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14年外語(英語)導遊訓練●中華民國觀光導遊協會(9/1-10/2) B-3 期末考共筆參考(大甲媽祖文化)
2018/05/25 23:03:46瀏覽62|回應0|推薦0

▲103導遊人口販運防制法 (第三組彙整) ver1.0

人口販運防制法 

總則

1          

為防制人口販運行為及保護被害人權益,特制定本法。

2          

本法用詞,定義如下:

一、人口販運:

(一)指意圖使人從事性交易、勞動與報酬顯不相當之工作或摘取他人器

      官,而以強暴、脅迫、恐嚇、拘禁、監控、藥劑、催眠術、詐術、

      故意隱瞞重要資訊、不當債務約束、扣留重要文件、利用他人不能

      、不知或難以求助之處境,或其他違反本人意願之方法,從事招募

      、買賣、質押、運送、交付、收受、藏匿、隱避、媒介、容留國內

      外人口,或以前述方法使之從事性交易、勞動與報酬顯不相當之工

      作或摘取其器官。

(二)指意圖使未滿十八歲之人從事性交易、勞動與報酬顯不相當之工作

      或摘取其器官,而招募、買賣、質押、運送、交付、收受、藏匿、

      隱避、媒介、容留未滿十八歲之人,或使未滿十八歲之人從事性交

      易、勞動與報酬顯不相當之工作或摘取其器官。

二、人口販運罪:指從事人口販運,而犯本法、刑法、勞動基準法、兒童

    及少年性交易防制條例或其他相關之罪。

三、不當債務約束:指以內容或清償方式不確定或顯不合理之債務約束他

    人,使其從事性交易、提供勞務或摘取其器官,以履行或擔保債務之

    清償。


#3

103導遊大甲媽祖文化1 (第三組彙整) ver3.0

 

在台灣民間流傳許多有關媽祖救苦救難與膾炙人口的故事,千百年來讓民眾津津樂道,傳頌不止。其中雖然有許多穿鑿附會的傳說故事,但在無形中卻發揮了無比的教化功能,讓人心得到最直接的淨化。

 

(媽祖生平) :

歷代傳說媽祖的父親林愿,別名惟愨。曾任職都巡檢,世居莆田縣忠門鄉港里村,告老還鄉後隱居莆田縣湄洲嶼東螺村。母親王氏,生下一男六女。媽祖誕生於宋太祖建隆元年 (西元960年) 三月二十三日。出生到滿月期間從不啼哭,因此取名【默娘】或稱【默】。

 

八  歲:    到私塾唸書,就能過目不忘。

十多 歲:    就喜歡焚香拜佛,誦讀經文。

十三 歲:    默娘因樂於施捨,得到玄通道士傳授【玄微祕法】。

十六 歲:    得到井中神人授給的銅符,學會法術,並以符令驅邪救世,里民稱之為「神女」。父兄出海遇大浪,媽祖駕舟出海救回父親,然後又找回哥哥的屍首,即所謂「機上救親」。

二十一歲:    莆田大旱,縣尹求媽祖禱雨濟民成功。

二十三歲:    收千里眼、順風耳兩妖怪,皈依正教。往後常在海邊幫助航海的船隻與村民。

二十六歲:    省都官員求媽祖,媽祖焚靈符,金甲神人助媽祖拯救閩浙水災。

二十八歲:    昇天湄洲島的湄峰。聽說【媽祖】的遺體埋在馬祖島,埋葬的地方現在改建為媽祖廟,並因此取名叫【馬祖】。

 

103導遊大甲媽祖文化2 (第三組彙整)

 

1 : (遶境進香)

進香活動 :

1.     每年農曆三月【天上聖母】遶境進香是【鎮瀾宮】一年當中最大而且最重要的活動。早期進香終點是【北港朝天宮】,1988年後改至【新港奉天宮】迄今。大甲媽祖進香遶境活動,始於鎮瀾宮創建之時的湄洲進香活動,當時均由大安港或溫寮港直接駛往湄洲,清朝時期大約每十二年舉辦一次,一直延續到日治時期、大安港廢港,日本政府嚴禁台海兩岸往來,終於在清末民初之際,前往湄洲進香活動因此停頓。後藉常往返於大甲與北港牛墟的牛販,買賣牛隻的經濟活動,造成民間祈神還願,答謝神恩的宗教行為,形成了大甲組團前往北港朝天宮進香的濫觴。

2.     西元1987年,適逢媽祖成道千年,湄洲祖廟邀請海內外人士回祖廟參加活動,鎮瀾宮乃組團赴湄洲祖廟謁祖進香,前往媽祖誕生地【港里天后祖祠】參拜。自此以後與祖廟的香火之緣再度延續。而每年的進香活動則於1988年改至往新港奉天宮迄今。

3.     每年大甲媽祖遶境進香的日子並不固定,都是在當年的元宵節由鎮瀾宮董事長擲筊決定進香出發的日期與時辰。在整個九天八夜的遶境活動中,依照傳統舉行獻敬禮儀,分別有筊筶、豎旗、祈安、上轎、起駕、駐駕、祈福、祝壽、回駕、安座等十個主要的典禮,每一項典禮都按照既定的程序、地點及時間虔誠行禮。

4.     演藝人員也時常參與遶境活動,如【任賢齊】就將九天八夜遶境進香的過程,拍成紀錄片。

 

103導遊大甲媽祖文化3 (第三組彙整)

 

2 : (遶境進香)

進香儀式 :

1.     從日據時代就開始的大甲媽祖遶境進香是現代台灣民間信仰中最負有盛名的迎神賽會活動,也是深具本土代表性的台灣傳統節慶。近年來,在政府相關單位大力輔導協助之下,每年舉辦的「大甲媽祖國際觀光文化節」已從民間信仰蛻變為名列全世界三大宗教活動之一,更讓台灣成為全世界媽祖信仰的重鎮,成功打出國際知名度。

2.     大甲媽祖遶境進香,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擲筊定期,遶境全程九天八夜,區域貫穿中部沿海台中、彰化、雲林、嘉義四縣,21鄉鎮市,近百座廟宇,長途跋涉三百三十多公里路,規模之大,展現出強大的民間信仰力量。分別駐駕彰化南瑤宮、西螺福興宮、新港奉天宮、西螺福興宮、北斗奠安宮、彰化天后宮、清水朝興宮,最後回駕大甲鎮瀾宮。

3.     在整個八天七夜的遶境活動中,有著重要的各種儀式及典禮。

「十大典禮」:「筊筶」、「豎旗」、「祈安」、「上轎」、「起駕」、「駐駕」、「祈福」、「祝壽」、「回駕」、「安座」,每一個典禮都必須按照一定的程序、地點及時間來進行,一點都馬虎不得。而追隨媽祖鑾駕的信眾們,也經由參加典禮,完成自己對神明的虔敬,也將之昇華為闔家平安的寄託。

 

 

 

 

103導遊大甲媽祖文化4 (第三組彙整)

 

3 : (遶境進香)

以下即分別介紹十大典禮的禮節儀式:

一、 筊筶典禮

每年九天八夜遶境進香起駕時刻,於每年元宵節下午六時在鎮瀾宮大殿恭請出正爐媽、副爐媽、湄洲媽及千里眼、順風耳兩大將軍,敬備香花茶果,由鎮瀾宮董事長擲杯請示媽祖後,卜杯決定該年起駕日期時刻。隨後依序由頭香、貳香、參香、贊香各團隊向大甲媽稟報隨駕遶境進香事宜,而鎮瀾宮內即展開各項籌備工作並接受全國各地香客報名參加遶境進香之活動。

 

二、 豎旗典禮

頭旗為九天八夜遶境進香指揮旗,循例由鎮瀾宮副董事長卜杯請示媽祖決定豎頭旗之日期。

豎頭旗當天敬備香花茶果,由鎮瀾宮頭旗組、祭典組、報馬仔、誦經團等等單位,於子時先誦經,然後豎起頭旗,也即是向三界昭告年度九天八夜遶境進香各項工作開始正式啟動。鎮瀾宮所屬陣頭團隊開始各自整理旗幟、服裝、器具,並展開訓練,由鎮瀾宮祭典組頭旗組勘察路線,貼香條週告所經路線宮廟及民眾大德。

 

三、祈安典禮

典禮時間定在出發前一天的下午三點舉行,祭祀前必須備妥各項祭品,藉由誦經、讀疏文的過程向天上聖母稟明今年遶境各項事宜,並祈求媽祖庇佑全體參加之人員,平安順利。

 

103導遊大甲媽祖文化5 (第三組彙整)

 

4 : (遶境進香)

四、 上轎典禮

上轎典禮定於出發前一日下午五時舉行,也就是在祈安典禮之後,在眾人的歡呼聲中,由達官貴人 (一般是由行政首長) 恭請天上聖母登上鑾轎,並祈求天上聖母遶境賜福給沿途村莊的信徒,庇祐大家在未來的一年都能平平安安、順順利利。

 

五、 起駕典禮

這裡所謂的「起駕」是指媽祖的鑾轎在凌晨零時那一刻,由神轎班的人員將神轎扛起,出發前往遶境進香。在神轎起駕前,所有的鐘、鼓、哨角齊鳴,並由鎮瀾宮董事率領信徒,跪在天上聖母轎前,恭請媽祖起駕遶境進香,庇佑眾人隨駕進香一路平安。

 

六、 駐駕典禮

經過三天的跋涉,媽祖神轎終於抵達新港,在新港市區遶境後,約於下午七時進入新港奉天宮。入宮以後,媽祖神尊離轎登殿安座,並備妥各項祭品,由鎮瀾宮董監事率領隨香眾人在奉天宮誦經讀疏,感謝媽祖庇佑全體平安抵達新港,並叩謝神恩。

 

 

 

103導遊大甲媽祖文化6 (第三組彙整)

 

5 : (遶境進香)

七、 祈福典禮

媽祖駐駕後的隔天凌晨五點在奉天宮大殿舉行,同樣必須要備妥相關的祭品,並且誦經、獻疏文為所有在鎮瀾宮參加點光明燈、拜斗的信徒舉行祈福儀式,祈求媽祖賜福於爐下眾弟子。

 

八、 祝壽典禮

繼祈福典禮後於上午八時舉行,備妥祭品,由鎮瀾宮董事率領所有隨香信徒,齊聚在奉天宮大殿前,一起為天上聖母祝壽,虔心祝禱、誦經讀疏、三跪九叩,祝賀媽祖萬壽無疆。當典禮接近尾聲時,眾人舉旗歡呼,就在清脆的鈴聲中、壯觀的旗海裡,將那一股虔誠之心推到最高點,此時是最感人的時刻,也是整個遶境活動的高潮。

 

九、 回駕典禮

回駕典禮是遶境活動中在奉天宮舉行的最後一個典禮。回駕前夕,由鎮瀾宮董監事率所有信徒,在恭讀回駕祝文後,恭請天上聖母登轎回鎮瀾宮,祈求媽祖庇佑眾人平安踏上歸途。典禮最後由嘉義縣新港奉天宮及各界人士恭送大甲鎮瀾宮天上聖母回駕。從駐駕、祈福、祝壽到回駕,四個典禮都在新港奉天宮舉行,其中以祝壽典禮場面最為浩大,也最讓人感受深刻,除了當初跟隨媽祖鑾轎一路從大甲出發的隨香客之外,有更多是遠從台灣各地而來的虔誠信徒,他們有的是放下手邊的工作、有的是暫忘身體的病痛、甚至有的已經是步履蹣跚,但是他們都堅持一定要到新港為媽祖祝壽,這份虔誠的心,不禁讓人感動。

103導遊大甲媽祖文化7 (第三組彙整)

 

6 : (遶境進香)

十、 安座典禮

經過八天七夜之後,整個媽祖遶境進香活動即將結束,當天上聖母回到大甲鎮瀾宮,登殿安座,董監事率眾人叩謝媽祖庇佑眾人已平安回到大甲,恭請媽祖永鎮在宮,降賜禎祥。

安座典禮之後,可以說整個遶境活動已經完全進入尾聲,儘管如此,此時的大甲宛如一座不夜城,眾人在一片歡樂的氣氛中互道珍重,相約明年再跟隨【大甲媽】一起遶境進香。

 

 

 

103導遊大甲媽祖文化8 (第三組彙整)

 

7 : (遶境進香)

媽祖遶境進香中的【陣頭特色】 :

在整個大甲媽祖遶境進香隊伍中,龐大的各式陣頭總是輕易地就吸引住眾人的目光。

1.     報馬仔 :

【報馬仔】即探子馬,是進香團隊的急先鋒,負責察看前方路境是否安全,隨時回報媽祖路況,並且沿途敲鑼通知信眾收拾晾曬衣物,準備香案迎接媽祖。報馬仔的造型相當突出,每每吸引眾人的目光,他頭戴斗笠以防曬, 肩搭簑衣以防雨,身穿黑色衣褲、羊毛襖以禦寒,戴老花眼鏡表示他看得清楚,帶茶壺、留燕尾鬍鬚、吸旱煙管、喝葫蘆酒表示他灑脫自在,攜帶豬腳韭菜表示他不受餓、有吃食而且長生,腳貼五彩圓紙是因為腳生瘡,表示人生難免不全,著一隻草鞋、捲起半隻褲管,表示他雖工作辛苦,但忠於職務,縱使捲起褲管、鞋子掉了一隻,形象滑稽也不在乎。他的滑稽裝扮每每令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莊嚴的迎神時刻讓人會心一笑。

 

 

 

 

 

 

 

 

103導遊大甲媽祖文化9 (第三組彙整)

 

8 : (遶境進香)

2.     頭旗、頭燈、三仙旗 :

【頭旗】代表媽祖,為四方形的杏黃色旗幟,旗面鏽有【大甲鎮瀾宮天上聖母、頭旗、(謁祖)遶境進香】的字樣,旗頭為木刻紅葫蘆,兩枚紅絨球裝飾,葫蘆上插貢香一枝,旁有一藍一紅小燈,燈號與大轎上的燈號配合, 行進時掌旗使雙手執旗,旗面在前。

 

【頭燈】代表整個進香團的眼睛也代表光明,為照明之用,燈上繪有八仙,書有【大甲鎮瀾宮天上聖母、(謁祖)遶境進香、合境平安】的字樣,掌燈者立於頭旗兩旁。

 

【三仙旗】為頭旗副手,中間黃旗代表媽祖,旗面書上【大甲鎮瀾宮天上聖母】,兩旁藍旗為護駕,旗面書上【大甲鎮瀾宮(謁祖)遶境進香】,旗頭也裝飾紅葫蘆,但不插香,行進時置於掌旗使肩上。這組三仙旗為民國五十年前後才設置,初為素面書黑體字,民國六十八年以後改為繡面,旗面繡雙龍朝拜、雙鳳朝拜,中間的字樣完全一樣,一面為【大甲鎮瀾宮天上聖母】,另一面為【大甲鎮瀾宮(謁祖)遶境進香】,三仙旗的產生來自於進香沿線接駕的團體增加以後。原先頭旗的工作除了帶領隊伍前進之外,尚負有接待迎駕團體的任務,當迎駕團體與頭旗對拜之後,頭旗使必須引導該團體至媽祖大轎前行禮,結果卻因此造成進香隊伍停頓,為了解決此一問題,設置三仙旗代替頭旗率領整個進香團隊向前方邁進,如此一來整個隊伍才不致於缺乏旗幟帶路而停頓了下來。

 

103導遊大甲媽祖文化10 (第三組彙整)

 

9 : (遶境進香)

3.     開路鼓

顧名思義,它就是進香團走在隊伍前端,開路的小樂團,這一組是辛苦的一組,因為進香隊伍一開拔前進,【開路鼓】不分晝夜,沿途步行吹奏敲打,通知信徒,進香隊伍已到了。

 

4.     特組自行車

自行車隊,要求嚴謹,隊員不論男女一律戴帽、白上衣、同一顏色領帶、卡其長褲、手戴白手套,陣容嚴整,一直都是【進香示範隊】。同時每天在媽祖駐蹕過夜的廟宇前組成隔離牆,方便大轎班行禮入宮停駕,堪稱是媽祖的【鐵衛】。

 

5.     繡旗隊

鎮瀾宮的繡旗隊為全國規模最大的,民國五十二年(西元1963)正式成立(在此之前也有男士執繡旗數支參加如溪州仔的洪、橫圳庄的黃輝煌即屬之,然南下與否全憑爐主決定) ,當初設置的目的在於充實進香隊伍的陣容,此後逐年擴充,曾經達到三百六十餘支,近年在廟方人員、車輛的考量之下,才加以控制,避免人數過於龐大,多以三百人參加,因此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每每在元宵節當天晚上報名就已爆滿。

 

 

 

103導遊大甲媽祖文化11 (第三組彙整)

 

10 : (遶境進香)

6.     福德彌勒團

福德彌勒團由土地公、玉女與三位羅漢組成,這些神像以土地公為開路之神,沿路手持元寶主賜財。

 

7.     彌勒團

該團有三位彌勒,沿途喝酒嘻笑怒罵,百無禁忌,一副肚大能容的模樣,十分討喜。

 

8.     太子團

該團主神為三太子哪吒,由於太子頑皮,必須師父濟公給予愛的教育,因此沿途笑鬧不少。且太子團有換奶嘴的習俗,一般有新生兒的信徒都會買奶嘴與之交換或求一個新奶嘴給新生兒吸吮,藉以求平安健康長大。

 

9.     神童團

兩位神童在旗幟的引導下,沿途蹦蹦跳跳,藉以問路,動作十分可愛。

 

10.   哨角隊與馬頭鑼

早年哨角只有兩支,往後逐年增加,目前已有六十沿途吹奏必待馬頭鑼決定,只要馬頭鑼敲了十三下或鑼均要吹奏。十三下為正常吹,途經橋面、墓地或喪家時則亂鑼響之,為驅趕邪魔之意。

 

103導遊大甲媽祖文化12 (第三組彙整)

 

11 : (遶境進香)

11.   莊儀團

即媽祖座前的兩位將軍,千里眼與順風耳;千里眼為藍色的臉龐、身著綠色蟒掛;順風耳為紅色的臉龐、身著紅色蟒掛。祂們頭戴金箍、頭後懸掛【高錢】,手上則握有【手錢】,相傳高錢、手錢可以避邪保平安,治療筋骨酸痛,沿途若有掉落,信徒們爭相拾取如獲至寶,也可以【卜筊】的方式向團員拿取。

 

12.   卅十六執士

執士隊現在共有一對龍鳳旗,十二面彩牌和十八般武器,龍頭柺居前,鳳尾壓後,行進間如遇喪家,執士散開,將媽祖大轎護衛在中間,避免邪魔犯駕或冤魂攔路告狀。

 

13.   轎前吹

轎前吹由嗩吶、吊鼓、鈔鈸、小木魚組成,為大轎前的小樂班。

 

14.   涼傘、令旗

涼傘是給媽祖沿途遮陽歇涼之意,亦是古代【萬民傘】之遺風,別名【華蓋】。令旗則為辟邪之意。

 

 

 

 

103導遊大甲媽祖文化13 (第三組彙整)

 

12 : (遶境進香)

15.   大轎

在進香隊伍中壓陣的即是媽祖神轎, 神轎所到之處炮聲隆隆不絕於耳,據民間傳說大甲媽祖神轎特別具有靈 ,因此進香八天的時間隨時都有人來摸一下, 扛一段, 不少人樂此不彼。這座大轎是藤身木座, 外披刺繡, 轎頭旁亦有一隻藍一紅小燈, 轎桿為上等榆木製成, 全程均由人扛。

大甲媽祖的神轎中尚有【敬茶】供信徒索取,因此每到一處過夜之廟宇,轎班人員光為應付信徒索取, 一、二個小時的休息時間大概要倒出上萬杯以上。

 

16.   進香旗

進香旗是代表個人的旗幟,它並不是神的法器,傳統的老香客並不會將它供於神桌上,只置於廳堂中的清淨處。這三角小旗上面繫有二枚小鈴,這小鈴是夜間行走視線不明時,香客藉鈴聲相互結伴行走之意,旗上繫著各地宮廟的符咒,祈求眾神明保佑個人和家庭的平安。在進香前夕,香客會攜旗入鎮瀾宮參拜,並將去年綁上去的符咒全部卸下,連同金紙一起焚燒交還媽祖,並取新符結上,過爐淨旗祈求平安。進香沿途參拜各廟,同樣也取新符結上,過爐求平安。進香去程手持進香旗打開參拜,回程則旗子包起來,改持貢香,一路接引,貢香的火不斷,即引香火回來之意。

 

 

 

 

103導遊大甲媽祖文化14 (第三組彙整)

 

13 : (遶境進香)

17.   搶香

相傳清朝大甲五十三庄的頭人聚議之初,原有五十三庄輪值媽祖進香接駕踩街之議,但因五十三年才輪到一次,時間的差距過長,加上各庄貧富不均,唯恐有的庄頭負擔不起,因此以搶香的方式,讓有意爭取的庄頭以【頭香】、【貳香】、【參香】的名義,負責遊行的一切活動 ,然而給予一項特權,即進香回駕鑾轎之後,能夠接駕獻香,由搶香者代表祭拜、祈願、祈福,插上三枝線香在大轎內的香爐中。

 

 

103導遊大甲媽祖文化15 (第三組彙整)

 

: (歷朝褒封)

媽祖由於時代的變遷,與國家政治的需要,加上神蹟顯赫,救人無數,而有不同的稱號。如神女、巫女,並先後被冊封為順濟、夫人、妃、天妃與天后。

其傳說故事較具代表性的有:

神  女:    宋宣和二年(1120)有商人遇颶風,呼「神女」搭救,得到幫助。回鄉後於莆田寧江聖墩拓寬神廟,重塑金身。

巫  女:    宋高宗紹興二十年(1150),莆田狀元黃公度應李富邀遊白湖順濟廟,詩中已表示媽祖當時的海神。

順  濟:    第一次朝廷封號,宋宣合四年(1122),允迪出使高麗,遇風,得朱衣女相助,得聖墩廟神信徒告知是湄洲神女。乃奏請徽宗皇帝詔賜「順濟」廟額。

夫  人:    宋孝宗淳熙十年,溫台剿寇有功,封「靈慈昭應崇善福利夫人」。

妃   :    宋紹熙元年(1190)救旱大功,進爵加封為「靈惠妃」。首次從「夫人」進爵為「妃」。

天  妃:    元世祖至元十八年,以庇護漕運,功封「護國明著天妃」。最長的封號:元天曆二年(1329)以護漕大功加封,並遣官致祭天下各廟。封號共22字。「護國輔聖庇民顯祐廣濟靈感助順福惠徽烈明著天妃」

天  后:    康熙二十三年(1683)汪揖出使琉球,獲得神明幫助,皇帝詔封為「護國庇民妙靈昭應仁慈天后」,首先出現「天后」二字。

天上聖母:    雍正四年,以救皇宮大火,敕封「天上聖母」。後又因護航運、滅賊寇,而在「天上聖母」詞上加封字句,以示尊重。

103導遊大甲媽祖文化16 (第三組彙整)

 

: (鎮瀾宮地理位置)

大甲媽祖主要的信仰中心就是位於台中市大甲區順天路158號的【鎮瀾宮】。

為了推廣媽祖文化,另外在台中市大甲區和平路223【媽祖文化大樓】。

 

周邊景點 :

1.     文昌祠

2.     大甲林氏貞孝坊

3.     鐵砧山

 

 

103導遊大甲媽祖文化17 (第三組彙整)

 

1 (大甲鎮瀾宮) :

大甲鎮瀾宮自古以來即是台灣媽祖信仰的重鎮,不僅是人民團結互助的所在,更是信仰、文化及政經的中心,具有慰藉民眾心靈、安定社會的功能。

 

相傳,清雍正八年(1730年)福建莆田湄洲人林永興奉湄洲天后宮天上聖母香火來臺,於大甲定居,信眾紛紛參拜,地方士紳為之建祠奉祀。乾隆卅五年 1770年) 改建,名曰【天后宮】。乾隆五十二年 (1787) 重建,載於臺灣府淡水廳文獻中。由大甲分司宗覲庭、進士陳峰毫、士紳連崑山、平埔族原住民頭目巧化龍等著名檀越,屢次重建,擴大廟宇,以天后能鎮海安瀾,改稱為【鎮瀾宮】。

 

鎮瀾宮內有多個殿,介紹如下 :

    大殿:天上聖母、千里眼將軍、順風耳將軍、三官大帝、司命灶君、中壇元帥、福德正神。

    觀音殿:觀音佛祖、善才龍女、韋馱菩薩、十八羅漢、貞節媽。

    神農殿:神農大帝、文昌帝君、魁星星君、廣澤尊王、太陽星君、太陰星君。

    註生殿:註生娘娘、婆姐夫人。

    伽藍殿:伽藍尊者、文武判官、玄壇元帥、金蕭薛三府千歲、虎爺。

    南北斗殿:南斗星君、北斗星君。

    聖父母殿:媽祖父親積慶公林惟愨、媽祖母親積慶夫人王氏、翡翠媽祖。

    地藏殿:地藏菩薩、歷代祖師神位、各檀越功德主神位、一江山烈士神位。

    太歲殿:斗姥元君、六十太歲星君。

 

 

 

103導遊大甲媽祖文化18 (第三組彙整)

 

2 (大甲鎮瀾宮) :

建廟沿革 :

1.     雍正年興建 :

清朝雍正八年 (西元1730) 由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島人林永興先生,自湄洲媽祖廟奉請天上聖母來台灣,途經大甲定居謀生,當時移民篤信湄洲媽祖,紛紛前來參拜,聖機靈驗。香火鼎盛,事後得林永興先生同意,擇地於大甲現址,於清朝雍正十年 (西元1732) 興建。

2.     乾隆年改建與擴建 :

A.     清朝乾隆三十五年 (西1770) ,改建並命名【天后宮】。【天后宮】石碑與民國七十七年五月十八日,在北側金亭改建時挖掘出來。

B.     清朝乾隆五十二年 (西元1787) ,擴建並更名為【鎮瀾宮】。

3.     日治時期 :

A.     西元1935年四月,清水與后里發生大地震,死傷無數,但大甲地區卻安然無恙,民眾咸感念媽祖神恩佑民。

B.     西元1946年十月十六日,重修落成,並舉行鎮瀾宮首次祈安清醮大典。

 

 

 

 

103導遊大甲媽祖文化19 (第三組彙整)

 

3 (大甲鎮瀾宮) :

4.     民國時期 :

A.     民國五十三年,重建並增建【南北室二樓】、【鐘鼓樓】、【雕刻神龜】六座、修整【屋頂剪粘】。

B.     民國六十年,嚴家淦總統題頒【鎮瀾宮】三字。

C.     民國六十四年,興建【鎮瀾大樓】。

D.     民國六十五年,成立【圖書館】。

E.     民國六十七年,鎮瀾宮管理委員會改組為財團法人。

F.      民國六十九年,拆除舊廟,原址改建。

G.     民國七十六年十月三十一日,首次到福建省湄洲島、湄洲媽祖祖廟、賢良港天后祖祠進香,參加紀念媽祖生天一千周年典禮,並請回湄洲媽祖祖廟媽祖神像,到大甲鎮瀾宮奉祀。

H.     民國七十七年十二月四日,鎮瀾宮重建落成。

I.      民國七十八年四月二十八日,與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媽祖祖廟】締結姐妹廟。

J.      民國八十一年四月六日,台灣省主席連戰先生,親蒞鎮瀾宮並頒贈【護國佑民】木質匾額,各界首長與民意代表一同歡送【大甲媽祖遶境進香】起駕。台灣電視公司 (台視) 現場實況轉播。

K.     民國八十三年五月四日,【鎮瀾文化大樓】開工興建。

            十一月二十六日,李登輝總統親臨鎮瀾宮參拜祈求國運昌隆,並頒賜【鎮海安瀾】木質匾額。

L.     民國八十八年,台中縣政府配合鎮瀾宮天上聖母遶境進香,首次舉辦三月迎媽祖台中縣媽祖文化觀光節。

M.    民國八十九年三月五日【鎮瀾文化大樓】落成。

N.     民國九十一年十一月十日,【馬祖天后宮】向【大甲鎮瀾宮】分靈天上聖母奉祀。

O.     民國九十二年四月五日,鎮瀾宮在大甲鎮橫圳路購地動工興建育幼院。

P.      民國九十二年十二月八日,法院公證核准鎮瀾宮成立財團法人大甲媽社會福利基金會。

Q.    民國九十三年,【七二水災】台中縣災情慘重,鎮瀾宮發動義工包粽子一萬五千顆及募集民生用品賑災。

 

103導遊大甲媽祖文化20 (第三組彙整)

 

4 (大甲鎮瀾宮) :

R.     民國九十四年十一月十九日,鎮瀾宮發行【鎮瀾宮誌】,正式透過出版業來弘揚馬祖文化。另將信眾所捐贈的金牌,鎔鑄雕刻成一尊高四尺二,重達276公斤的【金媽祖】。

S.     民國九十五年六月二十二日,鎮瀾宮發起籌設【台灣媽祖文化學會】,並經由內政部核准立案。

T.      民國九十五年九月二十四日,鎮瀾宮與台灣媽祖聯誼會共同主辦進香,是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海峽兩岸宗教文化交流盛事,首次採小三通模式前往,參與的宮輔四十九間,隨行的信徒更高達上萬人,分別以海、空兩種交通方式抵達廈門,先後到莆田文峰宮、賢良港天后祖祠、湄洲祖廟、泉州天后宮進香。九月二十九日原船返回金門,遶境巡安後,於九月三十日回到鎮瀾宮。

U.     民國九十六年七月十日,鎮瀾宮金紙全面改用環保金紙,並提供金爐供信徒焚燒。

V.     民國九十六年七月二十四日,於台北市西門町樂生戲院舉行媽祖卡通電影首映會。開始進入媒體界。

W.    民國九十六年八月十日,鎮瀾宮舉辦媽祖文化育樂營。開始融入休閒娛樂。

X.     民國九十七年一月,正式推出台灣第一個廟宇公仔。

Y.      民國九十七年三月一日,【2008媽祖萬人自行車】,同時最多人騎自行車,破金氏世界紀錄。

Z.     民國九十八年二月二十一日,媽祖萬人自行車,同時最多人騎自行車,第二度打破金氏世界紀錄。

AA.   民國九十八年二月二十八日,舉行大甲媽祖國際觀光文化節,媽祖文化進入觀光主題。

 

 

 

103導遊大甲媽祖文化21 (第三組彙整)

 

5 (大甲鎮瀾宮) :

建築特色 :

大甲鎮瀾宮雖於民國六十九年改建成目前的新建築,然而在員用心的保留或採取適當措施下,使得鎮瀾宮保有許多的藝術精品與文化傳承。石雕、屏風、木雕、剪粘都是欣賞的重點。

 

1.     主神燈

神龕前,藻井下,有個媽祖的元神燈,終年點燃著,象徵媽祖永永遠遠的庇祐著祂的子民。神龕前的主神燈,代表神靈的存在,燈座古色古香。鎮瀾宮不敢用電燈,惟恐停電而讓燈熄滅,因此都用油燈。長年有大批信徒捐贈花生油,由廟中專人負責添油。多年來廟中香火鼎盛且澤被四鄰,乃至全台與全世界。

 

2.     龍柱:

屬於支撐寺廟屋頂的豪華柱子。一根龍柱造價往往達新台幣二百萬元,不是一般百姓所能負擔。早期石雕師傅由於工具之限制,所以龍柱的雕刻,體形不大,而且都是抱柱浮雕。今日借用起重機,因而龍柱加長、體積放大。再用電鑽,一條透雕式的蟠龍栩栩如生的立在門庭。這是今昔龍柱不同的地方,何者漂亮,各人觀點不同。廟中重要的龍柱,都採【雙龍交泰】的造形。上龍為乾,下龍為坤,乾坤交泰,繁衍子嗣。一般用【翻天覆地】的激烈名詞稱之。龍鳳呈祥,多用於祝賀新婚喜慶 ,以祈求新人有龍鳳之美德。

 

 

 

 

 

 

 

103導遊大甲媽祖文化22 (第三組彙整)

 

6 (大甲鎮瀾宮) :

3.     金亭

金亭是燒金帛給神明的地方,燒的愈多,代表廟中的香火愈旺。對信徒的祈求來說,【香火】代表【傳宗接代】的意思。金亭的裝飾也明顯的表達出來。大甲鎮瀾宮前的兩個金亭,為三層高的【八面金亭】,香火相當旺盛。頂端的紅葫蘆,冒出熊熊的火苗,代表香火之旺。垂脊的尾端分別裝置龍、鳳、鯉魚吐水等剪粘。龍代表男性,鳳代表 女性,男女在適當年齡需龍鳳和鳴,結婚就能傳宗接代,生了一堆小鯉魚,重視家庭教育者,則能產生如鯉魚躍龍門(金榜題名)般有出息的子女。鯉魚吐水,水像牽牛花、像蔓草 般的生生不息,如同一個家族的香火一樣,永遠綿延不斷。 故香火就是傳承。除了子孫的繁衍外,也需文化的傳承。

金亭上石刻一些教忠、教孝的故事,一共有十則故事,其故事如下 :

A.     壽昌尋母

B.     秦巴西放鹿

C.     郭子儀免胄退敵

D.     韓信千金報答

E.     惠王求強行仁政

F.      桃園結義

G.     成湯以德感化

H.     南北斗星君奕棋

I.      蘇武牧羊

J.      孔子問禮老子

103導遊大甲媽祖文化23 (第三組彙整)

 

1 : (鎮瀾宮有哪些神明)

大甲鎮瀾宮除了大甲媽祖之外,還有供奉眾多的神明,在宮內的配置如下 :

(所有位置均以大甲媽祖的位置來看。)

1.     正殿 :

A.     正中央為【大甲媽祖】

B.     右邊為【伽藍爺】

C.     左邊為【註生娘娘】

2.     虎井 : (以正殿的位置來看,在右手邊)

A.     【二十八星宿】

B.     【神農大帝】

C.     【文昌帝君】

3.     龍井 : (以正殿的位置來看,在右手邊)

A.     【觀音菩薩】

B.     【十八羅漢】

4.     右側 :

A.     【南北斗星君】

B.     【聖父母殿】

5.     左側 :

A.     【地藏王菩薩】

B.     【斗姥元君】

 

 

 

 

 

103導遊大甲媽祖文化24 (第三組彙整)

 

2 : (鎮瀾宮有哪些神明)

大甲鎮瀾宮內一共有幾尊媽祖?

答案是七尊。

五尊媽祖的介紹如下:

1.     大媽:

指【鎮殿媽祖】,是鎮瀾宮內最大型的一尊神像,身穿龍袍,肩披霞帔,腳穿麟靴。終年坐在殿中供信徒祈求膜拜。身旁有書童、印童服侍。據說鎮殿媽祖是軟身媽祖,手腳身體都可以自由轉動,二次大戰期間,盟軍丟兩顆炸彈在大甲街上,一顆炸燬火車站一帶;一顆未爆彈落在媽祖廟旁的市場邊,當時鎮殿媽祖的雙手是張開的,民間流傳是鎮殿媽祖顯靈接砲彈,才使鎮瀾宮城內一帶沒有受到炸彈損傷。大甲鎮瀾宮鎮殿媽祖神像頭戴鳳冠、身穿龍袍、雙手盤靠、十指互拱。雙眼垂瞼下望、神前一方磚,與神明眼神交互映對。神像垂瞼下望有慈悲、反省、與內斂的氣質,左右隨侍的是她的侍女。

2.     二媽:

坐在鎮殿媽的前面,神像特別重。也是長年鎮守在廟中,一般信徒祈求焦點落在鎮殿媽身上,因此,二媽僅享受人間煙火,不需負什麼責任,所以稱吃便(撿現成便宜)。

3.     三媽:

民國六十年前後所雕造的媽祖神像。民國七十六年董監事初次前往湄州媽祖進香,因對大陸狀況不熟悉,不敢貿然以開基湄州媽祖前往,向媽祖擲茭卜問,媽祖示意以編號三的【三媽】前往。翌年再度前往湄州時,卜問亦然,自此以後前往湄州進香,遂都以這尊三媽前往。

 

103導遊大甲媽祖文化25 (第三組彙整)

 

3 : (鎮瀾宮有哪些神明)

4.     四媽:

是指【正爐媽】,專門負責醫療,神座下方長年被信徒挖木屑當藥引治病,故稱閹尻川。現已經用鐵皮封起來。

5.     副爐媽:

是副爐媽高度八寸,依照神像雕刻的劍帶裝飾,當為清朝中葉的作品。這尊媽祖早年被稱為【三媽】,配祀的兩位將軍為武裝打扮、打赤腳的千里眼、順風耳(因外出進香難免有紛,需要以武裝的兩位將軍鎮壓)。

據故老相傳,清朝年間大甲人十二年一度往湄州進香,即以這尊「三媽」擔綱前往,因此百姓戲稱為「三媽愛人扛」。

日治時代中葉,鎮瀾宮開始前往北港進香,初以四媽為正爐主媽擔綱南下,【三媽】因神像較小,遂改由副爐主迎請,並於【四媽】南下進香歸來之際,由副爐主備轎請【三媽】前往水汴頭迎接。北港進香數次之後,在副爐主的要求下,【三媽】與【四媽】同時坐轎南下北港進香,【四媽】坐中尊,【三媽】坐小邊。

【三媽】也曾經被請去開藥方,因此座底也有一小洞,卜頭家、爐主的年代裡,每於農曆三月廿四過爐以後,住在副爐主家中,日後廟內媽祖神像編號時,遂不納入標號,以【副爐媽】尊稱之,簡稱為【副爐】。

 

 

 

103導遊大甲媽祖文化26 (第三組彙整)

 

4 : (鎮瀾宮有哪些神明)

6.     開基媽:

頭戴七條冕旒,身穿明朝服裝,鎮瀾宮董監事指其為傳承下來最古老的媽祖。

7.     湄州媽:

鎮瀾宮中的湄州媽是民國七十六年農曆九月九日,董監事們突破政治限制,前往大陸湄州參加媽祖升天一千年紀念活動,請回的湄州媽祖。大甲信徒均稱,大陸因經濟不好,因此媽祖顯得有點消瘦。不過大陸宣稱,大陸雕刻的媽祖以年輕女神為依據,台灣是以中年神韻為版本。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effreyCHsharkroro&aid=112142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