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在仰光過年 / 段春青
2017/12/28 07:30:00瀏覽212|回應0|推薦2

 

 仰光過年,正月初二才算真正熱鬧,並持續到月底。唐人街上,有能力的華人會館都早早的在自己的地方訓練過,此刻都出來了,積聚到十六條街旁的河坦街上。要比賽了。舞獅和舞龍比賽。因此在有《廣東會館》、《福建同鄉會館》的街上,鐵樁子搭在路中間,人都圍滿了周圍。我還知道此時在這條街上的人家和會所的外牆掛著的廣告,是要給錢的,不但貴,還得有些關系,才能得到將幕布掛在上面的機會。人實在多,在周圍樓層圍欄,都站滿人。路上圍觀的人群也得到會所提供的椅子,或從路邊的人家借來,早已站在上面往比賽場面探頭著看。

 夜已黑,整條廣東大街上都是小販。雖然都是緬甸人,但他們也是隨著華人的節氣賣東西的,從中國進的貨,多數是閩南習俗的物品,連金瓜都有。有些還故意把一些物品藏起來不賣,興奮的說年邊賣時價錢更好。到了過年時,都又賣自己原本的東西,於是初二這日的夜街上,什麼都有,而且可以賣到半夜。

  河坦街路口旁,每年都貼滿往年比賽場面時的照片欄。人們看過,吃著東西,就往比賽的地方靠去。

 鑼鼓很響,舞龍舞獅的隊伍在司儀的報名中紛呈著自己的表演,撲、跌、翻、滾…的動作,優美莊嚴,保留著遠古流傳的,也渲染了現代的。這樣的結合,沒有脫離傳統的美,而現代的年輕人帶入的新文化,更讓這古老的美渲染得人心激奮,因此人群隨著表演起伏著心緒,再從口裡驚曝出來。縱然那些舞動著色彩斑斕的獅和龍的年輕人,大多不懂得華語,也說不出自己的姓氏。而圍觀的人群,多是緬甸不同民族的人群。

 舞獅由動作分成南北獅,仰光華社則以南師為主,舞龍的隊伍則是由客家人傳承下來的。我只可惜北部雲南華人沒有參與其中。畫龍點睛的事北部人也常做。連歡迎重要的客人,也會舞獅。我明白這些復雜的社會關系,與商業勢力和主導華團的人們有著直接的聯系。而分門拜師的格局,也不是現在才開始的。

       厲害關系和傳統文化一向兼合難分,然而種族關系卻在不同層面上得以升華和削弱,這是很自然的事!誰又能怪得了誰。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OWNLP&aid=109730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