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耶倫訪華與美國霸權衰落
2024/04/10 08:02:19瀏覽324|回應0|推薦16

耶倫訪華與美國霸權衰落


一、中美經濟爭議

   美國財政部長耶倫此次訪問中國為期6天較上次來訪多出3天,若非有求於中國,美方高官不會對一個國家進行這樣長時間訪問。美國為鞏固霸權,對中國經貿科技打壓措施層出不窮,制裁中國企業的名單越來越長。就在耶倫訪華同時,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和貿易談判代表戴琪還在歐洲鼓動對中國芯片行業打壓。美方這樣說一套做一套的行為顯示美國已失去大國信心。依據紐約時報報導,耶倫訪華帶來許多有求於中國的經濟問題,但卻是以霸權心態向中國施壓。耶倫說中美之間最具爭議性的問題包括中國綠能產業產能過剩、美國對華徵收高關稅、跨境投資、經濟制裁及技術出口限制。耶倫的首要任務是要求中國消除綠色技術產能過剩導致的出口。南華早報稱美國德州貝勒大學副教授王欣撰寫文章,直指美西方近期針對中國的抹黑話術“產能過剩”,說明美國製造能力及工業產能已失去競爭力,需靠抹黑對手而不思改進。美國在80年代就曾用“產能過剩”藉口打壓日本汽車工業,此次故技重施證明美國經濟邁向衰落的狹隘心態。拜登政府保留了價值逾30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產品關稅,在選舉年取消關稅很困難。雖然中美都表示歡迎外國投資,但兩國對外資的政策仍然充滿敵意。中國領導人習近平不久前會見了來訪的美國商界領袖代表團,並宣布中國仍然致力於經濟改革。財政部長耶倫負責監督美國的制裁項目,這些項目近幾個月越來越多地針對中國。白宮修訂了與人工智慧有關的美國晶片和晶片製造設備出口規則後,中國批評美國,指責其任意改變規則,製造更多的貿易障礙。中國將美國收緊技術出口視為阻止中國崛起戰略的一部分,認為美國正在限制中國獲得對提高自己人工智慧和其他下一代技術能力至關重要的產品。

   作為美國內外經濟政策的主要舵者,耶倫時隔9個月第二次訪華且長達6天,足證美國較中國迫切需要解決經濟問題。此次訪的積極意義是及時落實中美通話溝通、為大選年中美關係穩定發展注入積極因素以利選舉及推進中美經貿溝通與合作。美方帶著“希望和關切”而來。雖無實質成果,但中美同意將就國內和全球經濟平衡增長問題進行深入交流,兩國也一致同意啟動財政部和中國人民銀行反洗錢聯合合作與交流,以擴大打擊非法金融和金融犯罪。同時,中方就“經貿問題泛政治化和泛安全化”“美方對華經貿限制措施”等問題表達嚴重關切。耶倫強調,發展對華經貿關係的前提和基礎是必須“維護美國和盟友的國家利益及人權”,這也是她來華目的。耶倫此行有三大問題值得關注:一是美方抹黑“産能過剩問題”,在太陽能和新能源汽車等領域,中國企業發展朝氣蓬勃,具有強大的全球競爭力,不僅為全球消費者提供物美價廉商品,還為全球綠色低碳轉型作出重要貢獻。美國相關企業競爭力下滑,是國家政策錯誤、過分強調産業安全、強制供應鏈轉移、技術優勢減弱而導致經濟效率低下的必然結果。二是將經貿問題泛政治化和安全化,美國多家媒體關注“耶倫要求中企不要幫助俄羅斯”的細節,實則是美國濫用經濟霸權和制裁工具,將經濟力量“武器化”和“意識形態化”的具體體現,這已經嚴重動搖既有的國際經濟和金融秩序。三是片面強調美國企業在華利益而忽視中企在美權益。耶倫此次訪華態度不錯,但無實際效果。

 

二、中國不會像日本受美國打壓而失落二十年

 

   美國摩根大通首席執行官傑米·戴蒙認為西方低估了中國日益增長的實力和潛在威脅,過去20年來,中國一直在實施比西方更全面的經濟戰略,中國實際已成為一個影響力可與美國匹敵的超級大國,耶倫訪華前在美國喬治亞州聲稱中國的“過剩產能”正傷害美國企業和工人,中國電動車、電池和太陽能電池板的“出口激增”,可能會給美國帶來問題。而戴琪在布魯塞爾發表的言論則更直接宣稱中國的“非市場政策”對美歐造成“嚴重的經濟和政治損害”,使得當地企業“難以生存”。美國在提出所謂「不公平競爭」的指控時,更應該好好了解中國電動車的成功來自多方面政策支持,與美國採取的保護主義立場不同,中國的電動車戰略更具包容性,做法也優先考慮了整個產業的發展,而非狹隘的企業和政治利益。在中國,國家政策旨在創建一個生態系統,以建立一個完整的電動車供應鏈。傑米·戴蒙最後總結道,回顧歷史,美國在上世紀80年代也曾對日本「產能過剩」感到擔憂,當時美國和日本之間的貿易關係非常緊張。而如今,美國又為中國在經濟領域所做的實踐成果貼上了同樣的標籤,這反映出美國面對崛起經濟體競爭時的心態,以及對中國國內政策和全球互動的狹隘理解。耶倫提到,這次訪問取得一些進展,包括:中國同意就全球經濟的平衡增長與美方展開交流;同意在反洗錢方面擴大合作及就國家安全問題進行艱難對話。

 

   中國經濟專家政協常委林毅夫認為中國不會步日本的後塵,在兩會期間回答記者提問時,對一些美國學者宣揚“中國經濟見頂論”,把中國看作“下一個會與美國經濟越拉越遠的日本”予以回擊。林毅夫指出,20世紀90年代初,許多人談論日本經濟會超越美國,結果不但沒超越,還與美國差距一路加大。他強調,日本的情況不會在中國發生。1990年代日本出現人口老化,經濟成長放緩。儘管中國也面臨老化挑戰,但對經濟成長而言勞動力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有效勞動,即勞動力數量乘以勞動力品質。中國現在是“質量紅利”。林毅夫認為,除上述「人才紅利」外,國家技術創新及產業升級也很重要。新進入勞動市場的勞動力教育水準提高,也使得其掌握新技術的能力更強,產業升級和生產力水準提高更快。林毅夫認為日本1990年代人均國內生產毛額已超越美國,其產業技術同樣屬於世界最前沿,但因美國技術打壓,日本放棄了半導體晶片這一先進產業才完蛋。中國在新經濟絕大多數領域與已開發國家處於同一起跑線,且具備人才、市場等方面優勢,即使有些技術稍有落後,中國也可利用新型舉國體制來搞技術研發和突破。產業政策支持方面,林毅夫指出,1980年代後,日本認為政府不該制定產業政策,由此其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停滯,生產力水準也處於相對停滯狀態。沒有一個開發中國家不用產業政策能夠追趕上已開發國家,也沒有一個已開發國家不用產業政策能夠繼續維持技術領先。林毅夫說,中國這些年能在新科技領域有所突破,離不開政府的產業政策。他相信,中國會不斷進行技術創新、產業升級,使生產力水準不斷提高,也相信新質生產力會不斷湧現,中國經濟可以維持在相對較高的成長率,不會出現像日本一樣的情形。

 

三、美國衰落正逐步顯現

 

   約翰·加爾通是挪威政治學家及國際公認的「和平學之父」,他曾於1980年成功預測出蘇聯解體及柏林圍牆倒塌事件,並於2004年提出美國將衰落並寫了《美帝國的崩潰-過去、現在與未來》一書。   美國的霸權是建立在軍事霸權、經濟霸權、政治霸權及文化霸權上。加爾通認為美國的核心軍事霸權是擴張和侵略,在1890年至2001年之間,美國對外發動了133項軍事行動,其中67項為軍事干預、25項為轟炸行動、35項為暗殺行動,並進行23次干涉他國選舉事件。最近美國在中東的表現愈來愈不像一個超級大國,美國放任以色列屠殺巴勒斯坦平民已失去道德制高點,而與胡賽組織互打更是暴露出軍事問題,美國用昂貴的導彈對付胡賽組織低成本無人機很不划算,加上美國號召力減弱。最近,烏克蘭在俄烏戰爭中已露疲態,美國與北約都不太願意繼續投錢給這個無底洞,看樣子,美國將再拋棄烏克蘭。美軍只敢打大欺小的戰爭,所以不管是2016年中美南海對峙,還是2022年佩洛西訪華時候雷根號轉進,抑或是2023年美韓在中國家門口用4個小時演習了「轉進」,都說明美軍沒有堅定的戰鬥意志,不敢與中國這樣的大國開戰。加爾通的預言有兩個重要證據,第一,美國面對的問題越來越多,與中國的差距越來越小,導致美國影響力大幅下降。第二,美國以全球6% 的人口消耗了全球35% 的資源,,這意味美國大量攫取世界資源以滿足其消耗。在紅海航行問題上,美國提出的「繁榮行動」,想拉一堆國家充場面護航,但號召力減弱無法解決問題。美國過度自信,一直在製造自己解決不了的麻煩。解決不了的麻煩多了,美國的威信就沒了。在軍事方面,美國軍力曾經強大到萬事皆可搞定。但到2022年,美國航母已不再威風,美國的產業空洞化、種族歧視惡化加上缺乏高素質的產業工人必然造成美國衰退。

  

   美國肆無忌憚且粗暴干涉別國內政,動輒發動戰爭,貽害國際社會。美國慣於打著民主、自由、人權的幌子,發動顏色革命,挑唆地區爭端,甚至直接發動戰爭。美國在高科技領域大搞壟斷打壓、技術封鎖,遏阻中國科技和經濟發展。美國泛化國家安全概念,動用國家力量打壓和製裁中國企業公司,美國追打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國高科技企業,已將1000多家中國企業列入各種制裁清單。美國無所不在的種族主義與美國第一的心態,使其對外行為霸道。進入廿一世紀後,中國迅速崛起。美國為維持霸權遂無所不用其極打壓及圍堵中國,但從大方向來看,美國本身基礎工業已空洞化,無法廉價生產大量武器,軍艦及飛機生產速度也比中國差很多,美國的航母戰鬥群已無法壓倒性的壓制中國。美軍的武力是美國霸權的靠山,長遠來看,美國軍力已無法對中國保持絕對優勢。經濟方面,美國國債高築,貿易逆差嚴重,是全世界最大負債國家。歷史上沒有一個國家能永遠強盛,美國強盛已久,但美國崇尚霸道、顛覆他國、挑起戰爭、種族歧視、不講道義及只顧私利已喪失領導世界的氣度。從任何角度看,中國都是一個崛起的大國,而美國霸權卻在相對衰落。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101094880&aid=18049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