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慈航東土記(三十)/ 劉丙辰
2011/10/15 01:24:12瀏覽270|回應0|推薦1

第三十回 佛光普照普陀山

     情緣根深回梓里

  南海觀音菩薩在普陀珞迦山一舉除掉兩個妖魔,鞏固了多年來辛辛苦苦創建的佛教道場。在這兒一住又是數年,使南海普陀成了名副其實的佛教名山。一日,師徒三人從「心字岩」講經回到洞府,觀音菩薩對金童、玉女講:「如來佛祖將我推舉高位,我的心上一直不踏實。常言道,站在山上要經常往下看看,免得趾高氣揚。身在佛位要謀其事,不謀其事等於自殺身亡,普度眾生是我為佛的終生大事。今日普陀珞迦山邪氣已經掃除,道場也已經初步建成,又有四大天王前來護法,也該平安無事了。我想回中州一趟,一想看看久別的父老鄉親,二想為百姓做點好事,行行善心。你們倆在此好好守山,善待僧人居士和前來行好的四方香客,如再有什麼事發生,我不管在何方,只要念一聲我的名號都會即刻返回的。」

  金童和玉女齊聲回答:「請師傅放心,望師傅早去早回。」

  那日,旭日從東海冉冉升起,猶如聖嬰破襁而出,金光萬道,霎時間照亮天廟,使得洋面一片燦爛。更如火神舉起火把,驅散黑暗,給人間送來一片光明和溫暖。只見觀音菩薩身著素衫,手托淨瓶柳枝,心情十分舒然地來到岸邊。她足踏八寶金蓮,在晨光之中,乘一團潔白的祥雲,獨自靜靜離開了普陀山,飄洋過海去向她要去的地方。

  金童、玉女到海邊送行,面向大海,站立良久,目送師傅,二位眼淚奪眶而出,戀戀不捨地望著觀音菩薩遠去的身影。

  東土興林國,是妙善生於斯,長於斯的地方!妙善自從離別家鄉故土,她回想起來已經幾十個年頭了,多少往事又湧上心頭。她想起做人的艱難,想起修行的艱苦,想起為佛一職責任的重要。更想起家鄉當年一個個活現的面孔。她想,天地輪迴,日月穿梭,去的不再回,春秋何其短,家鄉啊該有如何變化?

  她想,回到故鄉的第一件事就是先要回興林國看看和拜訪一些鄉下的父老親人。俗話說,桑梓之情,豈能忘懷。樹高千丈,它的影子再長都是連著根的。人離開家鄉無論多遠,他的心永遠不會離開那一方熱土。京城對於我來講,雖然有許多不愉快的往事回憶,但畢竟是生我養我和我出家的地方,那裡的一草一木依然連著我的心,仍是我忘不了的情結。

  一日,她化作一位年輕宮女回到興林國京城皇宮,熟悉地走向她當年誦經坐禪的小院。一間小房依舊,只是門前多了片枯黃的小草,芳草凄凄,呈現出一片寂靜和冷落景象,顯然是少有人進出了。她推門進去,忽然看到有一位白髮老婦人正在院子裡低頭彎腰澆花。觀音菩薩輕聲問道:「老婦人,你是這家的主人嗎?」

  老婦人抬頭看見是位陌生宮女,詫異了半天,很有禮貌地反問道:「你是哪家的閨女,怎麼我不曾見過?我們這裡的主人幾十年前就離開了,我是這裡的老傭人,是專門看宅子的。」

  觀音菩薩望了老婦人好一陣子才說:「我是在鄉下長大的,我出生那年,有位算命先生說我犯了什麼星座,會剋父母,因此我從小就被父母送到鄉下,找了個乾娘,所以你不曾見過我。這家主人是誰呢,怎麼人已經走了,還要人專門看宅子?」

  老婦人說道:「這你就不清楚了,這家房子的主人原是幾十年前妙莊王的三公主妙善住過的地方。當年她在這裡吃齋念佛,行善修道,後來她出家了。人可好呢,聽說她用自己的手眼親自為父皇治好了一種絕症。還聽人講妙善修成了神仙,專為天下做好事去了。為了紀念她,後來朝裡規定,凡是妙善住過的地方都派專人看守,完好保存。皇帝都換了好幾個了,但是這樁事沒有變,一直傳下來。我在這裡快六十個年頭了。」她十分自豪地講道:「宮裡念我當年給妙善公主當過丫環,所以這宅子一直讓我看管。」

  觀音菩薩一聽她給自己曾經當過丫環,不覺心頭振動了一下,讓她認真回憶起當年丫環梅兒那天真活潑的花容,仔細端量著眼前這位老婦人那爬上臉龐的皺紋和一頭銀髮,但是怎麼從她身上也找不出一點梅兒的影子了。雖年代已久,但通過老婦人一番講話,她猜測眼前站著的也許就是她的梅兒。妙善走近紫竹林邊,用手輕輕撫摸著一根仍然挺拔秀麗的老竹,長長嘆了口氣,喃喃自語:「斗轉星移,轉眼間過去幾十年了,已經是人地兩生啦!」

  她想起當年和梅兒在院裡的月光下聊天的情景,想到是梅兒在御花園裡給她通風報信,讓她夜逃皇宮,及時避免了一場大災大難。此時,她真想認定眼前的老婦人就是梅兒,不禁索性問道:「老婦人,你還記得當年妙善公主的模樣嗎?」

  經她這麼一問,老婦人猛然站了起來,向著觀音菩薩自豪地說:「我不僅給她當了好多年丫環,當年我在這間小院還經常陪她在月光下誦經念佛,還聽她講過月亮娘娘和太陽公公的故事。她的容貌我一輩子都忘不了,睡上睡覺還經常夢見她呢。」

  老婦人越說越興奮,觀音菩薩看著老婦人那蒼老的容顏想竭力回憶起當年梅兒的形象。心想:「梅兒呀,梅兒,你怎麼老成了這個樣子?我們在一起的時候,你還是個天真活潑的小丫頭,一葉知秋,真沒想到人生的秋季已降到了你的頭上。」她忘掉了自己的身份,真想上前一把握住梅兒的手,好好和她擁抱一下。又想一頭跪在她面前,言明正身,感謝她的救命之恩。但她轉念一想,倘若暴露了自己的身份,讓她在此受驚一場,傷了身體,就適得其反了。

  觀音菩薩站在梅兒面前思緒萬千,情不自禁地變換了一下容顏,忽然間恢復了當時妙善公主時的形象。老婦人一看就認出了妙善,恍恍惚惚地叫道:「妙善,妙善,我是梅兒呀!」說著就要跪下,觀音菩薩上前雙手攙住了老婦人的手說:「我不是妙善,你認錯人了。」說著兩眼禁不住淌下了幾滴淚花。老婦人睜眼一看,眼前還是那位宮女,不好意思地說:「因我多年來想妙善想得心急,可能一時花了眼睛。如果有朝一日,她真的回來,你一定告訴她,就說我老太婆天天在想她呢!」

  觀音菩薩再也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梅兒,梅兒,你沒有看錯,你看到的就是妙善!」她緊緊握住梅兒的手,悲喜交集。

  老婦人被她滾燙的手握得有些糊塗了,眼睛直直地望著這位陌生的宮女,想從她的臉上要尋找到什麼。

  觀音菩薩這次重返家園怕被人發覺,轟動了京城,又怕梅兒真的認出了她,同老婦人又聊了一會兒,依依不捨地離開了小院。老梅兒把她送到門口,在那兒呆呆地站了很久,很久,一直望著一個遠去的身影,想著一個撲朔迷離的心事。

  觀音菩薩離開宮廷,沿著一條通往鄉間的小路朝西北走去,她要去拜訪她的故里磚瓦固村,親眼看看村裡的父老鄉親,這是她多年來一個心願。妙善小的時候就常聽父母親講她的老家是磚瓦固村,在京城西邊,村莊離京城不過數十里,是民間最早燒磚瓦的一個地方。因村北土質較好,村上又有些燒磚瓦的能工巧匠,燒出的磚瓦質地堅固,清脆有聲,很受歡迎,名傳四方。聽說從前興林國蓋皇宮寶殿用的磚瓦大部份都是來自這裡。村裡以燒磚瓦出了名,磚瓦固被人們叫來叫去,年代久了卻叫成了村名,所以這個村名不是誰封的,而是民間自然形成的。那時候能燒磚瓦也是一大發明,使人們從此告別了洞穴茅寮。為了紀念冀南一帶最早燒磚瓦的村莊,不知哪個皇帝下令,凡天下村莊起名,不許再有叫磚瓦固村的名字。自古以來,普天之下重名村莊無數,唯獨磚瓦固村至今沒有重名,成為神州第一村。觀音菩薩想,今日我既然回到了皇城,為何不去看看村裡的父老鄉親呢?更何況故里雖然不大,但在天下夠出名了。

  她出了皇城,化作一位買雜貨的商人,沿路打聽磚瓦固在什麼地方。她越過澧河,走到一個小村邊,遠遠望見一伙人群在一座廟上忙碌,忙向坐在一家門口的一位婦人問道:「老婦人,這是什麼村莊,前面那些人在忙碌什麼?」

  老婦人道:「你這個做生意的,連磚瓦固村都不知道,雖然村小,但名氣可大啦!三里五鄉,十府九縣誰不知道這是妙莊王的老家。最近還聽說,他的三閨女妙善修成了千手千眼南海觀音菩薩,名氣可大了,村上人高興極了,都忙著給她建廟造像呢。你快去看看,那兒可熱鬧呢!」觀音菩薩聽說為自己建廟造像,心裡真有些忐忑不安,她立刻化作一個尼姑前去看個究竟。

  三皇姑妙善在蒼岩山得道後,西天佛祖封她為大慈大悲廣大靈惠救苦救難南海觀世音菩薩,成為佛界僅次於釋迦世尊的大人物。消息傳開,都為興林國出了個觀世音菩薩感到驕傲,四海香客紛紛慶賀,各地也忙於建廟宇,塑造觀音菩薩神像,頂禮膜拜。妙善在蒼岩山得道成觀音的消息傳到了她的故里磚瓦固村,村民們更是感到十分驕傲和自豪,認為村裡能出大善大孝人,簡直是全村人的榮耀和福份。一天,村上人坐在一棵老槐樹下議論起為她建廟和造像的事來。圍繞著廟的名字和建廟的地點在村上真還進行了一番熱烈的討論。有的說叫觀音廟,有的說叫公主廟,其中一位長者說:「妙善公主是咱們村裡的人,她雖然修成了大觀音菩薩,但她的老根還是咱村。咱叫慣了三皇姑,不如就叫《三皇姑廟》,我看這名字很親切,挺合咱老百姓的口味。」大家都覺著這位長者說法有理,就一致同意將要建的觀音廟起名《三皇姑廟》。

  關於廟的選址,村民們為了紀念妙莊王,都一致同意將《三皇姑廟》建在已荒廢多年了的妙莊王的老宅子基地上。經全村人努力,有錢出錢,有糧出糧,有人出人,在磚瓦固村北一座座北朝南的廟宇很快建了起來。可是圍繞著造像,工匠師真是遇到了大難題,因為他沒有見過三皇姑妙善,怎麼塑造都造不起來。原先造了兩支手,造到一半又不像手了。造了鼻子,改來改去,轉過去,回過頭來,竟又變成了另一副模樣。其它部位也是一樣,造來造去大家都說造得不像。工匠師傅造了六七天。菩薩像還沒有定型,累得他焦頭爛耳,汗流浹背,村民們也有不少怨言。他不得已,氣得把工具往一邊一丟,蹲在廟旁邊的一棵老槐樹下皺起眉頭說:「觀音菩薩呀,你顯一次靈吧,顯出你的形象來,我好照著葫蘆畫瓢,不然累死我了。」

  工匠師傅蹲在廟旁邊正愁得喃喃自語,大口大口抽著旱煙,忽然從一條小路上走來一位尼姑。當她聽到大家正在為造觀音菩薩像議論不休,忙上前問工匠師傅是怎麼造像的。原來工匠師傅造像只是他一個人坐在那裡苦思冥想,閉門造車,結果五六天都沒有造出個形象。她上前道:「老師傅,我看別人造像都要有一個人當替身,坐在那裡不動,隨工匠師傅擺佈,你造觀音菩薩像為什麼不到村裡找個婦女來當一下替身?」

  工匠師傅委屈地說:「村裡知道我是給三皇姑妙善造像,她是大觀音菩薩,誰都不敢來做模特,我太無奈了。」

  觀音菩薩看到工匠師傅無可奈何的樣子,心裡想:「村民要給我建廟花費那麼多銀錢和工夫,太浪費了。」但她又想,不要負了村民的心願,說不定以後這兒還會成為一處道場呢!

  尼姑道:「工匠師傅,我看你太辛苦了,村民們心這麼急,如果你實在找不到替身,我甘願立在那裡,任你擺佈。造的像,至於像與不像,就要看你畫龍點睛的技巧了。」

  工匠師傅看到尼姑想主動來當替身真是喜出望外,如魚得水,他立刻起身又開始塑造起來。看他那個高興勁兒,像春風得意,如魚得水,哼著小曲,操持工具忙個不停。尼姑立於正殿,工匠師傅照著尼姑的身材一部份一部份塑造著。只見他刀具如飛,動作十分敏捷,很快塑造出一個觀音菩薩像的輪廓。他恍惚間看到尼姑竟是丈六金身,千手千眼,腳踏蓮花寶座,可謂神采奕奕。他哪顧得想什麼,抓住時機,不停地塑造著,一時間就塑造出一尊腳踏蓮花寶座上的千手千眼觀音菩薩莊嚴寶像。村民知道工匠師傅造像成功了,紛紛湧來觀看和祝賀,人人說造得非常像,個個稱讚師傅手藝高超,才華出眾。

  有的講:「請來的工匠師傅不簡單,造的菩薩像真像咱村三皇姑。」

  有的講:「觀音菩薩顯靈了,那位尼姑一定是三皇姑妙善回老家來了!」

  大家只注意看塑像了,誰也沒有注意到尼姑已坐在旁邊竟一動不動,原來是三皇姑妙善的肉身留在了這裡,神魂已離聖體而去。這時大家才恍然大悟。觀音菩薩顯靈的消息很快傳開了,十里八鄉都來上香,爭拜千手千眼南海觀音菩薩的佛容,和來看三皇姑妙善的肉身。

  觀音菩薩見《三皇姑廟》已經修造好了,千手千眼南海觀音菩薩像亦已落成,她將肉身留在故里,在一個傍晚乘著一朵霞光靜靜悄悄地飄然而去。後來村民們在正殿旁邊專門建起一間淨房,供奉三皇姑肉身。三年後開棺安葬,其肉身仍富有彈性,豐潤如初,撼其骨節有金屬般響聲,全村人感到神奇。

  從此,磚瓦固村出了個妙莊王,三皇姑妙善的老根是磚瓦固村的口頭禪在民間傳流千古,遠搖四方,小小磚瓦固村,聞名天下,村頭一通妙莊王和三皇姑碑文至今清晰可見。

  有詩曰:

  樹高千丈根緣深,皇姑難忘故鄉人。
  留下肉身飄然去,虛空有靈萬世尊。

(未完待續)

( 創作連載小說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OWNLP&aid=5736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