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04/20 15:56:08瀏覽1265|回應0|推薦20 | |
核四興建停建的歷史發展
一、民國69年計畫興建核四
核四廠的興建,主要源於台灣電力公司在民國69年提出的一項興建核電的計畫案。從台灣電力公司所提的資料可知道,該計畫名稱為:「核能四廠第一、二號機發電工程計畫」,這個計畫在台灣電力公司又稱為「龍門計畫工程」,這是一個有關台灣電力公司預計於台北縣貢寮鄉鹽寮興建兩部裝置容量各為百萬千瓦級輕水式核能機組的計畫,依當時所提出的計畫評估,所需要的總金額約新台幣1783億元,約佔民國88年度台電資本額的一半。由於台電是國營事業,依據國營事業管理法第八條規定,台電公司的業務計畫及方針應得到主管機關的核定,因此行政院乃在民國69年以行政院台69經10730號函核准台灣電力公司此一計畫。
二、民國72年行政院決以函件指示台電暫緩動工
行政院在69年核准台電公司興建核四的計畫後,從主計處資料顯示,這個計畫的執行並不順利,首先由於行政院認為當時國內一般民眾對於核能電廠有所疑慮,因此行政院乃指示台電公司在社會疑慮尚未澄清以前暫緩動工。民國75年7月行政院以函件要求原核定預算17億的預算停止動支,但向貢寮鄉鄉民購買土地已經開始執行了。
三、民國81年行政院再度通過回復核四計畫案
民國81年2月2日行政院再度通過回復核四計畫案,民國81年四月台電重編投資總額預算為169.731.033元並再度經行政院核准,民國81年6月立法院預算委員會准予台灣電力公司回復動用預算。但是奇怪的是,台電顯然並未能執行這個計畫(似乎採購方面出了問題)。
四、民國85年立法院通過廢止核四計畫案
民國85年立法院又再一次通過廢止核四計畫案,民國85年10月立法院通過行政院所提廢核覆議案,核四興建計畫再度復活。而奇怪的是,當立法院與行政院對於核四是否應該繼續興建尚為完全確定之前,台電公司竟於民國85年5月25日招標有關核反應器及核燃料費工程,由美國奇異公司得標,奇異公司自85年10月開工建設核反應器。
五、民國89年行政院決議停止興建核四
民國89年10月27日,在政黨輪替,民政黨執政後的五個月後,行政院院會決議將停止興建核能四廠,並於11月7日函請經濟部依照行政院決議辦理 從經濟部所出版的「核四計畫再評估總報告書」可以看到經濟部確實為了核能四廠計畫是否有繼續執行的必要及停建的影響,可行的代替方案或配套措施邀集了政府機關代表、民意代表及專家學者共十八人組成了「核四計畫再評估委員會」,於民國89年6月16日到9月15日期間共召開了13次會議,每次會議期間甚至長達六七個小時,最後在有關核四是否存廢的討論中有六位委員主張現階段停建核四廠代價太大,因此不同意停建核能四廠;而另外有九位委員則認為應該停建核四。這表示過半數的委員認為應該停建核四。可惜的是,經濟部所組成的「核四計畫再評估委員會」,雖然從經濟上及技術上做出上面的結論,但是可惜經濟部未進一步就停建核能四廠所必須付出的經濟代價以及法律上的問題加以評估,再評估小組會議結束後,即逕由經濟部部長林信義先生依核四計畫再評估委員會多數委員意見及經濟部長個人的判斷決定停建核四。並由行政院決議停建核四。
六、在野聯盟的立委在90年1月31日做出要求行政院續建核能四
廠的決議
在在野立委聯盟做出要求行政院序見核能四廠的決議前,不少民間團體透過集會遊行的方式要求,立法院能夠不要決議續建核能四廠,但很遺憾的,在民國90年1月31日立法院做出要求行政院續建核能四廠的決議。不過在決議中卻在案由中提到:「我國整體能源未來發展,應在兼顧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及國際公約精神,在能源不無匱乏之前提下,規劃國家總體能源發展,務期能於未來達成『非核家園』之終極目標」目前我國的能源發展應該是無匱乏之虞,也因此在民國92年的今天,或許我們可以思考,是否可以從核四的停止興建或使用,開始我們非核家園的第一步。攤開核四興建過程一波多折,從規劃到興建,多次喊停再起動,影響我國能源發展規劃。
七、孫運璿的核能遠見
早在1960年代,臺灣的經濟發展起飛,台灣電力主要來源從水利轉為火力,當時台灣雖有煤炭但產量不多,又缺乏石油資源,前經濟部長孫運璿在1970年決定興建核能發電廠來因應需要。核一廠在1971年底動工,興建期間遇上第一次石油危機,火力發電成本爆增,影響能源的供應,在能源價格高漲下,行政院列入後續十二大建設計畫,核四案則在1980年代提出,不過遭到當地居民否決,且1986年發生車諾比事件,讓核四計畫直接喊卡。不過到了1992年,核四計畫再度被提出,計畫經費也解凍,1996年立法院通過核四預算1126億元,讓核四在1999年3月17月正式動工。
八、核四雖開始動工 但已無完工之日
核四廠1999年開始動工後,2000年政黨輪替,當年政治因素干擾下,核四預算全數凍結,讓核四廠在2000年下半年第一次喊停工,經過政黨協商之後,2001年2月核四計畫才又恢復執行。不過停工帶來的代價,就是讓外國承包商跳腳,政府花錢解約,最終核四停建總損失金額高達1350億元,若再加計工程費追加848億元,合計約2200億元。2011年日本福島縣海濱的福島第一核電廠,受到海嘯波及摧毀了緊急發電機室,讓電廠陷入全黑狀態,冷卻系統陷入停擺,最後發生氫爆事件,引發全球震撼。受到福島核災影響下,2014年國內社會運動達到巔峰,反核聲浪達到最高點,當年4月政府宣布核四進入為期三年的「封存期」,在安檢完成後,不放置燃料棒、不運轉,留給後代公投決定,確保能源供應。2017年封存期滿後,立法院不再編列封存費用,台電也無法承受核四保持隨時可啟動的狀態,因此減少人員配置及計畫運出核四燃料棒,2018年7月4日,第一批80支核四燃料裝載進貨櫃,運到美國拆解。
九、核四興建過程爭議不斷 常爆出各種傳聞
就在核四興建過程當中,陸續爆出多項建設爭議,由於核四主要是由美國奇異公司設計,但當時有能力打造反應爐主體的是由日本東芝及日立接手,當時遭外界批評核四是「拼裝車」,不過以各種電廠設備來看,來自各廠商的狀況很常見,且台灣長期採行「價格標案」,讓混搭風的情況就成為自然場景。另外2013年受到日本福島核災影響,當年立委提出「台灣不缺電,台灣不需核電」的意見,認為台電提出假數據硬要讓核四啟動,間接引發「我是人我反核」的社會運動。
十、核四員工吐心聲 核四一號機已可啟動
過去記者實際走訪核四廠,詢問核四廠興建進度,核四廠員工低調表示,核四廠一號機在封存之前,其實已經完成各項準備工作,連國際單位都有多次來檢驗確保安全無虞,整體就只差在裝填燃料棒的最後一步。據了解,當時經濟部提交到立法院經濟委員會的核四建設報告,一號機工程進度已經超越98%,就只差最後裝填燃料棒,進行相關測試,核四一號機就可進行商轉營運。不過隨燃料棒送出海外拆解,象徵核四無啟動之日。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