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追分成功火車站
攝影/文:菉菉
作文報報:L4生日禮物‧延伸創作:
親愛的,多久沒寫信了?
寫一封信給XXX,是這次的任務。
看完海角七號那七封情書,妳是不是也發現創作與生活的密不可分?
加油,寫一封信,給你心底的那個人吧!
收信人:XXX
地址:幸福路
寄信人:真心
郵票:永恆
範本:
資料來源:http://www.nownews.com/2008/10/06/11490-2345958.htm
台灣來鴻/《海角七號》:一封給台灣的情書
(2008/10/06 16:01)
BBC中文網台灣自由撰稿人/吳燕玲
一個發生在台灣最南端墾丁的故事,一群沒什麼名氣的演員,一個沒拍過電影的導演,但是電影《海角七號》上映以來,票房已突破二億台幣。
近年來華語電影在台灣票房超過二億元的,只有周星馳的《功夫》與李安的《色戒》﹔魏德聖這個沒有念過一天電影課程的台灣新銳導演,卻創造了台灣國片的傳奇。
看完電影,心裡暖暖的
當然《海角七號》並不是一開始就受到矚目,就像許多小成本的電影一樣,它上映之初每天的票房金額不過數萬元,少數人抱著捧場的心態走進了電影院,散場之後殘留在心頭那份暖暖的感覺,促使許多人在網絡上裡留下了感想。經由網友間的相互傳播《海角七號》好評如潮,媒體注意到這個現象,便接力賽似的開始廣泛報導,造就了現在的熱度。
《海角七號》會受到歡迎不是沒有原因的,它的題材豐富,雖然是以七封跨越了六十年的情書貫穿整部電影,串連起二個不同時代的愛情故事,還延伸出台灣各個角落裡的小人物,其實心裡各自懷抱著一份對音樂的夢想,他們遭遇挫折忍受衝突,但還是努力地破繭而出。更有趣的是,這部電影反映了台灣多元的社會,有失意的樂團主唱、有單親媽媽、有為業績打拚的推銷員、也有看起來像黑道大哥的代表會主席……從閩南人、客家人到原住民,這些人彷佛是生活在我們四週,雖然有著許多小奸小惡,但沒有一個是壞人。
從對白中,找到心裡想說的話
於是有人排了三次隊還買不到票,有人一看再看仍細細品味影片中傳達的訊息,許多人看完之後最直接的評語都是「看的時候從頭笑到尾,看完之後鼻子卻酸酸的」每一個觀眾也從不同的對白中,都
找到自己心裡想說的話。
所以台灣媒體歸納《海角七號》之所以能打動台灣觀眾的心,最重要的原因是現在台灣社會似乎太苦悶了,特別是從媒體所呈現出來的台灣,前總統貪污、現任總統無能、經濟成長率下滑、人民勒緊褲腰帶,連吃東西都要擔心毒奶危害健康,但是台灣真的有這麼負面嗎?
真實的台灣絕對不只是這樣的面貌。真實的台灣,存在著許多為了完成夢想而默默地耕耘的小人物,台灣各個鄉鎮中,都有清晨五點就起床用心烹煮食材的小吃攤老板;也有默默在山上不畏艱難,下定決心養大七個孫子的水蜜桃阿嬤﹔還有捐出所有獎金,四處尋覓有潛力小學生加以培訓的退休舉重國手……,就連受到全球華人矚目的選秀節目「超級星光大道」,也都是因為那一群愛唱歌的年輕人是那麼認真地付出、學習,才會如此打動人心。
真實的台灣,濃厚的生命力
《海角七號》的導演魏德聖何嘗不也是一個為了拍電影的理想,而義無反顧的小人物?在《海角七號》以前,他為了拍《賽德克巴萊》---一部描述霧社事件泰雅族人抗日的史詩型電影,四處拜訪片商、金主卻吃無數次閉門羹,因為他不是李安,沒有人認識他,但是他沒有放棄,反而採取轉進的策略,先拍攝《海角七號》告訴世人,他有能力拍出叫好又叫座的電影,《海角七號》等於也是他完成《賽德克巴萊》前投石問路的一張名片。
魏德聖說,「我一直覺得台灣這個地方有很濃厚的生命力,台灣這個地方就是缺乏一個集體的共識而已,只要這個集體的共識起來以後,那個生命力的強大是無法想像的」而《海角七號》正是他寫給台灣的一封情書。
(BBC中文網2008年10月3日刊登)
菉²說說話:
![](http://photo1.9you.com/pic/userphoto/23/93/2037042393/cvac1191419152.jpg)
同步連播:http://www.wretch.cc/blog/butterfly2/1330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