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9/11 12:48:01瀏覽401|回應0|推薦4 | |
最近客戶來訪,表示外銷的接單非常的差,而國內車廠也因月銷售量未達一萬輛,而且在陸續的裁員中。 目前看起來,台灣的經濟受美國的影響很大,和我當初估計至少有歐洲的訂單,確實有一些落差。 自91年起,由於大陸的經濟成長,帶動全世界的經濟,因此,國際原物料無一不漲,有的漲了四到十幾倍的都有,最後造成消費成長的衰竭,這是經濟循環很典型的例子,但是所不同的是,美國在這次的循環中,已經不再是一個單獨的要角,繼之而起的是歐洲與中國大陸。 由於國際經濟是一體的,美國的衰退,也影響到歐洲與亞洲的經濟,站在國際貨幣的平台上,要等著這個循環過去,是需要長久而費時的,說不定需要5~10年的時間,其中有些國家的應變能力差,可能在這衰退當中,引發自身的社會危機,可能更甚於其它國家。 台灣在這一次衰退中,有其弱勢的一面,企業長期是在政府的保護之下成長,缺乏自我成長的能力,遇到這個光景,能想到的方法,就是要政府疏困,稅率的優惠補貼。當然有些企業是對政府抱怨連連。沒有像某些產業吃到租稅優惠的這塊糖。但是衡諸國內企業可以自我解套尋找生路的客戶,真的是鳳毛麟角。 以目前這個政府對經濟的方向主導能力,一百天的運作來看,好像是醞釀不出個大方向。王作榮已對這個政府有了若干的建議,我是甚表贊同。 基本上,台灣的產業要走向精緻與創新的產業,最經典的好像宏達電的智慧型手機,法蘭瓷或是琉園的琉璃製品,不論陶製到五金件,都要以創意和精緻的角度發展產品,政府應在這方面做重點式的獎勵與教育訓練,不知中央的官員們是否能務實的推展。 另一方面,趁著能源的高漲,台灣的汽車業要對電動車勇於投資與研發,現在聽說台塑投資研發,真是一項令人振奮的消息,希望他們能創作出世界一流的電動車,帶動台灣產業新的方向。
|
|
( 時事評論|財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