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由英國『經濟學人』雜誌盛讚“中國製造”對照台灣蔡英文的反核遊行
2015/03/15 13:33:52瀏覽1282|回應5|推薦41

 

一、前言

                     當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在台北街頭反核遊行時,無人提及台灣的經濟直直落怎麼辦?由踩腳踏車發電故障插曲中看出一個國家的製造業是多麼重要,根據媒體報導,3月13日英國『經濟學人』雜誌網發布了最新的封面文章《中國製造》,文章罕見地稱讚《中國製造》業將持續保有三大超強優勢,並帶動亞洲製造業的發展,對於那些“坐等中國工資上漲引發製造業產業轉移”論調的人,『經濟學人』認為將成為“失敗者的投機取巧”,由於民進黨卡死服貿又不准自由經濟區成立,台灣已被踢下這輛北京經濟躍升火車。中國大陸通過製造商品再外銷賣給外國,使滿清末年以來貧弱的中國經濟脱胎換骨,1990年,中國在全球製造業總產值中還不到3%,如今已接近25%。全世界80%的空調、70%的手機以及60%的鞋都是中國製造的,中國製造業的白熱化發展所形成的供應鏈,已經深入到東南亞各地區。如今,全世界幾乎一半的產品都由“亞洲工廠”製造。

                     一直以來,中國的經濟發展追隨著亞洲四小龍(比如南韓和台灣)。很多人都理所當然地認為,到了一定時候,中國就會因後勁不足而將“接力棒”交給其他國家,讓大家輪流坐莊來享受製造業繁榮帶來的經濟飛躍,但薪資上漲這一因素遠遠不足以使讓中國鬆手,相反地,中國把“接力棒”握得更緊了。從中國流失出去的廉價勞動力工作崗位主要轉移到東南亞地區,進一步鞏固“亞洲工廠”在世界上的主導地位。而那些不在中國“勢力範圍”之内的新興市場----從印度到非洲再到南美洲----就不禁要問:想要致富真是越來越難了嗎?中國經濟的活力雖已不如從前,房地產市場深受供大于求之苦,不斷增長的債務也成為一個負擔,本月初中國政府宣布2015年的國内生產總值目標是7%,這將成為20多年來中國國内生產總值的最低水平——而本週的研究數據則顯示,甚至實現此目標都困難重重。儘管如此,中國在製造業上將一直保持三大超強優勢,從而使整個經濟體受益。

                      首先,儘管中國也涉足高端市場、並開拓高附加價值產業,但中國始終緊守著低成本製造業這塊地。事實上,中國在全球服裝出口份額中所佔比重從2011年的42.6%上升到了2013年的43.1%。同時,中國還掌握了更多的“中國製造”原材料,世界銀行發現,進口零件在中國零組件總額中所佔比重已經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60%的峰值下降到了如今的35%左右,此現象有許多原因,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中國擁有一群其他國家望塵莫及的高效率供應商。此外,中國還擁有一流且不斷完善的基礎設施,包括計劃在2020年前,每年造10個機場,而中國企業則採用自動化操作提高生產率,降低工資成本----中國政府新近提出的“中國製造2025”規劃,目的即在此。中國的第二個優勢就是“亞洲工廠”,隨著工資的上漲,一些低成本作業確實在被淘汰,它們中的大部分轉交給了東南亞地區那些收入更低的眾多人口。此一過程有其陰暗面在,去年民間組織發現馬來西亞的電子工業中有幾乎30%的工人存在強制勞動現象,而三星、微軟、豐田以及其它跨國企業在中國削減生產,轉向緬甸和菲律賓等地區,也鞏固了這條以中國為中心的東南亞地區供應鏈。中國正逐漸成為需求鏈上的關鍵一環,這是其第三個優勢。隨著中國消費者消費能力及需求品味的提高,“亞洲工廠”也在高利潤市場營銷與客户服務中抓取了更大的份額。與此同時,來自中國市場的需求更是大大加固了一系列亞洲供應鏈,在中國市場上,比起其它地區的競爭者,亞洲國家的供應商更加有優勢。

                       靠著靈活的政策,這些優勢能發揮得更充分,東盟有能力在低端製造業上捷足先登,以量計算,中國在美國鞋類進口份額中所占比例從2009年的87%跌到了去年的79%。其失去的市場份額被越南、印尼和柬埔寨填補了。實際上,東南亞國家聯盟能做的事還要多得多,它有能力建立起一個旨在提供更高端產品與服務的統一市場。地區性貿易,甚至全球性貿易,有助于將製造業體系從中國擴散至周邊國家,泰國的汽車製造業取消了對外國零組件的進口限制,獲得了良好發展,表明正確的決策可以帮助東盟國家嵌入中國的製造業流水線。遺憾的是,其他新興經濟體没有那麼多保持樂觀的理由。這些國家缺少支撑區域經濟一体化的核心能力。北美自貿區帮助墨西哥企業融入北美,但没有讓中美洲、南美洲企業受益,貿易壁壘高築,西歐國家不會像帮助中東歐那樣提携北非經濟發展。印度以及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區,希望從亞洲工廠手中奪取製造業工作,但面臨巨大挑戰。那些不在中國「勢力範圍」之的新興市場——從印度到非洲再到南美洲——就不禁要問:想要致富真是越來越難了嗎?

                      2005年,美國自由撰稿人瑟娜·波基奥妮曾發表一篇《一年不買“中國製造”》的文章,講述她家在一年裏不買“中國製造”的日子。文章最后,波基奥妮坦承,十年后,她可能根本没勇氣嘗試一年不買“中國製造”的日子。十年過去了,“中國製造”依舊遍布全球,但變化却在逐漸發生。人們發現,中國製造的小商品少了,以高鐵、核電廠等高端設備製造業為代表的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的產品正在不斷改變“中國製造”的形象。中國科學院副院長梁啟東說:“中國經濟發展水平進入了中高端,靠低成本競爭的時代正在過去。”,中國大陸不但已有23部核電機組運轉且在興建26部核電機組,更重要的是要將核能電廠賣到全世界去,相較於學法律的蔡英文反核的知識及視野短淺,國民黨朱立倫的隨民粹反核亦顯現無遺,若反核有理為何賣核電的中韓人民愈來愈有錢而台灣愈來愈窮呢?   

二、「中國製造」有三個優勢,台灣呢?

  中國經濟的活力已不如從前。房地市場深受供大於求之苦,不斷增長的債務也成為一個重負。本月初中國政府宣布2015年的國目標是7%,這將成為20多年來中國國的最低水平——而本周的研究數據則顯示,甚至實現這一目標,或許都會困難重重。儘管如此,中國在製造業上將一直保持三大超強優勢,從而使整個經濟體受益。

  首先,儘管中國也涉足高端市場、開拓高附加值產業,它始終緊守著低成本製造業這塊一畝三分地。事實上,中國在全球服裝出口份額中所佔比重從2011年的42.6%上升到了2013年的43.1%。同時,中國還掌握了更多的「中國製造」原材料。世界銀行發現,進口零件在中國零部件總額中所佔比重已經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60%的峰下降到了如今的35%左右。這一現象有諸多原因,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中國擁有一群其他國家望塵莫及的高效供應商。此外,中國還擁有一流且不斷完善的基礎設施:中國計劃在2020年前,每年造10個機場。而中國企業則採用自動化操作提高生率,降低工資成本——中國政府新近提出的「中國製造2025」規劃,目的即在此。

  中國的第二個優勢就是「亞洲工廠」。隨著工資的上漲,一些低成本作業確實在被淘汰。它們中的大部分轉交給了東南亞地區那些收入更低的眾多人口。這一過程有其陰暗面在。去年,一個民間組織發現,在馬來西亞的電子工業中有幾乎30%的工人存在強制勞動現象。而三星、微軟、豐田以及其它跨國企業在中國削減生,轉向緬甸和菲律賓等地區,也鞏固了這條以中國為中心的東南亞地區供應鏈。中國正逐漸成為需求鏈上的關鍵一環,這是其第三個優勢。隨著中國消費者消費能力及需求品味的提高,「亞洲工廠」也在高利潤市場營銷與客服務中抓取了更大的份額。與此同時,來自中國市場的需求更是大大加固了一系列亞洲供應鏈。在中國市場上,比起其它地區的競爭者,亞洲國家的供應商更加有優勢。而靠著靈活的政策,這些優勢能發揮得更加充分。東盟有能力在低端製造業上捷足先登。以量計算,中國在美國鞋類進口份額中所佔比例從2009年的87%跌到了去年的79%。其失去的市場份額被越南、印度尼西亞和柬埔寨這些國家填補了。實際上,東南亞國家聯盟能做的事還要多得多,它有能力建立起一個旨在提供更高端品與服務的統一市場。地區性貿易,甚至全球性貿易,有助於將製造業體系從中國擴散至周邊國家。泰國的汽車製造業取消了對外國零部件的進口限制,獲得了良好發展,表明正確的決策可以幫助東盟國家嵌入中國的製造業流水線。遺憾的是,其他新興經濟體沒有那麼多保持樂觀的理由。這些國家缺少支撐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核心能力。北美自貿區幫助墨西哥企業融入北美,但沒有讓中美洲、南美洲企業受益。貿易壁壘高企,西歐國家不會像幫助中東歐那樣提攜北非經濟發展。印度,以及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區,希望從亞洲工廠手中奪取製造業工作,但面臨巨大挑戰。製造業創造的就業崗位和工資收入可能沒以前那麼多了。過去,出口導向型製造業把大量沒有技術特長的工人從農田轉移到工廠,瞬間提升了這部分人口的生力。如今,技術進步已經省去大量人力操作,中國及其周邊國家可能是最後一批通過雇傭低端勞動力生廉價商品實現跳躍式發展的經濟體。

  這種發展模式不再單純依靠壓低勞動力成本,從而對政策制定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就南美和非洲國家而言,首要任務是建立更加自由化、全球化的服務業貿易體系。基礎設施建設不能只著光纖,還要修碼頭、築馬路。教育是必要條件,想要在全球市場開闢一片天地,必須憑藉技術工人。對發展中國家而言,需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但無論如何,坐等中國工資上漲引發製造業業轉移,將是失敗者的投機取巧。 

三、台灣萬萬不能忽視製造業

                       推動業結構邁向中高端,製造業是必須重視的基礎產業,台灣不論藍綠政府拼經濟都已嫌晚,要學習中國大陸堅持創新驅動、智能轉型、強化基礎、綠色發展,加快成製造業的強國。採取財政貼息、加速折舊等措施,推動傳統業技術改造,促進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開發利用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等技術,政府應主導在一些關鍵領域搶佔先機、取得突破。近幾年台灣經濟衰敗,政客熱衷搞政治鬥爭不懂拼經的重要,台灣製造業發展面臨困境、行業普遍不景氣、製造業結構問題和升級壓力突出造成外銷困難,由於整體工業發展方向不如南韓及中日,造成利潤率、回報率偏低,在政府帶頭要求勞工薪資上漲卻未提升競爭力下,導致工業製造成本上漲,對很多製造業構成壓力。此外,外資及國內產業在台灣受到進一步惡化,在民進黨傳統執政縣市更顯嚴重,如陳菊威脅總部不遷高市則關廠,陳菊不守法也就算了,關廠的實質意義就是提升失業率及人民更窮!把製造業趕到國外,國供應鏈採購數量減少,造成民營資本投入到工業的比例要遠低於投入到服務業。                 

                        中國過去號稱“世界工廠”,也面臨產業轉型,且中國大陸未來的發展是沿製造業軌跡不斷升級,世界上的經濟強國如德國、日本、美國等,都擁有強大的工業體系和製造能力,台灣亦應強化並保持高水準的製造業。隨經濟和城市化的發展,服務業的繁榮和占比擴大是一個規律,低端製造業在全球市場轉移也是一個規律,中國現在已出現類似現象,服務業發展和製造業轉移都在發生。不過,這並不意味中國必須要在製造業與服務業之間做出非此即彼的選擇。台灣亦是如此,如果沒有強大的製造業尤其是重工業,沒有一批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企業,台灣經濟很難脫胎換骨,甚 至將輸給東南亞國家。在2014年公佈的全球十家最賺錢的企業當中,中國有4家企業入榜,全部都是國有商業銀行,而沒有一家工業企業,而入榜的另外6家外國企業中有蘋果、三星、微軟三家電子製造企業。這種差別的確發人深省,中國最賺錢的企業是依靠金融資源堆砌的國有銀行,而最賺錢的國外企業卻是依賴創新的電子製造企業,對台灣的啟示是不能不重視製造業。

( 時事評論財經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101094880&aid=21530589

 回應文章

愚者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好樣的台灣人
2015/03/19 17:44

台灣政客們那懂得怎麼注重製造業,甚至技術官僚,或扎實學者出身的政客也一樣,都被民粹淹沒了,因為附和民粹容易簡單自我成就,所以仍在崗位上的現職官員苦哇!

還好,民間活力仍然旺盛如昔,只是被政客攪和的向上路難走。誠心希望此火不滅,不圖政客認錯悔改,只圖全民憑實力低空閃過此一艱困局面。

何偉(H101094880) 於 2015-03-19 21:09 回覆:
很難閃過!

愛台也愛中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3/18 04:30
塞翁失馬, 焉知非福, 统一的日子愈來愈近了!
何偉(H101094880) 於 2015-03-18 15:46 回覆:

哈!身為台灣人愛台是本份!


Pharo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3/16 16:55

井底之蛙~

愚民政策 騙選票 ~

沒建設經驗,只有鬥爭經驗 ~

我們要用選票告訴她 ~ 不是國民黨 倒了 總統就是她的了 !!

她以打倒國民黨 為人生目標 跟治理好國家 沒半毛錢關係 ~ 

踹共!!!

何偉(H101094880) 於 2015-03-16 22:27 回覆:
朱蔡都非李明博搞經濟的人才!

njmozart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3/16 05:25
學習了,謝謝!
何偉(H101094880) 於 2015-03-16 22:22 回覆:
thanks

海水正藍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3/15 22:46

蕭兄您這篇文章說得很好!

總之, 中國是每天都在拼經濟, 行銷國家賺更多的外匯,

台灣則還在搞政治鬥爭, 再不然就是無謂的, 八卦新聞不斷重覆播放, 

對島內毫無任何正面實質義意可言, 

人民自求多福了...

何偉(H101094880) 於 2015-03-16 01:04 回覆:
多謝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