點,是財政政策的一個大挑戰

一個國家的總投資仰賴公部門與私部門的投資。當政府舉債投資的時候,會造成利率升高,以致私部門的企業不願意借錢投資,反而造成私部門的投資減少,我們稱之為 Crowding Out Effects (排擠效應)

Ricardo-Barro Effects : 一個國家如果現在赤字增加,未來則會加稅來彌補該赤字。所以一個理性的公民,為了能夠在未來保持既有的生活水準,會在目前減少消費,增加存款,或者是去買政府舉債所發行的債券。如果民間增加的存款所購買的政府債券剛好等於政府的舉債,稱之為Ricardo-Barro Equivalence,這時就不會有排擠效應

政府支出乘數 : 政府每支出一塊錢,對總需求所造成的最終影響力道。增減稅對總需求也會有類似的影響,稱之為 autonomous tax multiplier。不過人們傾向將減稅的一部份給存起來,所以此乘數會小於政府支出乘數如果政府同時增加等量的稅收與支出,社會總需求會增加

權衡性的財政政策 : 政府依據經濟情勢的變化所提出來的財政政策,不過它有以下的缺點 :

  1. 預測可能不準
  2. 由於經濟景氣指標是屬於落後指標,當注意到景氣變差的時候可能已經過了一段時間了
  3. 當發現景氣變差的時候,還需要經過行政與立法部門的討論。當一個法案討論出來並付諸實行,又過了一段時間了
  4. 方案實行到真正得到效過,又需要經過一段時間

還好政府還有自動化的財政政策解決權衡性財政政策的問題自動化的財政政策如下:

  1. 透過稅率級距的設定,如果景氣變好,所收的稅就會增加,自動將景氣降溫反之則稅收減少,替景氣增溫
  2. 透過社會福利政策的設定,如失業救濟金。當景氣變差,領失業救濟金的人就會變多,將錢注入到經濟體中
( 知識學習考試升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ustPurple&aid=3423914

 回應文章

good
2014/01/07 21:20
g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