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國是世界經濟增長主要動力
2022/10/02 17:35:44瀏覽927|回應0|推薦28

中國是世界經濟增長主要動力


一、中國大陸的經濟成就

   依據光明日報報導,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報告顯示,2013~2021年間,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達38.6%,超過G7國家貢獻率的總和,是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中國經濟近年持續較快發展,經濟增速大大高於世界平均水平。 2013~2021年間,中國經濟年均增長6.6%,高於2.6%的同期世界平均增速,也高於3.7%的發展中經濟體平均增速,經濟增長率居世界主要經濟體前列。 2020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嚴重衝擊,中國經濟增長2.2%,是主要經濟體中唯一能保持正增長的國家。2012年以來,中國GDP穩居世界第2位,佔世界經濟總量比重逐年上升。2021年中國GDP達17.7萬億美元,佔世界比重18.5%,比2012年提高7.2個百分點。中國經濟總量與美國的差距明顯縮小,且遠遠高於日本等世界主要經濟體。2021年中國GDP相當於美國的77.1%是日本的3.6倍、印度的5.6倍。中國主要工農業產品產量穩居世界前列。 2012年以來,穀物、肉類、花生和茶葉產量穩居世界第1位,油菜籽產量穩居第2位。粗鋼、煤、發電量、水泥、化肥、汽車、微型計算機和手機等工業產品產量穩居世界第1位;對外貿易總額躍居世界第一。2020年中國對外貿易總額由2012年的4.4萬億美元升至5.3萬億美元,首超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貿易國。 2021年,中國對外貿易總額增至6.9萬億美元,繼續保持世界第一。

   中國的人均國民總收入與台灣比較顯然較低,但考慮其人口達14億也能實現脫貧殊為不易。 2021年,中國人均國民總收入(GNI)達11890美元,較2012年增長1倍。在世界銀行公佈的人均GNI排名中,人均GNI由2012年的第112位上升到2021年的第68位,提升了44位。中國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創新型國家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創新能力大大增強,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 2022年,中國創新指數居全球第11位,比2012年上升23位,在中等收入國家中排名首位。 2012年以來,世界500強上榜的中國企業數量持續增長,並在2018年首次超越美國,連續4年居世界首位。 2021年,中國上榜企業數量再創新高,達145家,比2012年增加50家,實現了上榜企業數量連續19年增長。

二、中國學者談經濟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對於中國經濟中長期的韌性有精闢的說明,他認為創新是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動力,本世紀第一個十年,中國經濟實現超高速增長,主要得益於加入WTO和出口導向的增長模式。出口從2001到2008年短短七年增長5倍,在世界上成為“領頭羊”才能讓其他國家遵循你的標準。中國已經有一些領域在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比如AI技術、新能源、電動汽車等。中國的新能源對於全世界擁有碾壓式的優勢,風電和太陽能的裝機容量佔世界的一半,而且新裝機容量基本上一半也在中國。電動汽車是一個新興產業,姚院長認為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地位不可能被取代。西方國家一直說要與中國脫鉤,但事實上,中國非但沒有跟世界脫鉤,世界對中國的依賴度反而在增加。美國的措施中唯一可能對中國有影響的就是科技脫鉤。實體清單、CHIPS、CHIP4都對中國有影響,但其影響不需誇大。美國企業不支持脫鉤,它們需要中國巨大的市場。科技創新的兩個因素是人才與資金。去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354.5萬輛,佔世界的近60%,是美國的六倍。中國的電動汽車在歐洲市場的佔有率已達10%。中國的燃油汽車很糟但電動汽車卻有極大優勢,第一個原因是電池,世界排名前十位的動力電池廠家有六家是中國的,佔全世界產量的56.6%,形成碾壓式優勢;另一個就是中國的AI技術、互聯網技術,這兩個技術結合後在新能源汽車上形成大量的應用,革新了汽車賽道。

    姚院長認為中國最應該關注的是消費,政府要拿錢出來直接發現金或消費券。消費能直接計入GDP,間接的還有乘數效應。第二是建立長期防疫措施,新冠病毒不可能憑空消失,會逐漸演變成與人類共處,這是科學規律。我們應當增加防疫的科學性和精準性,如實施社會“活動面”動態清零,保證參與社會經濟活動的人員中沒有感染即可;不搞“一刀切”的封控措施;劃定防控檢測範圍不要按照區縣來劃,縮小範圍;統一全國健康監測數據,統一全國防疫措施;開放國內旅行,乘坐交通工具不再區分疫區和非疫區,制定出更加精準的防疫措施,在保經濟增長和防疫之間找到一個平衡。

三、中國邁入創新型國家

   中共領導人強調:“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中國大陸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多個創新領域實現重大突破,邁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從2013年開始到現在,中國發射了多顆高分衛星,利用這些衛星拍攝的照片可觀察到中國國土的變化。通過高分衛星的持續觀察,我們發現,過去幾年,深圳前海是中國城市空間形態變化最大的區域之一。2012年,一片泥濘的深圳,在十年間,蘊藏著創新的建築物不斷茁壯成長。601家深港兩地的創業團隊在這裡完成孵化,其中香港團隊就有331家。前海深港國際金融城,啟動不到一年,簽約入駐的金融機構就達到195家;深圳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平均每天有近500件專利完成申請。日益完善的創新體系,驅動前海經濟快速發展。2021年,這片只有120平方公里的土地,創造的地區生產總值已經達到了1755.7億元。把視線放大到全國,十年間,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從3個增加到23個,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從十多年前的4.9萬家增加到2021年的33萬家。如今,在導航軟件上搜索“創新”兩個字,會得到總數超過5萬個目的地。過去十年裡,它們從主要分佈在東部沿海加速向中西部延伸,現在已遍布全國各省區市。

   在蒐集“十二五”“十三五”科技規劃文件分析後發現,“創新”這個詞的出現頻率從“十二五”時期的3484次猛增到“十三五”時期的7793次;“基礎研究”出現的頻率從184次增加到300次。十年間,中國基礎研究經費投入連年增加,2021年是2012年的3.4倍,中國對基礎研究的空前重視推動了大科學裝置的加速落地。上海張江科學城,十年間,上海光源、國家蛋白質科學研究設施等10多個大科學裝置紛紛落地。在中科院上海光機所羲和激光裝置,科研人員採用多項創新方案,獲得了當前國際最高亮度、最低能散電子束。2014年,四川天府新區獲批成為國家級新區,如今,25家國家級科研院所在這裡落戶,西部地區首個國家超級計算中心投入運行。如今,中國在高鐵、5G網絡等建設領先世界,載人航天、火星探測等領域實現重大突破,新能源汽車、新型顯示產業規模居世界第一。創新不僅深刻地改變著中國,也正引領著中國向著未來闊步前行。

( 時事評論財經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101094880&aid=177238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