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調和鼎鼐 / 靖竹
2017/07/22 07:42:02瀏覽694|回應0|推薦2

             

 

最近,女兒送的琺瑯瓷炒鍋,潔白如玉的鍋面因烹煮而變得焦赤,買個新炒鍋吧,老爺如是說。於是廚房裡又添了一個石質炒鍋,取其加熱快、保溫、不沾黏的優點,真的好用!說到炒鍋,閩南話說起來卻大異於普通話,因為閩南語中包含了眾多古語,許多用具都沿用古代的名詞,最具體的莫過於這個廚房用具炒鍋、煎盤,時至今日我們仍然稱它為「鼎」,多麼古意盎然!

   鼎者,古代烹調食物的器具,三足兩耳;鼐者,大鼎也。看到鼎的形狀,身為現代主婦不免慶幸。想柴在青銅製成的鼎下燒,那該有多燙,盛湯取餚太不方便,倒吧!沒把手,也不方便,笨重啦!所以只能用一把杓子在鼎中調味取食。

   然而,相傳禹建夏朝之後,集天下九牧所貢之金、鑄成九鼎,象徵冀、兖、青、徐、揚、荊、梁、雍、豫等九州。從此「鼎」成了國家廟堂的象徵,想來也是,鼎原為煮食器具,民以食為天,這是何等大事,以鼎代表國家,而九鼎就代表封建時代至高無上的天子,君無戲言,一言九鼎啊!不過所謂的九鼎仍是一個鼎,並不是九座鼎,只因它是集九牧貢金鑄成,所以名為九鼎,總之,最後「鼎」從食器轉而代表國家政權,是傳國寶器;調和鼎鼐就是比喻處理國政大事,即是宰相之職責。

   宰相身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政務繁重,職權重大,國家軍事、經濟民生、財政若處理得好,那麼國富民強;選賢任能,同心同德,率領文武百官朝共同的富國利民目標前進,國家豈有不富不強的道理。所以說身為宰相要能調和鼎鼐,燴炙出一盤美味。不過,倘然以為位高權重即可為所欲為那麼歷史上許許多多權傾一世的宰輔大臣也是說倒就倒,逃不了殺身之禍。

   今天,各大機構中的CEO、總經理恐怕也就有點兒像負宰相責任的人,統理機構內務,調和人事,計畫未來等等都是不可開脫的責任。身負調和鼎鼐大任的人首要的條件是大度,度量大者自能容人,器量不夠,那把勺子怎麼在鼎中調拌?一調一拌豈不翻爐倒鼎 ?近日翻了許多歷史,看到有清一代的宰相,有人下台被殺,有人伴三代君王,那就真的就是功夫,想想光是處理官員任命、懲處就得花多大的精神?想要一個機構組織強大精進,內部人事和諧是第一,所以必須好好調,用心和!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OWNLP&aid=106914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