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8/08/21 19:36:34瀏覽5295|回應6|推薦30 | |
感慨的是,國家痛失一名菁英耆老。然而憤怒的是,現今的台灣政治環境與媒體風氣,又豈容老驥伏櫪?而一部「趙鐵頭傳奇」,也只有在趙老逝後,才得以被媒體大書特書,僅供作為憑弔而已。 趙耀東走了。只見馬英九到了,蕭萬長到了。追思憑弔,然後呢?「九萬兆」在「趙鐵頭」身上學到了什麼?「趙鐵頭傳奇」除了上上幾天媒體版面外,其精神可不可以延續下去?這些問號在事後,恐怕再也沒有人,願意去追究與解答。 在蔣經國的時代,國際情勢與台灣環境不會比現在好,但政府卻能帶領台灣度過石油危機,走出中美斷交的困境。在那個年代裡,趙耀東尚且敢說:「辦不成鋼鐵廠,提頭來見!」現在呢?劉兆玄敢不敢說,經濟搞不好,提頭來見? 趙耀東有沒有抱怨國際情勢不好?會不會說鋼鐵廠辦不成,那麼辦一半好不好?而今,我們的新政府卻左一句「國際情勢」不好、右一句「馬上漸漸好」,跟國人大打馬虎眼!曾對民進黨執政失敗提出批評的趙耀東,若還能言時政,會怎樣看待新政府的作為呢?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吾人常聽此嘆,但有誰問過,老兵不死,可願進取?有誰想過,老兵不死,可否進取?若然趙耀東健在,對時事提出建言,只怕會成為第二個王作榮。如果年紀體力尚佳,想要進取,恐怕就得成為媒體批判下的「三公四老」、「古墓僵屍」了!不是嗎? 「憶耀東,悼耀東。生為活俑三公,死當菩薩頌功。」豈非現實媒體的最佳寫照?一部「趙鐵頭傳奇」。最後是得消失在政治的濁流中,還是能為黑暗的台灣政壇帶來一絲曙光與反省的力量,就看新政府如何解讀和看待了。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