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07/21 05:52:52瀏覽446|回應0|推薦1 | |
習近平用人只用熟人,只用自己人,就可以看出,他極度缺乏自信。 這種缺乏自信,也證明高層之間,還在鬥爭當中。 高層每次接班帶來的政治不穩定,證明這種制度,或是這種「缺乏制度」不是一個大國崛起之道,因為個人的安危,影響國家的安定,大國的安定影響世界的安定。 用圍堵中國的方式無法帶給世界安定,只有寄望中國的自由民主,或是讓中國「建立起穩定的政治秩序」才有可能。 -- 普丁在2012年回任總統,回任是透過選舉產生。而選舉之前,其實聲望還蠻高。 在回任之後,反而聲望、支持度大跌,進而產生了政權危機。 兩年之後的2014年,併吞克里米亞,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 普丁的政治合法性基礎,一向是「妖魔化美國」以及「挑戰美國所領導的國際政治秩序」。 另外就是俄羅斯的民族主義。 -- 當我們思考「台灣會不會成為今日的烏克蘭」之前,應該思考未來【台灣會不會成為2014年的克里米亞】。 2022年希望自己連任的習近平,除了想要展現自己的政治包袱,恐怕還有趕鴨子上架的因素。在缺乏制度化的權力交替,習近平的連任根本就是生死存亡之戰,所以要避免自己成為當年的薄熙來,就只能爭取連任。 鄧小平的智慧就在於言必稱毛澤東,從來不會公開翻牌,自己也就能保全。 當2022年習近平續任成功,他所面臨的情勢,就和2012年的普丁很類似。 對外征戰,是轉移焦點國內政治鬥爭的方式,發動「台海戰爭」也讓自己成就大業建立合法性基礎。 台灣最危險的時機,恐怕不是2022,而是2024。 -- 中國的言論,慢慢和普丁的「挑戰美國所領導的國際政治秩序」接軌。 開始用「碰瓷」的方式來動員自己的小粉紅。 基本論調是美國先圍堵,不安好心的對付中國,所以我們(中國)要提防、要反抗,要制止這種圍堵。 整篇演講的關鍵字就是「我們」,這就是一種民族主義或國家主義的動員。 -- 美國的政策要很小心,台灣的領導人更需要掌握這種關係,避開這種「我們」和「他們」這種思維,而非『與美國共舞』。 你『信賴台灣』嗎? 我不信賴! 因為這就是習近平的「到普丁之路」。
|
|
( 時事評論|國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