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07/05 02:41:16瀏覽424|回應1|推薦18 | |
美國無法打壓中國科技發展
一、美國扼殺中國科技反使其更強大 依據彭博社報導,中國的研發支出雖低於美國但能夠發揮成效。中國總理李強在6月25日夏季達沃斯論壇演講時表示,當前的不景氣似乎來自資訊科技領域第三次工業革命的衰退,這使得世界更迫切需要依賴清潔能源、人工智慧和生物技術來引發第四次工業革命。這引發了中美目前在半導體、太陽能板、電動車和鋰電池的科技貿易戰。華盛頓越是試圖減緩中國的技術進步,中國就越可能推動其前進。去年中國的研發投入為4,580 億美元,僅相當於美國 2022 年8,856 億美元的一半。但顯而易見的是,中國能透過這筆研發支出獲得驚人的回報。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寧德時代創辦人曾氍群誇耀了全球最大的鋰電池製造商即將推出的產品。其中包括可讓汽車行駛600公里並在10分鐘內充電的電池組,其製造過程中不含昂貴的鎳和鈷,每公斤的能量大約是傳統電池的兩倍,並且有可能用於小型飛機。電動車在中國二線城市似乎與上海一線城市一樣普遍,即使是汽油動力車,在設計和內裝方面也顯得具有未來感。中國可能還沒有完全躋身世界銀行高收入國傢俱樂部之列,但很明顯,它僅差一點點。華盛頓決心阻止中國在半導體和人工智慧領域迎頭趕上,背後有根本的國家安全原因。考慮到兩國之間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提高對清潔技術的稅收只是讓美國市場無法享受真正創新的成果。在全球範圍內目睹的經濟放緩和持續的通貨膨脹是由於關稅壁壘上升而導致全球經濟自身貿易減少的結果,這不會阻止北京推動技術進步的步伐,美國試圖阻礙中國的科技崛起,只會讓中國變得更強大。 美國《國家利益》網站文章稱美國在人工智能領域落後於中國,從無人駕駛汽車到由5G技術支持的高鐵,先進的中國科技在亞運會中成為引人關注的焦點。中國已欣然接受AI,但西方在這一領域依舊躊躇不前。AI是國家實力和凝聚力的關鍵,中國歷來重視AI,而美國並非如此。美國在AI的軍事應用方面遠遠落後於中國。在經濟上,忽視AI也是極其短視和失職行為。從農業到製造業,AI將成為人類的幫手,助推人類更快更高效地完成工作。然而,在中國突飛猛進的同時,美國卻仍在左顧右盼。歐亞時報稱中國的AI能力在過去十年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成為世界領先的人工智能強國。中國人工智能核心業務的年復合增長率為 24.8%,預計將從 2021 年的 1998 億元人民幣(298.9 億美元)增長到 2026 年的 6000 億元人民幣(897.6 億美元)。中國已申請了全球超過 50% 的人工智能專利,並已獲得其申請的 6% 的專利。 二、美媒稱美國正輸掉對華科技戰 依據美國「法律戰」文章,過去幾年,美國全力限制中國取得半導體技術。美國正在發動一場預防性的經濟戰爭,目的是阻止中國成為平起平坐的競爭者。然而美國企業在半導體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使美國在這場戰爭中處於不利地位,美國開啟了一場注定要輸掉的戰爭。美國通常支配世界高價值企業,中國等新興大國則管轄低價值企業。因此,美國比中國更易影響產品價格和標準,可將全球價值鏈“武器化”,針對新興國家,延緩它們崛起。 但美國不太可能贏得這場對華科技戰,原因有兩個。首先,過去歷史表明,當美國主導破壞新興大國獲取關鍵資源的管道時,後者會支持產業發展、推動企業向高價值升級實現自主。中國政府會支持本土晶片製造業的發展。其次,全球價值鏈結構使美國難以在不引發本國企業抵觸的情況下脅迫新興國家,而後者更容易升級產業。歸根究底,企業會把利潤放在國家安全之上。例如,美國企業在很大程度上抵制美政府對華制裁。它們利用法律漏洞、第三方和不在實體清單上的公司向中國出售設計、軟體和設備。 而在太平洋的另一邊,中國企業向本國政府尋求技術升級支持,包括儲備設備、建代工廠、取代專有數據和招募人才。中國科學家正以創紀錄的數量申請專利,以確保在下一代晶片製造領域的地位。目前,拜登政府似乎錯誤地傾向進一步加強對中國的出口管制,因為收緊管制並不能阻礙中國的潛在科技發展。阻止中國晶片製造商獲得核心技術,只會讓它們進一步投入北京懷抱。同時,阻止美國晶片設計企業進入中國市場,只會令其更加疏遠華盛頓。中國是比美國更適合發展技術密集產業的地方,中國人口多、工資更低,製造商得到的政府支持也更多。 與亞洲相比,美國生產晶片的時間要長出25%,成本高出50%。 華為公司是被美國強力打壓的最佳例證,數據顯示,華為正在從美國制裁的早期影響中強勁復甦,2023年銷售額增長9.6%,淨利潤增長144%。該公司 Mate 60 系列智慧型手機的銷量大增,其中Mate 60 Pro 表現強勁。Mate 60 Pro憑藉其5G功能和華為子公司海思設計的麒麟9000S處理器,突破了美國的技術限制。麒麟9000晶片由中國積體電路代工廠中芯國際採用7奈米製程製造。由於中芯國際也受到美國主導的製裁,無法從荷蘭ASML購買先進的EUV微影系統,美國商務部可能認為這是不可能的。華為正在多元化發展,但ICT基礎設施仍佔總銷售額的一半以上,消費產品佔35%以上。雲端運算收入成長21.9%。根據Canalys的數據,2023年第四季度,華為雲端佔據中國雲端運算市場19%的份額,落後阿里雲端的39%,但領先騰訊雲端的16%。華為雲的客戶遍布全球,但大部分銷售都在中國。由於公用事業和現場供電、商業、工業和住宅用戶、WiFi 網路和車輛電氣化對光伏和儲能基礎設施的需求不斷增加,數位電力銷售額增長了 3.5%。公司統計顯示,沙烏地阿拉伯是主要客戶。該公司所謂的「智慧汽車解決方案」的銷售額在很小的基礎上同比增長了 2.3 倍。去年,華為的研發支出佔銷售額的23.4%,是韓國三星電子的兩倍多。高水準的研發支出支持華為開發技術、實現產品線多元化以及應對美國主導的製裁的努力。隨著 Mate 60 智慧型手機的全年銷量以及 Mate 70 的推出,華為 2024 年的銷量和利潤可能會繼續強勁增長。 三、中國有能力在大國競爭中贏得科技一席之地 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中國作為一個新崛起的工業化國家,在創新領域擁有大國大市場的競爭優勢。硬科技處於全球價值鏈的高端環節,是衡量一個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標誌。硬科技是指基於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之上,需要長期研發投入、持續積累形成的,具有較高技術門檻和明確應用場景,難以被複製和模仿,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大支撐作用的關鍵核心技術。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智能化引領的第四次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大循環——工業4.0正在演化當中。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信息化和數字經濟的特徵明顯,數據成為重要的生產要素和資產。中國在發展數字經濟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互聯網產業發展迅速,龐大的數據群使中國發展數字經濟具有獨特的優勢。中國已成為全球工業門類最完善的工業化國家,擁有41個大類,207個中類,666個小類,是全球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所列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目前中國在發展5G寬帶方面已經具有明顯的優勢。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生產和消費國,中國正成為世界上電動智能汽車製造業的領導者。伴隨大國之間的戰略博弈全面加劇,人工智能、先進製造、集成電路等領域的科技競爭日益白熱化,積極推進硬科技相關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是在激烈的大國博弈下構建技術主權的唯一途徑。 在經濟全球化大背景下,經過多年努力,中國科技整體水平大幅提升,在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創新藥等領域已經湧現出一批有望成為跨國巨頭的種子選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加速發展,構建發展新引擎。隨著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中國新興企業分佈越來越廣泛、差異化優勢越來越細緻,給投資者帶來越來越多樣化的選擇機會,在“獨角獸”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發展壯大的過程中,擁有良好的投資機遇。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側重點由注重速度轉化到聚焦質量的轉變,未來二十年,我國將積極迎接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挑戰,通過創新驅動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加快邁向全球價值鏈高端,以創新的工業品出口和先進製造技術,引領世界的製造業技術升級和工業品消費潮流,將完成從工業大國向工業強國的飛躍。美國和中國大陸為爭奪軍事人工智慧(AI)主導地位,正優先研發把自動化載具、偵監能力整合進各軍種的AI科技;大陸官媒宣稱,最近實驗證明無人機群已能克服干擾信號,成功擊毀標靶,華爾街日報稱中美追求的優先目標,是研發出不必人力協助就能設法攻擊目標的武器,還有從衛星影像鎖定標靶的AI工具。中國的科技發展除讓經濟突飛猛進外,也強化了軍事能力。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