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12/12 19:12:20瀏覽297|回應2|推薦2 | |
這個報導有話題性,事後檢討,我也認為點閱率與此有關。但這都是新聞掛上網前未料想到的。這是結束暑期實習後第一次交的作品,原本寫成一則,太濃縮,後來拆成兩則。找題材、報稿、採訪、直到交稿,完成這則新聞的過程我並不知道讀者看到會做何感想,所以刊出後看到瀏覽次數,真的很驚訝。 人脈和消息來源很重要,偏偏考上U種子的時刻我的同學們大多畢業了,學校又還沒開課,其他沒畢業的同學還處在放假狀態,找人更困難,有種舉步維艱的感覺。眼看報稿期限一天天逼近,我還不知道要寫什麼,想說乾脆隨便到街上逛逛,看看能有什麼靈感。不過新聞身邊處處有,逛街似乎有點蠢,所以還是先從網路逛起。 看到張小燕的先生彭國華過世的新聞,我到網路上找了姐弟戀的相關資訊。隱約…覺得…這個主題…好像…可以做,但依然不確定能寫出什麼,畢竟現在姐弟戀不少,不見得值得寫成報導。直到報稿前一刻,其他同學問我:「想好要寫什麼了嗎?」,「不知道耶,雖然有題目,可是範圍還是很大,我還在想。」
很多報導的面向和內容,都在製作新聞時才發現。有讀者回覆文章說這句話有「用完即丟」的感覺。在訪問和寫稿的過程中,我不斷歸納校園姐弟戀的共同點,也避免落入特定觀點或價值觀,因此完稿後一再推敲字句。這段文字在寫稿和自己檢查時就曾想過是否暗示姊弟戀人間存在彼此利用的關係? 要找校園姐弟戀的受訪者不容易,因為分手的比例確實比男大女小的情侶高,問了六、七人都分手了,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位目前還在一起的。基於感情,受訪者都不認為自己在利用對方或被對方利用,但都不能否認這個現象存在,因為彼此心靈距離上更貼近後,需要有更多的交集,這也成為感情能否維繫的因素。是不是利用?真的很難說。 看到這兩則報導的瀏覽次數,很驚訝第一次交出來的東西麼多人看。我在找題材時壓根沒想過這個主題的話題性有多高。 當完成這兩個報導,感覺採訪像是在旅行,報導像是寫旅行的筆記,而且似乎不只是我在寫,而是和受訪者共同完成的。雖然點閱率多寡不代表每個讀者都認同自己的報導,看到讀者的意見,我想找新聞多少也要靠運氣,希望還有機會藉著報導帶給大家一些討論。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