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7/09 13:36:47瀏覽303|回應0|推薦1 | |
為提升本系國際化程度與增廣學生視野,使學生體驗國外教授在研究所上課的情形,本系於95學年度第2學期開設一門為期兩週的短期密集課程(國際化專題—美國文學中的自然),上課時間為5月21日至6月1日,每週一的上午8時10分至12時、週三下午1時10分至4時以及週五上午8時10分至10時。 本次課程雖為短期密集課程,但是所邀請到的教授Patricia Jane Keith,不僅學識豐富,本身也經常出國旅遊及講學,因此很快便能適應台灣文化,並與學生相處融洽。 本課程的開設,不但豐富了本系的課程內容,同時也帶來其他邊際效益。首先,本課程雖然選課人數較少(6人),但是一週上課時間僅有三個半天,學生有大量時間可以在本系English Corner或是校內其他地點與老師以英文談天說地。無形之中,學生對於使用英文交談的恐懼感降低許多,對於學生的英文口語能力有很大幫助。大三謝同學便表示:「老師是個認真、嚴格的人,但很有趣,不會排斥和老師說話,反而會很想和老師多多聊天。」 第二、Patricia教授來自Idaho州,該州地理位置在美國西部,經由老師的介紹,同學有機會體驗常見的美國東部與加州以外的美國觀點,對於開拓自己的視野頗有助益。Patricia教授雖然來自美西,但是並不吝於介紹美國其他地區,也讓學生體會到國外學者的宏觀及格局。 第三、本課程上課期間,老師多次帶領同學走訪校園,親身領略大自然。同學紛紛表示,雖然自己平時在校時間頗多,但是平常對學校的環境都已經「習以為常」,所以有許多東西其實都沒有真正發覺、感受,如果不是老師帶著大家走一走,可能到畢業都還不知道學校有這些景物。顏同學說:「許多東西我們可能看過,可能沒看過,但是我們平常都把一切事物視為『理所當然』,所以很多東西我們反而沒能好好『感受』。」經由這次的課程,同學們也了解到,「看到」和「感受到」是兩種不同的境界,唯有「感受」到自然,我們才有可能和自然對話。同樣的道理,解讀文學作品也是如此,理論的援引是一個重要方式,但是如果不能親自感受作者所要帶給讀者的意境,則一切都不過是「空」談罷了。 第四、上課期間,老師要求同學要寫心情札記,字數不限,重點是要發自內心的感想。這項作業同學剛開始十分頭痛,但是經由老師不斷說明與從旁協助,同學漸漸發覺寫心情札記的樂趣,藉此同學可以了解到國外教授對於學生學習能力的正面態度。此外,由於老師所要求的是書寫在自然中的心情,同學不僅在課堂上可以隨老師領略自然,在課外也可以體會自然,對於培養同學的「同理心」有所幫助,在寫作與創作方面無形中獲益不少。 總之,本課程的開設,不僅增加本系課程的豐富度,對於學生的心理層面與學習方面,均有莫大幫助。 |
|
( 心情隨筆|校園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