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10/22 00:16:18瀏覽295|回應0|推薦0 | |
第三十三回 一路山水一路情 指點迷津度愚生 觀音菩薩離開中原,來到了九華山,她站在一塊石上,抬頭觀望,只見山有九峰,高低參差,黛色幽暗,噴珠吐霧,奇秀無比,貌似九朵芙蓉拔地而起,盛開天宇。山上建有寺廟多處,僧人越百,是地藏菩薩的道場。觀音菩薩自嘆道:「這是座多麼好的佛山啊!」 一天,觀音菩薩顯化成一個上山採集藥材的山人,只見他背著一個竹簍,裡面放著一些新採的草藥。他一路上山,一路察看有何廟宇,僧人是如何誦經拜佛的。他沿著一條彎彎曲曲,坎坷不平的小路走進一個小山坳裡,山坳在一座蓮花峰的背面,下看松濤萬頃,仰視絕壁千仞,是一處極為幽靜之地。觀音菩薩獨自一人走在山坳裡,忽然聽得有人在前面一棵樹下唸《心經》,其聲音怪聲怪氣,她尋聲過去一看,卻像是一位從西域來的僧人。菩薩在他身後觀看良久,僧人卻不知,一直專心面壁跌坐,閉目專誦。菩薩覺得好奇,忽然開口問道:「這位僧家,為何有寺廟不進,卻在此面壁趺坐?」 這位僧人像沒有聽到有人問話,仍在專心致志唸他的經文。菩薩看他如此專心,在身後略施一招,一塊小石塊『嘩嘩』一聲從絕壁上滑了下來,正好從他的身邊滑下,險些碰傷他的右腿。僧人一驚,情不自禁回頭一看,見是位背竹簍的山人,沒太理睬,繼續唸他的經文。這位從西域來的僧人,還未度化,豈能看出是觀音菩薩站在眼前。 觀音菩薩又道:「僧家大概不是本地人吧?我在此已站立很久了,你誦經如此入神,竟目空一切!」 僧人從驚恐中醒來,愣了半天,向山人嘰嘰呱呱講了一通。觀音菩薩在一旁認真聽著,又看他的手勢,多時才明白他講得大概意思。 原來這位僧人是西域那邊一個小國的王子,自稱石跋陀,他自幼生其夙根,虔誠禪宗,厭倦王位,遁入空門,一心苦讀經卷,研究佛經奧旨,功行精進,深入三藏。他博通了大乘教經卷便發宏願,立志將西方大乘教傳入東方。數年前他不辭辛苦跋山涉水,徒步東遊,來到江淮流域,向眾人宣講《華嚴經》。誰知宣講數月,無人知曉他講了些什麼,心中十分納悶和急躁。於是他來到九華山,在蓮花峰下選了一個石洞穴作為住處,平時以野果泉水充饑,天天到此面壁趺坐,誦念《心經》。 觀音菩薩站在旁邊,聽石跋陀誦經,觀其面色像有何種難事。暗思:此僧如此執迷,我要問他究竟有何心事? 觀音菩薩問道:「僧人為何要誦念《心經》?」 石跋陀說:「我聽說觀音菩薩能目視千里,耳聽八面,尋聲救難。我在此苦讀《心經》,希望有朝一日能感到菩薩,指點迷津。」 觀音菩薩道:「菩薩可不是隨便指點人的,你必須告訴她你心中有何苦事,想讓她指點些什麼。」 石跋陀看到這位採藥的本地老山人,能聽懂他的講話,不由心中一亮,就將自己的雄心壯志和自來到東方傳教因語言不通,處處受阻,竟一無所獲的種種苦惱講出。接著說道:「我在此孤讀苦誦,意在能讓菩薩瞭解我心中之苦,教誨我如何在東方傳教,以實現我的宏願。」 觀音菩薩深感這位從西域遠道而來的傳教士,有如此堅定信念。但是東方和西方遠隔千里,他來到此地,還上不知禮儀,下不知人情,再加上語言隔閡,那「嘰里咕嚕」的言語就連我聽起來也那麼費力,教化他人,從何談起?菩薩心想,此生真愚,你連東方人的語言還沒學會,就急著傳教,豈不是像小孩子一樣,連爬都不會,就想跑路,哪有不摔跤的才怪。我要點化他一下才行。 「觀音菩薩是有求必廳的,但要有個時候,『鐵杆磨成針,功到自然成。』只要你繼續苦念《心經》,時候到了一定會感動祂的。」菩薩道。 說話間,山人推說要去上山採藥,轉身就走,卻是暗中去指示他了。 石跋陀牢記山人囑咐,繼續面壁趺坐。入夜時分,月亮懸掛中天,忽然從山坳裡飄出一片雲霧,慢慢籠罩了山谷,形成一幅霧幕,在明亮的月光下,霧幕現出一片光華。石跋陀睜眼一看,霧幕上顯現出一尊觀世音菩薩莊嚴寶像,她腳踏蓮花,一手托淨瓶,一手持楊柳,向他微笑著,亦真亦幻。菩薩身旁還有一匹駿馬,昂首挺胸,像在待命出征。石跋陀看見了觀音菩薩,如久旱的禾苗遇到了甘霖,連忙下跪,懇請菩薩慈悲。 觀音菩薩在幕帳中將柳枝一揮著那匹馬道:「馬呀,你雖有千里之志,但還不知路在何方,整日在山溝裡盲目奔跑,轉轉遊遊,怎能實現你的雄心壯志呢?下山去吧,放下架子,到老百姓那裡去,他們是你的良師益友,會教你怎樣奔跑,把你訓練成為一匹駿馬。」說罷,那馬立刻四蹄揚起,不停地向山下奔跑。石跋陀恍然大悟,想到白天見到的那位山人定是觀音菩薩顯靈來點化他了。他情不自禁地自語:「啊,明白了,那馬奔跑下山,是菩薩告訴我,要能在東方傳教就必須像馬一樣先要下山周遊,奔跑四方,虛心向漢人學習,然後才能教化他人。我怎麼就沒有明白這個簡單的道理呢?善哉!」 石跋陀領悟之後,霧幕裡的幻影頓然消失。次日,他按照菩薩的授意,離開了九華山到民間雲遊,向漢人學習語言和風俗去了。他走遍了江淮一帶的山山水水,親自進山察民寮向當地民眾虛心學習語言。數年之後他不僅精通了漢語,還瞭解了各地的一些方言俚語。於是石跋陀又重上九華山,向眾僧尼和居士們再次宣講《華嚴經》,果然不出所料,接受他教化的人都能聽懂經卷的奧意。沒有幾年工夫九華山一帶接受他教化的人不少都皈依了佛門,有的僧人經過他的教化成了佛門高徒,石跋陀也成了有名的西方傳教士。 觀音菩薩離開九華山,一路雲遊,一年到了江北,只見那兒民性強悍,有許多人還不懂禮儀,好逸惡勞,貪財害命的事情屢有發生。更有一些不法之徒呼群結伙,上路搶劫。農民地裡的莊稼還沒有成熟就被人偷偷割去,搞得人心惶恐,連晚上睡覺都不踏實,害怕有賊夜入民宅。 觀音菩薩得知此事,心想:「這些人太愚蠢了,長期下去,不僅社會風俗會敗壞,有些人連性命也難保啦!」她決心去度化他們改惡從善。於是她施展法力化作一個胖乎乎的光頭和尚,身穿袈裟,頸上帶了一串婆羅子佛珠和假珠寶玉翠。肩上挎一個袋囊,裡面盡裝些用紙做成的陰錢和金條、銀條。他一路在山路行走,一路用手不停地捻著佛珠。當他走到一個三叉路口時,忽然有一班貪財之徒從一片叢林中躥了出來,將他攔住。一位歹徒舉著棍棒衝著觀音菩薩喊話:「你是哪個廟裡的和尚敢到此地,還帶著那麼多寶物,寶物是偷來的吧,快快放下,否則要留下你的狗頭來!」 觀音菩薩看這伙賊人著實厲害,怪不得老百姓見了害怕。暗思:「這班孽種壞了世俗,要不點化他們一下,日後死了到陰曹地府連個好鬼都做不成,說不定還要被石磨碾得粉身碎骨。」 「貧僧只管行善修德,一貧如洗,從來不知世上有何寶物。」她不慌不忙地說。 一位歹徒道:「行善人還說假話,你脖子上挎的不是珠寶是何物?袋子鼓鼓囊囊又是什麼東西?快快留下吧!」 「這些都是不值錢的東西,對你們有何用處,貧僧正嫌累贅呢,要拿隨便吧。」觀音菩薩不緊不慢地答道。 觀音菩薩說著使了個暗勁,將頸上挎的和袋子裝的一起放到地上,歹徒一哄而上,看到和尚囊中盡是金銀珠寶玉器,都七手八腳亂搶一陣。轉眼間將有用的搶了個淨光,只留下一串看是爛木頭做的一串數珠沒有人去拿,丟在地上。菩薩看著這幫傢伙抱著東西興沖沖地走了,合掌笑著自語「這伙歹徒有眼無珠,真正寶物不拿,沒有用的東西倒搶光了,可見這些害人之馬都沒有善根。」 歹徒們帶著搶走的寶物,聚在一個僻靜的地方,由頭頭指揮分贓。誰知,大家將寶物放在地上,瞬間變成了一堆廢紙爛碎,隨著一陣風刮了個無影無蹤,把歹徒個個都嚇昏了。一個歹徒清醒後嚷道:「和尚竟敢欺騙我們,讓他不得好死,他還不會走得太遠,我們都去追捕,要給他好好算賬。」經這個歹徒一挑動,眾歹徒勁都上來啦,便一窩蜂似的追趕和尚。當他們追到前面不遠處一個寺院門口,往裡一瞧,看到那個和尚站在院中。眾歹徒氣呼呼地責問起來。 「你這個光頭和尚,膽子不小,竟欺負到老子頭上了,弟兄們是找你算賬來了!」一個歹徒吹鬍子瞪眼地講。 和尚看一伙歹徒其勢洶洶,站在院中鎮靜自若地辯駁道:「貧僧所有的東西你們認為是寶物的都搶去了,反倒說我欺負你們,話從何講起?」 歹徒道:「你帶的寶物我們拿去,結果都是一堆廢紙,還被風刮走了,一定是你和尚預先早有計謀,或施得什麼妖術,把寶物藏了起來,故意留下一堆廢紙。快將所有的寶物獻出,不然就不客氣了!」 另一個歹徒嚷道:「和尚你真騙人,為什麼拿些碎紙當金銀財寶來侮辱我們?」 「貧贈並沒有騙你們之意,我早就說過,那些都是廢物,是沒有用的東西,可是你們偏偏要搶。就是寶物,利用搶的辦法奪取去也一定享用不得。你們這伙貪財之徒,不做好事,專門上道攔路搶劫,不僅傷害了百姓,還敗壞了風俗,真是罪大惡極。」和尚理直氣壯地說著。 眾歹徒未等和尚講完,就七嘴八舌地亂嚷嚷道:「你這貧嘴和尚不交出寶物罷了,還敢戲耍和辱罵俺,非打死你不可。」說話間眾歹徒一哄而起,就要動手。觀音菩薩順手從旁邊揀來一根紫檀木棍靠在胸前,施展法力,脫身走了,任他們亂打一陣。歹徒們你一拳我一腳,個個直打得手疼腿腫胳膊軟,有的手掌還流出了鮮血方才住手。 歹徒停手後定神一看被打的原來是一根木棍,還直挺挺立於地上,卻不見了和尚的身影。再細細觀看,木棍上劇著「南海觀音菩薩手杖」字樣,大家嚇得失魂喪膽,個個說:「糟透了,今天我們闖了大禍,那個和尚一定是觀音菩薩的化身,我們這些有眼無珠之輩竟搶劫到菩薩頭上了,不知會遇到什麼災難呢?」都後悔莫及。 從此以後,他們再也不敢上路搶劫了。為了免災,這伙歹徒請人利用那根檀香木刻了一尊觀音菩薩寶像,並在菩薩顯靈的路邊蓋了一座《觀音菩薩廟》,想求得觀音菩薩饒恕。 觀音菩薩顯靈的事,一傳十,十傳百,幾十里外的老百姓都知道了,紛紛前來上香。 廟建好之後,觀音菩薩知道這伙歹徒有了悔改之心,雖然十分高興,但想到還有眾多人處在愚昧落後裡,深感度化的責任仍然十分沉重。心想,要想讓人徹底覺醒,還要讓人知道因果報應之理。怎樣利用這些已經有些覺醒的人教育還在迷惘中的人呢?成了觀音菩薩心頭大事。 在這伙歹徒中有一個小頭目名叫李立顯,外號叫「愣頭蔥」。平時他天不怕,地不怕,每次這伙人上路去搶劫,都是由他策劃和指揮的。因他多次搶劫,臭名昭著,十里八鄉都是掛了名的。他有一幫子鐵杆小兄弟,勢力比較大,老百姓稱作地方黑勢力。由於他十分霸道,做了壞事也沒有人敢站出來理論。觀音菩薩心想:「『愣頭蔥』雖然有點愣,但只要點化了,就可帶動那一大片改惡從善。」一天夜晚,她來給李立顯托起夢了。 那天立顯在廟上幹了一天活,自覺十分疲勞,晚上回到家裡,早早就上炕入睡。他剛剛睡著就恍惚來到一條河邊,看到觀音菩薩駕著一隻小船過來,靠岸之後,站在他面前微微笑著說:「李立顯,你為我蓋廟辛苦啦!請上我的船,我要陪你到豐都幽府遊覽一趟,長長見識。」說著將他拉上了船。他坐著觀音菩薩駕駛的小船很快駛入一條十分狹窄的河流,兩岸都是高山峭壁,水流洶湧,小船搖搖晃晃不時駛進一個山洞。只見菩薩用手一揮,一個大門忽然打開了。這是進陰曹地府的大門,觀音菩薩和李立顯跳下船,站在門口,管理陰曹地府的閻王正在門口迎接。他見了菩薩忙躬身曰:「觀音菩薩今日到此不知有何吩咐?」 觀音菩薩道:「今次到來非為別的事情,只因東土還有許多人至今愚昧本性,不知禮儀,好逸惡勞,貪戀財色,打僧罵道,社會風氣敗壞。我陪後生來府遊覽,觀看因果報應,一睹陰間之事。」 閻王慌忙令下官打開各獄大門,親自陪同一往,任菩薩同李立顯自由遊覽。 他們三人走進一殿,李立顯問閻王道:「我看前殿一些人坐著喜笑,後殿一些人跪著痛哭是何故也?」 閻王曰:「那前殿身穿藍衣之人姓劉名培善,在陽世一生為人善良,施濟貧苦,始終如一;穿青衣者姓江名德修,在陽世一生酷愛文章,誦持經卷,食齋戒殺,修橋砌路,終身不怠;那穿灰色衣者姓張名知悟,三十年不知善惡。過了三十一歲後,遇到善人提醒,立志誦太上感應篇,周濟困苦,行功積德,樂善不倦。其三人死後來到地府均依律而定。我們早已詳文上報了,只候下令送西天佛國受職,因此心喜。那後殿穿官服跪哭痛切者,姓侯名復緣,只因在陽世為官迷惑本性,仗手中權力,貪人錢財,還欺上瞞下,玩弄權術,從縣令爬到上卿之職。因喪失良心,欺君騙民,持權害命,貪污錢財數量巨大,還冤傷人性命,死後罪惡一一記錄在案;那身穿藍服跪哭著姓李名茂亭,在陽世好逸惡勞,不習正道,結伙搶竊,敗壞世俗,還有血案,他們不時就要發往二殿受刑,故悲痛甚切。」 李立顯嘆道:「人世間有大獄,原來人死後還要進地府受審,功過也要依律而定,我萬萬沒有想到。」 閻王道:「人死後是都要先入陰曹,功者過者要經過孽鏡照過為憑,然後才能根據功過依律而定。」 觀音菩薩道:「善哉,此乃因果報應。地獄苦,天堂樂,經緯分明,苦樂都是由心造,所以實應自作自受。」 李立顯聽了心裡火辣辣的,自覺活在世上,聚眾搶劫實在有愧,他千不該萬不該做貪財害命之事。 觀音菩薩同後生李立顯進各獄觀望,三人不覺行至燒手地獄,李立顯舉目一望,只見鬼使將人手捉在火中燒烤。便問道:「此生犯了何罪?」 閰王曰:「此乃在世製賣假藥,誤人性命以及偽造假幣坑害大眾,死後均受此刑。」 言語之間又進一殿,李立顯遠遠望見亂石堆,鬼使正將一人埋於石內,悲苦痛切。便問道:「那生犯了何罪?」 閻王道:「此乃在陽世為官,拿著俸祿,但不為民辦事,盡做些以權謀私,貪贓枉法,損公肥己、吃喝嫖賭之事,死後均受此罪。」 三人又進一獄,叫作斬腰獄。李立顯抬頭見鬼卒將人斬腰分為兩段,問道:「此生犯了何罪?」 閻王道:「此人在世忤逆不孝,打罵爹娘,拐騙銀錢,死後均受此罪。」他們連步前行,來到撬心獄,只見鬼卒正割人舌頭,撬人心肝。李立顯甚是害怕,忙問:「這是甚麼罪犯?」 閻王道:「此乃在世上聚眾搶人,姦淫婦女,自以為得意,敗人門風,壞了世俗,死後均受此刑。還要風吹還魂,轉到世上去做牛做馬。」 三人邊走邊看邊敘,忽然從虛空傳來一段唱詞: 「人禀乾坤,陰陽資生。父情母意,兩情合真。精施血合,二氣聚凝。恍惚杳冥,結就靈嬰。十月懷胎,落地有聲。先天氣去,後天氣興。霹開太極,顯出光明。性本相近,習之遠分。猶近而遠,猶遠而昏。元神迷昧,失者本真。貪食濁物,迷昏本根。醉生夢死,不知來因。善惡有報,天地知情。」 李立顯認真聽著,句句入耳,自覺自己生在世上己元神迷眛,失者本真,想起各獄情景,心中十分恐懼。問道:「觀音菩薩,你是位大善人,人生在世一旦做錯了事又如何知錯改錯呢?」 觀音菩薩道:「人生陷入歧途,要想回轉,並非難事。只要善心起動,知天性根,去滌污濁,方能性復全真;而且,修養中和,五行相親,方能光遍宇宙,氣塞乾坤,免受地獄之苦。」講到這裡,觀音菩薩往李立顯身上一拍,後生大吃一驚,不禁從夢中醒來。他醒後想著剛才夢中之事,嚇得竟出了滿身冷汗。心想,我的媽呀,我活了這麼多年還真不知道人在陽間做了壞事死後會受地獄之苦。今天若不是觀音菩薩來點化,讓我懂得了陰陽之理,我李立顯不知還要糊塗到何時呢? 李立顯早早從炕上爬起來,揉了揉惺忪的眼睛,就去找同他一塊上過路的幾個鐵杆老弟兄,將夢中的事情講述一邊。真是奇怪,個個說也做了同樣的夢,夢見觀音菩薩帶他們到了陰曹地府一遊。李立顯說:「觀音菩薩來點化我們了,過去大伙幹了那麼多壞事,菩薩不但沒有懲罰我們,反而指教我們如何行善做個好人,真是寬宏大度呵!不妨我們將觀音菩薩點化之事寫出來,到附近城鄉廣為張貼散發,宣傳一番,讓人人皆知,明白陰陽之理。」 一位在一旁插話:「那好吧,咱們在《觀音菩薩廟》上每天留下一個人,要親口給來燒香的人講解拜佛不光是燒幾炷香的事,更要懂得人生在世做善事孝事和一切好事的道理,不要辜負了觀音菩薩的厚望。」 他的意見得到同伙一致讚同,於是他們分工合作,一場借觀音菩薩點化,宣傳棄惡揚善的活動在當地廣泛展開。說也真靈,聽了這伙人的宣傳,個個認為講得非常新奇有理,聽後都說心像開了一扇窗戶似的,亮敞極了。不久當地的社會風俗就大有好轉,積德行善孝敬父母的人日益增多。 有詩曰: 觀音菩薩佈善心,感化愚人除劣根。 修養中和開新宇,四海相親多智人。 (未完待續) |
|
( 創作|連載小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