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文化交流之二》黃河‧金沙‧澄泥硯
2008/10/31 03:43:15瀏覽2156|回應0|推薦13
黃河》

中國的第二大河,同時也是孕育中國文明的搖籃。因河水含沙量大,致水色濁黃因而得名,發源自西藏東部的高原,流經5,464公里後注入黃海。

金沙》

『沙』,黃河永遠的痛。
黃河自古以來,便以「善淤、善決、善徙」著稱於世,其關鍵就在於『沙』。大量的泥沙在黃河下游河道淤積,迅速地墊高河床,因此必須加高加固堤防用以約束,但是汛期來臨時,終究還是不免氾濫、決口以至改道。歷史上記載過的黃河改道有二十六次之多,最大的有六次。

也因為有這樣的特性,造成了『黃河九曲』的景象。

劉禹錫【浪淘沙】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黃河九曲第一彎

而河床不斷墊高以至於高過兩岸陸地的黃河之水,也讓李白寫下了傳頌千古的【將進酒】。
是的,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澄泥硯》

與「端硯」、「歙硯」、「洮河石硯」合稱中國四大名硯。「澄泥硯」是以過濾的細泥當材料製作的硯台。它並非石材,是以澄江之泥,精工燒煉而成。澄泥硯的製作起源於唐代,至宋代興盛起來,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質地堅硬耐磨,易發墨,不損毫不耗墨,能與石硯媲美。唐時虢州(今河南靈寶縣南)是澄泥硯的著名產地,「澄泥硯」失傳於大約630年前的元朝。

看到這裡,大家不免要問,澄泥硯跟黃河、金沙有什麼關係?澄泥硯已經失傳了,那還談些什麼?

說到這,我們就得感謝讓中國四大名硯之一的澄泥硯,得以重生的張存生和王玲夫婦。談起王玲夫婦,大陸的朋友應該不陌生,王玲夫婦是黃河【金沙泥】藝術的創建人。黃河沉澱的泥土經過化驗後,得知是燒製大型磚雕的理想原料,他們夫婦稱之為【金沙泥】。


中國民間工藝美術大師 王玲(左一)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裡,王玲聽一位書法家談到,已經失傳的澄泥硯,於是她們夫婦便下定決心讓它重放光彩!歷經了38次的失敗,終於在第39次獲得成功,一方由優質黃河沉澱泥燒製而成的澄泥硯,迸發著紅、黃、紫三種顏色、鮮艷奪目,有如火中飛出的鳳凰般,呈現在世人眼前。

重見天日後的澄泥硯,至此成為中國著名書畫家、外國政要以及博物館等,競相購買收藏的精品。


黃河澄泥硯

1999年3月,河南省政府要選一件禮品,在澳門回歸中國的時候贈送,看中了黃河澄泥硯。張存生和王玲立刻研究設計,採用了中華民族古老的圖騰「龍」和中國古代發明測時的「日晷」為題材,設計出了長1.99米的【九龍晷】巨硯。就在他們的方案被選定的時候,此時的張存生患上了腎衰竭症,住進了醫院。因此,【九龍晷】巨硯改為由獨山玉所製成的玉雕,贈送給澳門。同年10月,年僅33歲的黃河【金沙泥】雕塑藝術家張存生辭世。


【九龍晷玉雕】

【愛‧憎】黃河情。

孕育中國文明的黃河使人敬愛,氾濫成災造成千萬災民的黃河讓人憎恨。但是對中華民族而言,黃河也許就如同王玲所說的:

「黃河是我的根,藝術是我的命,離開了這個黃河,也就沒有了生命力!」


註:這是筆者第一次寫系列文,從 文化交流》【王屋‧黛眉】之巔,到 文化交流之二》黃河‧金沙‧澄泥硯,其背後的故事與關聯,下回將會再作完整的交代。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456852J&aid=2342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