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写给清华大学一封信
2023/04/04 13:20:15瀏覽55|回應0|推薦0

写给清华的一封信

思楚于2022年3月18日

尊敬的清华学子们,及校领导们,你们好。当你们开启这封信时 这是一个很赋予着励志和传奇的故事,也许你们不知道我写这封信用意是什么?下面我将介绍一下我的来历,不过在做自我介绍之前我有必要阐述我写这封信目的是什么  首先第一我写这封信目的很简单 主要有两个

  1. 1. 我想到清华大学去学习也就是上大学,(进修)所以我希望招生办以及各位校委的领导能够仔细阅读这封信 并且理性评估我所提出的要求。 并且按照《清华大学招生管理条例》以及《清华大学学校委员会招生办法》  及《清华大学学校党组委会教学管理办法》等若干文件给于我一个合理的回复。另外一点写这封信最重要的目的就是 我个人希望能够在清华把我个人的故事传播给更多的像我一样的人,至于能不能被学校录取不是最重要的 ,我的情况很特殊(因为我是个残疾人身体有残缺的人)这一点也是本文的主要内容 我会本文后面详细阐述。
  2. 2. 其次是,我希望我写这封信当中个人感悟愿望 能够被‘你们看到’其实早在去年我就在想我要不要给清华大学写这样这封信呢?于是我思考了很久还是写了这封信 也希望你们当中某个人能够给我提供帮助,谢谢

我叫黄思楚今年二十一岁 来自湖北,我出生在著名的‘将军之城’湖北黄冈市,按照正常人生成长轨道来说 现在的我应该在上学,或者已经参加工作了, 可是我因为刚出生时医院的温箱断了电 再加上断了电导致了窒息和脑缺氧  再加上医院把坏的温箱误以为是好的温箱 所以把我放进去去了 (我缺氧了窒息三次 医生给我父母下了三次病危通知书) 到黄冈市人民医院才抢救把我回来,但是由于我脑损伤太严重了 所以到我一岁0五个月才发现我患有先天性小儿脑瘫,

我是徐动型痉挛型介于这个范围之间,有一天,我妈妈路过一家报亭他随手拿了一本杂志,于是 她随手一翻杂志其中一篇报道引起她的暮光 这篇报道与脑瘫疾病有关 看见文中所描述的症状和我的情况一模一样 在那个各种杂乱无章的信息年代里,人们到这种疾病了解程度少得可以忽略不计。 就这样我们家先后在武汉、北京、广州就医了 其中在北京一共五年(做康复治疗) 在地坛医院确诊了 我到现在还记得我们家曾经找过‘中国第一针’的中医 包括做按摩等 但是我的情况太严重了无法根治,主要症状为;流口水 运动神经能力缺失 肌张力高,语言神经系统缺失(听视觉系统正常)  

  1. A. 第一 由于刚出生时脑缺氧窒息了三次导致了脑供血不足
  2. B. 温箱断了电所以刚出生时在外面呆了好几个小时

所以导致了我的运动神经受损 以及语言功能(事实上我的右脑内的蛋白质几乎是没有 )不过智力功能正常 视觉系统 听觉系统正常 我只有左手是正常的 无法运动(走路) 以及说话

到后来 我们从北京回来了,我弟弟是在北京上幼儿园  那是2001年到2009的事 事实上 我和我弟弟还有一段‘寻医之路’ 因为我们俩从小体弱多病 身体体质较弱  我现在回想起对于那些曾经经历过的岁月,感觉就像一个老者讲述那意犹未尽的故事一样,与那些曾经做康复治疗患者比我不如的人我算是幸运的 至少我没有像大多数同龄人一样 被父母抛弃送去福利机构(福利院) 我曾在《我对自己的人生复盘一些感悟 》一文中这么写道‘我常常在想如果没有我母亲教会我很多知识,我现在在做什么呢?那我现在,只能当一名智残人士(又称为智力障碍)过着不问事事的生活,我更要感谢我的父亲 没有放弃我,是他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没有他我根本活不到现在,也不可能有着比大多数同龄人璀璨的体验经历,或许这会早已把送进福利院了 在福利院有一间房,和身体残疾以及智力障碍的孩子坐在一起,每天作息时间或许就像监狱里面犯人一样 过着集中营似的生活,没有人关心我们,在那里或许只有 一片片辱骂嘲讽声,还有那神经病人发病时惨叫声把我们这些少数正常人声音覆盖了,就像美国著名小说家;斯蒂芬·金的小说《肖申克的救赎》所描绘的那样,那里的人们都渴望得到救赎。因为,福利院的孩子、老人们都似‘畜生 ’在那里他们活着并没有所谓的尊严又或者说自尊 我无法想象假如我一出生就被送到福利院会是什么样子,我想那我或许会是另外一种结局 ’ 自从北京回来后,我妈妈把他的目标放在对我的教育上 她一开始教我识字 通过杜曼闪卡教我识字 同时提高我到事物的感知能力 包括打字 使用电脑等其实也是那时候打下来的基础 其实仔细想想 我母亲在我成长过程起到绝对性作用,我依然记得 我们家在黄冈市黄州区实验小学那段日子 因为我弟弟 做曾在度过他的小学时光 (一共六年) 包括初中人们都说,孟母三迁我想她是做到了 ,那几年她每天晚上等我弟弟放学以后 陪她做完作业以后 每天晚上给他上课 因为他自己在家里买了一块黑板 我妈妈每天晚上讲课我就一个人坐在旁边一起上课 有的时候他们俩经常讨论到深夜 有时候我都都快睡着了 他们俩还在讲课,我总记得我弟弟 小时候的数学成绩不好,她就把试卷里一道道大题和小题单独挑出来把每一道题作为讲课重点,大概从三年级(包括高一中间有半年)初三,她从不曾停歇,想起来我的英语的能力还是在那时候打下来的,不过我的水平不是特别能力并不是特别突出 。我还记得当初许多的经历 其中有几件事让我记忆犹新 有一次黄思齐(我弟弟)因为偷班上同学东西,放学后 她早就知道偷东西这件事,因为我弟弟那时候只有几岁,弟弟没有告诉她这件事,好几次 结果她打开书包一看才发现 我弟弟文具盒里都是东西。不仅如此书包里 乱七八糟东西一大堆 ,她让他立刻跪下,顺手把卧室门一关, 当时我亲眼目睹全过程 他并没有体罚,而是用一种类似于‘疯子’的做法来教育他 首先把卧室的东西砸的稀巴烂 其次是把书包里面老师布置的作业全部撕了 就连课本也难逃幸免,差点把隔壁邻居惊动了,接着她让他一天都不准吃饭,做作业 结果他硬跪了一两个小时,最后他们俩都没吃饭把慢慢给气的两天都没起来,那是艰难的一周。我现在回想起那几年的时光是让我成长步伐最快的几年,她让我们把新概念一套都学习完了,到后来我弟弟小学毕业了和初中 (我弟弟考上了黄冈中学)2015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噩梦 把我们家如同戴上了忧伤一副面具我妈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被确诊为结肠癌晚期,它们俩跑遍了北京广州等城市,化疗了五次 最后的一年癌细胞已经扩散到全身 于2017年 四月十号下午两点三十在黄冈市人民医院病房去世,她走的很安详。我是2015年被送到我的老家黄冈市浠水县竹瓦镇,在老家一到八七年 直到现在,妈妈还是在通过网络视频的方式不断地教我的知识 我有了很多兴趣爱好, 比如 ;写作 看书 画画 制作视频等。(最开始是我姑妈们轮流照顾我 一家轮流两个月 后来每家一年 一共五年)他去世以后我爸爸被逼无奈只好请保姆在家照顾我,(弟弟于2018高中毕业并考到湖北经济学院会计系)

我没有妈妈在的日子里 依然在网上自学很多知识基本上把本科都了解差不多了 但通过网络学习知识毕竟知识面是很有有限的,我看过几本教材 我对国际政治学、国际关系 等专业有过了解,我喜欢历史人文这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哲学),我曾写一本我的文集 我很喜欢写散文 基本上都是‘浪漫伤感主义文学’为代表,请参见我的个人微信公众号;黄思楚学术研究室 事实与逻辑 微信号;changwusiwei  发表过50篇文章 有些搞件都在《黄思楚文集》一书中 未出版  。我曾落入山谷 也曾拥有过最美丽的风景 ‘人生’这一词 我觉得它在我的词典里虽荡然无奇,更多的时候,记录着曾经与我息息相关成长的往事 是的,每个人都有它的伤感的影子 不管曾经经历过什么,那些已经与我们擦肩而过的人和事都终将会堆满了碎片的记忆随风而去 因为我的人生就如同一场修行。别人无法了解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人们都说每个人的他的在儿时成长的经历,可以改变人的一生,无论是,不堪的遭遇 还是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我想这些已经我生命当中的一部分,我曾说过我的坚强与意志力是我的潜在驱动力 这么多年以来我从不认为自己是残疾人 唯有自律、毅力 自己逼自己的精神 是我从小到大养成的‘习惯’ 哪怕一个问题搞不懂我也要自己给布置任务 我有的时候 可以为一个知识研究几个星期甚至是几个月 根本就不存在什么‘节假日 ’哪怕别人都在玩但是我可以为了一个课题 放弃节假日 静下心去认真思考每一个问题 有时候晚上不睡觉就躺在被窝里独自思考着课题还有什么地方是不妥的,有的时候其他人都在深深地睡梦中而我还在思考着问题或者白天听的课有哪些知识点还没搞通透 我更多的时候我要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抓重点。就像是我平常写文章是一样,我一般写我之前会在脑里提前构思和这篇文章的大概框架 理清楚整篇文章核心命题 然后我会先从文章当中某一个点去做细节上进行优化,从某一个点去做推理文章大的核心逻辑轴 一般做十几次演绎。类比。这一点,成为我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常我在思考一个问题和处理问题我一般我都会在脑中提前做出合理的判断,并且准备好几套预案。

我自己常常对我的朋友说 我并不算聪明人我只是比别人有方法论而已 我觉得自己是蠢才 我曾在我对自己的人生复盘一些感悟 》一文中这么描写道‘我自己没有预料到生命活到这么大,这是其实挺不可思议的事情,我很知足,这一生。没有接受过正规系统性的教育,没有上过一天学。确可以通过网络来输写自己的思想,写着至少我认为比大多数人深度一手好文,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其实第一次写年终总结的时候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写的,而且那时的文字比较稀碎,我根本没想到自己会写文章,刚开始的时候,只是写着玩的。后来慢慢有一些人看我的文章,那我说干脆继续写下去呗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一转眼写了这么多年。很多事情我自己没想到,我能有能力去做,我想并不是多么意志力,我自己感觉到我这个人有很多缺点。例如;做事情三分钟热度,好高骛远,很容易烦躁抑郁,很感性,总是担心不确定的事情,有强烈的自卑感。不喜欢系统化的东西。

过分焦虑他人看不起我,不轻易接受他人的意见。 对世界运行方式有自己的理论。你可能会问我,那你是怎么支撑到现在的?这个问题我也很奇怪,我想世界上有两种人

  1. a. 天才
  2. b. 蠢货
  3. c. 蠢货和天才之间的人

第一种人他们相对的聪明对事物理解力较强 并且他们对可以看透事物的本质,有着和普通人不一样的思维方式。一般情况下他们都是很敏感一群人,足够理性。

第二种人 他们虽然看起来没有什么‘思维’也活的很简单,混日子的人 没有什么理想,一辈子,不愁吃不愁穿就行了 有事就做没事的话在家里打发打发时间,图个安慰,一辈子也不奢求大富大贵 只希望日子过的清净,赚赚钱。但是这一群人他们在一般情况下比大多数人心思细腻,看似刚强,实则温柔 性格较温和。不过这种人看似‘

装糊涂’实则聪明,比任何人都聪明,只是不喜欢表现出来。

第三种人,既不算聪明又不算笨 这种人通常顾虑太多,自以为聪明实则不然,有很多想法,执行力较强,同时又着迷‘世界的复杂性’他们乐于探索各种各样的事物,肯钻研。但是缺点是,没有专注力。被表象化了,有时候很容易情绪化。容易过分的伤感。在荣格心理学这种人格被称之为;INFP 型人格。

我认为自己是蠢货和天才之间的人 我其实并不聪明有很多缺点 这么多年是你们夸大其词了,二十一年来我自认为曾经走过无数的低谷和弯路,期间无经验可寻 我自学阶段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从七岁到十六岁从十六岁到二十一岁)。

我喜欢有着哲学性的事物,这或许就是我的全部经历吧,长路漫漫只有我自己知道 自己将面对何种挑战,然而我并不在意挑战,以前的 挑战和经历 让我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我知道一时的喧泄自己的情绪只能是调剂品, 这些能力让我知道怎么应付困难。 我有的时候真的非常希望能够到校园上学。就像大多数人那样我觉得,这一点我并没有因此屈服,有人跟我说你这一生只要能够‘自食其力’就好,我对这一观点 感到费解,大多数像我这样的人 我觉得他们应该大胆的去追寻自己内心深处真正的有价值的东西 每个人的都不是完整的除非它们给自己戴上一副有着皮花树的面具才能真正的应对这个纷非的世界,但,也有许多人认为,世界之所以会这么浩大,并不是人性的复杂性、他人对待自己异样暮光、在‘阳光’下敢于曝光自己的那些不愿意提起一件件小事,这才是令人敬佩的,我曾听到过这样的一句话;当我们,学会不在找其他的人倾诉自己的往事的时候 你这一天才是长大了。或许当我们某一天认真的思考那些曾经拥有过‘黄金时代’到那时的人们才会真正感慨道这世界并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世界,但到那时人们会相对尊重自己 也会重新审视我们身边的周围人 因世界就是这样,偏偏无奇 我们总可以寻找到一道微弱的亮光。这个社会并不是残疾人就不是人,至少从一个相对客观角度而言 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我们残疾人有着太多太多比绝大多数主见,我相信今天的像我一样脑瘫人群他们或许没有这样勇气和平台,能够写这样的一封信,这些年我在农村看见无数的身体有缺陷的人,其中我曾亲眼闻见 一名在孤儿院的大概五到八岁的孩子,那是在一个冬天 他赤身裸体躺在床上,因为他全身成了‘黑碳’我打字就问他;疼吗?由于孩子不识字,父母认为这个孩子已经没用了,就给爷爷奶奶抚养可是他们得下地种田,大部分的时间他只能一个人过着‘动物性生活’有一口热乎饭到口里 就不错了,因为农村的条件很有局限性,这是因为,它们大多数群体没有条件受教育以及文化程度低 (尤其是老人以及中年人 由于上个年代五六十年代中国政治环境造成的 实行公有制 加上大集体)。可能这样的情况在中国很普遍,但我认为,他们这一类的人群可能比我有才华 他们大可以考上211高校 可是他们没有条件 被稀松平常的日子磨没了,今天我想我给清华写这样一封信,其实我更多的是为我们这样地区的人分享他们的故事,这才是我写这封信目的 正如我开头写道 能不能被清华录取并不重要 我想我还没有这个资格能够被‘水木清华’录取,我想把这些发生在身边日常的故事 和我自身的经历分享到‘全中国最好的校园’里,这是我唯一的梦想。人们都说,在大学的时光是人生当中最美好的时光,大学之所以能够成为‘大学’并不是因为‘大学’这个词多么具有独特性而是大学本身作为培养人们独立、独特的,追求真理的地方,假如今天的中国的年轻一代们能把知识看成不是单纯为物质的事物而是当成毕生的追求那么我相信我所说的这句话是正确的;大学者为学明智所用 又不能为俗污蔑以己之本,而无以杂利言之也,为学难易,视若知之矣。中庸有以尊知畏不忘初心。纯道之知也,不生不灭,能成大者, 知识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理性主义相对的存在,有人说读书是为了在社会找一份好的工作,是的,但现在大多数的人正在把读书当成一种物质的需求 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我想强调的是我个人认为的知识应该是不掺杂任何的杂事(包括利益的得失) 单纯做一门学问 不求回报,直到生命已枯萎。把毕生时间都献给科研事业,这是我的初衷,我很多的时候都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 今天我把我的答案献给清华的学子,作为这封信的结尾

我有两点

(1) ,我相信今天的新一代年轻一定都会有这样的困扰,从小到大学校交给我们的知识到底有什么用 我认为读书分两种第一种是课堂教育 也就是培养人独立思考能力,明辨是非,建立正确思想的思想观,价值观。我们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就是给孩子一个基本的思维导向,有一个对事物的基本认知框架,从而让每一个孩都能更加清楚了解自己基本能力 高考在我认为是一个对九年义务教育的总结 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去探索自己的能力,将来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才是高考的意义。至于考不考得上理想的大学,是一个自己努力的结果,上大学确实很重要,但不是你人生当中最重要组成的部分,我自己对自己曾经有很多的期许,我记得我有几年一度找不到自己存在的意义,我那段时间整个人变得特别颓废,后来我一天突然醒悟了,一个人坐在大门口思考了好久 于是我明白一个道理,原来自己以为的读书努力其实从另一个维度可以得到很多解释,我永远都难以忘怀妈妈当初对我谆谆教诲,能够考上一个好大学,是大多数人梦寐以求的,但我认为高考只能说明一部分问题。教育在人,我认为我们如何教育人的德以及‘道’的问题上。

青春是一场伤感的旅途,我愿意把我内心深处隐藏的伤口留给我自己,让那些曾经无比艰难的往事随风而去吧,也许在别人面前我是一个开朗乐观爱笑的尊老爱幼的‘黄思楚’,但我内心深处是一个特别自卑,特别压抑的人 有一种凌驾于他人之上的骨感的脆弱。也许正是这样的性格才成就我今天的自己,也许每个人都不是完整的,但是有一棵向阳而生的心 我常常对自己这样说‘我要将世界之事当成我的一部分 做一个拥抱世界变化的人。’

请原谅我的冒昧,并至以清华大学全校师生崇高的敬意,黄思楚于2022年3月23日晚于家中执笔

写给邱校长的一封信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_100865959333656342&aid=178800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