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信用評分提升秘訣,辦信用卡、貸款看過來
2022/01/19 16:04:07瀏覽16|回應0|推薦0

申請貸款、信用卡之前你是否了解自己的信用評分呢?信用評分是什麼?有什麼重要性?信用評分是透過聯徵中心將個人在揭露前縣內資料,以客觀、量化演算而得的分數,可用來給銀行預測債務人的長清償能力、清償表現,信用報告(聯徵分數)可算是銀行貸款與核發信用卡的重要指標,想要跟銀行貸款往來信用評分基本上要600分以上,本文告訴你如何提升信用評分的秘訣。

本文引用來自:信用評分提升秘訣,辦信用卡、貸款看過來

1. 信用報告什麼時候用得到?

信用報告的使用範圍很廣泛,以下這三種情況,都會使用到信用報告:

(1) 申請貸款

無論申請信用貸款、汽車貸款、房屋貸款、企業貸款,都會使用到個人信用報告,銀行會想知道客戶目前名下有什麼貸款、以往貸款的繳款狀況,藉此判斷再度放款是否有風險。

(2) 申請信用卡

個人名下可以擁有數十張信用卡,銀行會評估客戶的信用總額度、以往繳款情況來判斷是否核發卡片,如果長期使用信用卡循環,或曾有遲繳紀錄,銀行就會慎重考慮是否要核發新卡片給你。

(3) 從事特定工作

某些特定工作,如金融相關產業,會要求面試者簽署同意書,由銀行查詢個人信用報告,藉此判斷面試者是否適合此項工作。

2. 信用報告有什麼內容?

(1) 借款資訊

借款資訊

信用報告範例(圖片來源: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

(2) 信用卡資訊

信用卡資訊

信用報告範例(圖片來源: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

(3) 票信資訊

退票資訊

信用報告範例(圖片來源: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

  • 表D1大額存款不足退票資訊:僅有每筆金額50萬元以上的退票紀錄。
  • 表D2票據拒絕往來紀錄:一年內發生退票,未經辦理清償註記達三張,即通報為拒絕往來戶,拒絕往來期間一律為3年。

(4) 查詢紀錄

  • 表S1被查詢紀錄
  • 表S2當事人查詢紀錄(每人一年有一次免費的機會自行查詢)

包含近1年內「被查詢紀錄」及「自行查詢紀錄」。

被查詢紀錄─揭露查詢日期、查詢機構(包含金融機構、電子支付及電子票證機構)與查詢理由(包含:身分確認資料、原業務往來(含帳戶管理)、新業務申請、公開資訊、其他/取得當事人同意、其他/依法令規定、原存款戶、新存款開戶等理由)

自行查詢紀錄─書面查詢和線上查詢都會記錄。

※溫馨提醒:如果短時間內向多家銀行申辦貸款(即便只是想比較額度和利率,沒有提出申請也一樣),銀行可能會因為你的聯徵次數(被查詢紀錄)過多而婉拒你的申請。

(5) 信用評分(聯徵分數)

聯徵中心會將上述資料以客觀、量化演算出受評對象的信用評分,以用來預測當事人未來一年能否履行還款義務的信用風險。而個人信用評分結果有三種:

  • 「200至800分:為實際評分,分數愈高代表信用品質愈好,除分數外,也會提供百分位區間。
  • 「此次暫時無法評分」:近1年內僅有學貸者、受監護宣告者、信用資料不足、信用資料有爭議者,聯徵中心將暫不予以評分。
  • 「200分」:為固定評分,指受評對象雖有信用不良紀錄,但仍有其他的正常信用交易紀錄,金融機構願意與其往來,聯徵中心就會給予固定分數,並非實際評分。

(6) 通報紀錄

如果有被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金融機構、電子支付或電子票證機構等任一單位通報為警示帳戶或詐騙通報案件,就會以類似附件的方式,另外獨立分開列印「通報案件」紀錄資訊,提供給當事人自身檢視。

※信用評分的組成,近一年的紀錄佔70%,前四年的紀錄佔30%

3. 哪些情況會影響到信用分數?

很多情況都會使信用分數下降,我們整理出最常見的6種情況:

(1) 信用卡或貸款遲繳

(2) 信用卡循環金額高

(3) 信用卡預借現金

(4) 近期增貸

(5) 近期聯徵多查

(6) 有信用不良紀錄

4. 如何提高信用評分?

信用分數的低落,不會是短時間造成的,一定是經過一段時間慢慢下降,降到一定的程度後(600分以下),銀行核准貸款的機率就很低了,想提高或維持信用評分,這3招最實用:

(1) 貸款或信用卡費準時繳交

其實只要能維持貸款和信用卡費的準時全額繳交,就能夠維持現有的信用分數

(2) 培養信用長度

所謂的信用長度,指的是你第一次和銀行往來至今的紀錄(辦信用卡或貸款都算),信用長度越長,銀行能夠得到的參考資訊就越多,更能幫助銀行判斷客戶的信用狀況,放款更安心。

(3) 控制負債比例,盡早整合負債

負債比例超過60%,銀行就不會再核發新的貸款,如發現自己繳款漸感吃力,應盡早整合名下負債,整合負債不但不會影響信用,還會使信用分數慢慢變好。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_106353302695694719&aid=171357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