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宏達電htc手機失敗是台灣製造業的縮影
2015/08/26 06:31:25瀏覽1828|回應0|推薦30

宏達電htc手機失敗是台灣製造業的縮影

 

一、國家品牌形象建立的重要

      智慧手機大廠宏達電營運每下愈況,董事長兼執行長王雪紅破釜沉舟進行整頓,昨宣布全球員工將裁員15%,總數近2300人,這是公司成立以來首度大規模裁員,凸顯當前面臨的困境。宏達電今年營運加速惡化,可能虧掉1.5個資本額,傳HTC有意關閉上海工廠,該廠主要以供應大陸内銷為主,隨HTC市場佔有率下滑,上海工廠產能縮減,當年在手機領域叱咤風雲的HTC,虧損2億美元正準備變賣上海工廠。企業的發展是動態的,某階段成功不代表在另一階段依然成功。HTC以智能手机代工起家,后來推出自己的手机品牌“HTC”,一度成為全球熱門的智能手機廠商,HTC的產品定位鎖定在中高端市場,但事實上不管軟硬體與三星蘋果比較都相差較遠,性價比不高,隨著三星Galaxy系列的快速進入市場,HTC完全跟不上節奏,在高端手機市場,HTC被蘋果和三星擠壓的幾乎没有生存空間,HTC的市值目前已低於手中的現金,本身實力支撑不起高端戰略,在用户、投資人、股東心中的滿意度。

     曾被視為是台灣之光的宏達電,股價曾風光登上 1300 元高峰,如今卻已跌至僅剩 50.7 元的歷史新低價,經濟部長鄧振中主動表示:「雖然宏達電未向經濟部求助,已與其保持聯繫,若有需要,經濟部願意幫忙。」此消息一出,遭到許多人質疑與批評,紛紛不解表示「什麼時候宏達電變國營企業了?憑什麼要拿全民的錢去幫助他們?」、「圖利財團?」,更有人直接點明「宏達電股價上千的時候,有把營收和高股利分給我們嗎?」這種指責經濟部做法的人其實正是不懂經濟,以民粹讓台灣經濟瓦解的人,看看南韓的例子,南韓的三星及現代等企業舉世聞名撐起了南韓大部分的GDP,南韓舉國包括政府及人民都支持這種為國爭光舉世聞名的企業,台灣缺乏這種世界大廠牌的企業,HTC只是稍有名氣但比三星差太多,其他台灣中小企業規模及研發能量不足,毫無世界競爭力。

    台灣的自有品牌很少,聞名世界的更是稀有,這對於拓展台灣產品外銷十分不利,近年來,中國大陸品牌伴隨著中國國力的崛起加速登上國際舞台。2014年,聯想集團的PC出貨量位居全球首位,全球佔比達到19.9%。作為全球最大的個人電腦製造商,聯想在20141月斥資23億美元收購了IBM的低端服務器業務,同年2月又以29億美元從谷歌手中收購摩托羅拉移動。聯想在2014年進行了一連串價值數十億美元的收購活動,能位於海外民眾最熟悉的中國品牌首位也是理所當然的。台灣企業財力不若大陸雄厚,若政府不支持推銷台灣產品只有讓台灣經濟更差。

 

二、台灣電子業的失敗原因

()台灣電子業創新與研發的不足

     目前台灣面臨很大的經濟下行壓力!台灣的出口已經連六個月下跌,而第二季經濟成長率僅剩可憐的○.六四%,其中成因都有提到紅色供應鏈對台灣電子業的威脅與取代。何謂紅色供應鏈?即是中國大陸建立的本土電子上下游與周邊產業。原先大陸的電子業的重要零組件、產品是靠進口、向外商採購,逐漸轉成扶持本地廠商生產與提供,並且出口到海外。在有計劃地扶持下,除了原本大陸已經建立的電腦及周邊產業、通訊網路產業外,亦著手培養半導體、電子零組件、光電產業,形成電子業完整的供應鏈。大陸政府所提供的補助措施,最基本的是租賦優惠、利息補貼,最直接的是要求政府機關、國營事業僅能向本土扶持企業採購。再者,大陸一系列的政策,尤其去年六月通過「國家集成電路(IC)產業發展推進綱要」,緊接著成立一千二百億人民幣的投資基金,主要尋找「晶圓代工」以及「IC設計與封測」,協助發展半導體的態勢已相當明顯。

     過去台灣電子產業的確造就台灣的經濟成長,這些新創公司在科學園區成立,從創投、銀行籌集資金成長,並且上市上櫃體現公司價值與再成長。唯過去尋求儘快獲利,因而未能有根本之關鍵零組件、技術的研發,只能尋求向歐美日大廠之授權。再者,有部分電子業不斷分割部門,成立新公司、後來尋求上市櫃,然而卻產生價值未全留在母公司,而且有高階管理者先認購股份而獲利之情事。最根本的是商業模式為降低生產成本,集體從台灣搬到大陸生產,造成市場、人才更容易被大陸挖走。同時同業間彼此殺價競爭、搶單,造成利潤愈來愈薄,更無力進行研發、創新,而有被紅色供應鏈取代的威脅。

()電子業家數太多、產業結構太過分散,未建立國家品牌

    台灣許多中小型業者現在是辛苦撐著,其實找尋適當或可接受的時機出售,也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因此,目前實有需要整合創投、金融業、電子業經營著組成產業整併基金,促成電子業同業、上下游整合,方有能力投入研發、創新,並且進入物聯網與互聯網+,方能強化競爭力,避免被取代。台灣無國家品牌形象建立的產品,聞名世界的更是稀有,這對於拓展台灣產品外銷十分不利。

()政府官員要用國貨率先拼經濟

      南韓前總統李明博是推銷國貨的高手,在俄羅斯海參威召開的APEC(亞太經濟合作會議)結束後,各國領袖舉行會談,會後各國領袖也準備在場外的舞台上拍大合照,其中南韓總統李明博直接拿起三星出產的智慧型手機,在眾多記者面前大秀手機拍照,還豎起大拇指比「讚」,引起現場許多媒體甚至外國領袖注目。媒體報導彭麗媛隨習近平訪問德國觀看中德青少年足球友誼賽時用一款白色手機拍照的圖片出現在網路上,彭麗媛使用的是“努比亞Z5迷你”,由中國大陸企業“中興”生產。大陸網民認為支持國貨已成為這屆大陸領導人的共識,不管是主席還是總理,都充分利用各種場合展示對國產品牌的偏愛,並在國際場合向外推廣,提高了國貨品牌的影響力,體現了國家的自信。中國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去年出訪5次,已替大陸簽下至少1400億美元(約新台幣4.2兆元)的大單,被稱為「超級推銷員」。報導引述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陳鳳英說,高鐵是一個戰略,且修建高鐵金額巨大,時間又長,「如果沒有總理的推銷,可能什麼都做不出來」。

()政府及企業未掌握世界趨勢

    從複製到“適合用途”,多數中國大陸公司起步時只模仿現有產品,這些山寨品質劣價低,但中國大陸市場變快,企業家開始轉向創新,改良產品和工藝流程,標誌著企業意識到創新是長期竞爭力的核心。再創新“第一階段”,需熟練生產消費者願意買單的產品或服務,消除不需要的功能以降低成本。其產品和服務並非劣質,而是適合用途,而西方同類產品可能有些消費者並不需的昂貴功能。

跟隨世界標準後,許多中國企業選擇具雄心的創新之路——驅動市場的創新,而非被市場驅動創新。許多中國公司最初提供依賴低勞動力成本的產品,如今則主要依賴創新。

()未重視專利及法律訴訟競爭策略

    HTC被控侵犯專利造成國外訴訟不斷,損失慘重,政府應多做此方面協助不要讓廠商單打獨鬥。

 三、結論

     曾是台股股王、台灣品牌揚威全球、被視為台灣人驕傲的智慧型手機大廠─HTC(宏達電)目前的困境與問題,也正是台灣科技產業的問題與困境。宏達電1997年才成立,以作PDA起家,之後轉戰智慧型手機,2006年,走起品牌之路;乘著風潮短短幾年內就開宗立派,股價兩度站上千元,是台股中的亮點;在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占率一度達16%。但接二連三的挫折則使其市占率腰斬、營收腰斬、股價更從一千三百元高點下滑到二百多元,市值蒸發近九千億元。宏達電成功的核心方程式,其實還是台灣數十年來最擅長的製造;用過宏達電手機者,對產品的品質、性能、卓越,總會說「讚」 ,宏達電有別於大部分以代工為主的台灣科技廠商,以台灣品牌行走全球;宏達電縱然順勢而起、成就品牌事業,但在激烈競爭中,缺點也暴露無遺。短期而言,專利權掌握不足,讓蘋果在全球告透透,產品上市飽受干擾,甚至新產品一度被美國海關扣押無法上市,政府及國人應全力支持HTC台灣自有品牌才能讓台灣經濟振作。HTC以台灣品牌行走全球卻無政府官員幫其促銷或公開宣傳,從南韓三星手機稱霸全球到小米機的厥起都可看出中國大陸市場的重要性,偏偏台灣不重視,由於民進黨台獨的本質是仇中,故卡死服貿鎖國,而懦弱的國民黨也不會拼經濟,台灣的教育只會打壓精英、鼓勵平庸,無法像大陸產生許多傑出的創業者,具有進軍全世界的視野,台灣的政客視野短淺,只會鎖國困死孤島,若無強有力的領導者,經濟將萬劫不復。蘋果三星HTC最大的敵人,台灣人要實質支持國貨,政府更應鼓勵用國貨。

 

 

 

 

 

 

( 時事評論財經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101094880&aid=28712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