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艾 / 子梵梅
2016/06/11 08:12:31瀏覽100|回應0|推薦4

 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詩經·王風·采葛》

往上伸一伸,即可越過祭祀的身份

進入馴化的園林

 

在一個雜草叢生的墓地,我見到這樣的墓志銘:

「從心而動

不違自然所好」

遍地昏黃的快樂

它的臉龐並沒有被流雲所扭傷

 

一個蕭條的人,一個只有草木思想的人

隨風結籽,隨風落籽

遍地是唇齒相依復相離

簡單的繁衍和生息

 

 本草拾遺:

艾,菊科艾屬,別名香艾、艾蒿。與菊葉模樣相似,生長於路旁荒野草地。

古時用於祭祀,相傳越暗綠越具神性。《荊棘楚歲時記》云:「五月五日,四民並蹋百草……采艾以為人,以禳毒藥。」此風俗沿用至今。特殊香味具驅蚊蟲的功效。

孟子曰:「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艾可解毒消毒,產婦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台灣流行的「藥草浴」,大多選用艾草。用於針灸術的「灸」,即拿艾草點燃後薰燙穴道,稱為「艾灸」。

詩經時代,艾草是重要的民生植物,可做香甜的艾粑粑。

艾草代表招百福,一般人家在房前屋後栽種艾草以求吉祥。閩南將艾草、榕葉、菖蒲用紅紙綁成一小束,插或懸於門窗,「插榕較勇龍,插艾較勇健」,即所謂「蒲龍艾虎」。

岸上有神,花中有靈,艾草又一年。  

( 創作詩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OWNLP&aid=61154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