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五月花蓮台中際遇
2009/06/21 09:31:45瀏覽1481|回應1|推薦32

在去獅潭前,我與女兒們陪父親去了趟花蓮,父親是去訪舊思昔,因過去曾駐守于花東縱谷,女兒們是去尋根,因為這是媽媽出生成長的地方。隨後,我們還去了埔里與東海校園。

花蓮山水美景不必我來描述,就以這次我們見到超多的旅遊大巴來看,可證明早已是國內外知名。我們照了一些美人與美景,的確是賞心悅目,兩個女兒是首次來此,當然覺得新鮮,就選幾張較為特殊的景象,刊登於此。上圖是宜蘭外海的龜山島,在火車上照的。

我們住在花崗山頂三晚,就在卅多年前女兒媽媽的老家附近,所以能走過時光隧道,稍稍體會一下媽媽teenage時的生長環境,當然整個大環境已變,原來的花蓮師專宿舍早已拆除。


(遠望花崗山頂與海濱,媽媽曾在此度過他的teenage)


(明禮國小,媽媽曾在此唸過書,後來的住家,就搬遷到對面的老師宿舍)


(媽媽以前曾住在此巷對面的師專宿舍)

去太魯閣前,我們先去七星潭海邊,海灣真美,女兒們本來躍躍欲試,想去游泳戲水,但導遊說此處沒救生員,曾發生意外,不宜下水。




(只能望洋興嘆?)

在Taroko,我們走過燕子口、九曲洞、天祥、長春祠等處,山河確實壯麗。




(認得這幾個大字麼?)




(走不動了,姊背妹)

在長春祠時,有某大學研究生,在一大群陸客、台客推擠中攔著我做調查,他問我的觀感如何?我告訴他,太魯閣公園與中橫公路之美,四十年前我花了六天時間曉行夜宿,徒步穿越時,就體會到了,那時,猿鳴鳥語處處可聞;如今,天賜山水依舊淋漓雄偉,美好創造仍頗具特色,但是我問他:現在是不是太喧嘩熱鬧了,連你我的問答都聽不清楚?請問要怎麼才能找到原有的空曠清淨呢?



此次東部三日行程,我們還去了秀林鄉銅門村景緻特殊的慕谷慕魚。在銅門電廠前,父親告訴我四十年前,他曾到電廠參觀,並視察此地駐防部隊;也曾在溪谷底的文山溫泉泡過湯(在秀林鄉,但不在銅門村),導遊告訴我,他一定有點什麼關係,否則是進不去的,但如今電廠仍是閒人免進,而文山溫泉已經封閉數年,就算有關係也去不成了。

慕谷慕魚(Mukumugi)是緣自太魯閣族的譯音,這裡的太魯閣族人,用他們的語言頌讚這片世外桃源。









幾年前,慕谷慕魚居民凝聚共識宣布護溪,一同進行生態廊道的規劃與施工。居民們更自發性地成立巡守隊,肩負起護溪的重責大任,因而打造出一遍新天地,塑造家鄉成為溯溪、古蹟巡禮與生態旅遊的好地方。





這裡山路婉延,風景秀麗,有流水的柔情,有巨石的堅毅,碧綠的潭水,引得兩個女兒一躍而入,享受了一個時辰的清涼山泉,我和父親則在巨石上歇息,品賞山水。目前因為有入山人數的限制(上午三百人,下午三百人),入山必須取得銅門派出所簽發的入山證,因此這兒可比長春祠安靜多了。游完泳,我們在路旁小店品味一下當地的木屑烤地瓜與蔴薯,微雨中別有詩意,父親在此雖滑了一跤,卻顯得相當高興。

結束了花蓮之旅,我們坐台鐵轉高鐵,半天之內趕到台中,以前在東海一起任教的同事游老師來接我們,與他們團契去埔里,參觀酒廠、紙教堂、與桃米社區。酒廠展示廳有好吃的各色產品可試吃,每一樣都帶點兒酒味,我們不但吃飽了,還都帶點兒酒意。離開後,我們就轉往附近的桃米社區,去看看與東部冏然不同的中部鄉村。





南投埔里桃米社區以有機農業與多元生態出名,在大地震後浴火重生,開啟了新生命。約四年前(2005),社區湖畔來了一座神秘的教堂,這座名為Paper Dome的教堂,是台灣第一座紙建築,它曾在日本神戶撫慰無數阪神地震災民,如今落腳埔裏展開生命的另一頁。



紙教堂原是一九九五年阪神大地震之後,為燒燬的神戶鷹取教會所設計,以五十八根紙管做主結構,搭成橢圓形的新鷹取教堂。這座紙教堂便於拆卸、移動與重建,符合環保概念。

十年後,紙教堂功成身退,並在新故鄉基金會的推動下,將五十八根紙管運到九二一大地震災區埔裏桃米生態社區,並在紙教堂旁再設計一棟象徵台灣精神的新故鄉見學中心。


(見學中心旁的淺水池,設計頗為特殊)


(這教堂另有一特殊風格,它不是封閉在牆裡的,它是個開放空間,訪遊者可在教堂內與教堂外的自然生態一起頌讚,體會造物者的美意。我問游老師,是否有教會在此敬拜讚美?)

我們到達時已是黃昏,穿過狹小街道,來到教堂邊,稻田、水塘、與山坡地已是蛙聲處處,在都市裡耳邊充斥著吵雜的車聲、空調聲、喧嘩聲,在此能聽到田野原音,耳根雖然還是不清靜,卻是十分悅耳。

據農委會資料顯示:台灣有29種原生蛙,其中22種可在桃米社區找到,為何這裡可有那麼豐富的蛙類?可能是因為:高度適中(400-800米)、具備多樣性環境(如溼地、小溪、山林、農田等)、未受到過多人為破壞、農作也未過度施加化學品等。

離開埔里,次日我們走訪東海,舊地重遊,因過去在此任教,大女兒也在此唸過兩年附小,他想看看童年走過的校園與宿舍。


(仿唐風格的文學院一角,媽媽大學時曾在此出入研習)


(這座建築的風格,顯然與埔里Paper Dome不同,堅硬的石牆隔開了內外。)



女兒們還在鳳凰木上,看到脫殼的蟬,鳳凰花與蟬是校園入夏的勝景,廿年前蟬的數目是很多的,不知現在經過多年建設後情形如何了?




圖與文//沙塵豹 6.20.2009





(我們在東海新音樂系館遇到創系系主任Dr. Rose,他特別讓我們看看新的演奏廳,這是他期盼了一輩子的成果,二女兒在大學輔修音樂,藉此登台試彈一曲。)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ternalGreen&aid=3061980

 回應文章

時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會蓋房子的是不是
2009/06/22 08:58
那個紮馬尾的?
沙塵豹(EternalGreen) 於 2009-06-22 12:16 回覆:
是的,他現在也做些「綠建築」設計,年底可能要去南美作義工了。他似乎對紙教堂特別喜歡,可能因那邊的整體環境淳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