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12/24 14:38:45瀏覽664|回應1|推薦2 | |
台灣槍斃了六個死刑犯,國際特赦組織與歐盟議會紛紛發表譴責,甚至表示要懲罰台灣。而在台灣島內,「廢死」與「反廢死」者也吵的不可開交;對此,不免感到,在討論「廢死」問題前,還是先學會「反暴力」吧!用「暴力語言」來宣揚人道;用「指責」來提倡仁愛;用「批判」來面對歧見;這難道不是一種諷刺?
長期以來,西方社會一直習慣以「暴力」來宣揚正義。用多數暴力、用軍事威嚇、經濟制裁的準暴力,來逼迫弱小國家接受他們的價值觀。也許這價值觀真的是好的,但推行的手法,卻明明違背了其所欲宣揚的價值觀,這叫人如何信服呢?
我相信主張「廢死」的人,心中必有「愛」的人道精神,而非盲目地追隨所謂「先進國家」而已。可是,如果一直用「先進國家如何如何…」「廢死才是世界潮流」「報復是落伍的部落式道德」等等語言來羞辱不同意見者,如何讓人相信你們心中真的是存有對眾生的悲憫與博愛呢?
美國連司法審判都沒有,就擊斃了賓拉登,未聞歐盟要抗議、要制裁。美國抓住了薩達姆,審判了,然後也處死了,未聞歐盟要抗議、要制裁。猶太人全球追捕納粹漏網之魚,歷數十年而不懈怠,必欲除之而後快,未聞歐盟曉以大義,告以「報復是落後的部落式道德」。
歐美國家對亞非拉國家這種以「暴力」、「權威」方式,以「高高在上」姿態來推進「文明」的作法,其實就是世界文明不能真正進步的主要原因。如果他們推廣的真的是「文明」,那這「文明」的阻力,恰好是他們自己製造的。這種作法,除了落實了「虛偽」的指控,對於其所欲推動的價值,是一點助益也沒有的。
西方文化來源並非單一,其組成十分複雜。我們一方面看到犧牲奉獻令人感佩的宗教精神,但也看到只知道一味以「抗爭」「批判」來推動所謂「進步」的政治運作方式。我們看到很多充滿人道關懷與同情包容的文藝作品;但也看到自以為是、崖岸自高、輕蔑他人、否定異見的文化霸權。這使得以白人為主的近代西方文明,既對全世界提供了重要的貢獻,又作踐了全世界西方以外的人民與文化。「白種人的負擔」之幽靈,似乎從未真正的散去。 有一位「徐百川」網友說的好,他引《尚書大傳》說:「唐虞之象刑,上刑赭衣不純。」意思是:「唐堯虞舜之時的象徴性刑罰,死刑者穿赤色去緣的衣服以代之。」「廢死」並不一定就是舶來品。但我們若執意以西方帝國主義的精神來推動,則注定不可能產生一場有意義的討論。 註,「徐百川」網友的原文,請看 http://blog.udn.com/thegloberover/7166412#ixzz2FwoyyFPx 其後之回應部分。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