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米爾斯海默 對台海戰爭的看法
2022/12/28 10:58:18瀏覽312|回應0|推薦0

天下雜誌最近(2022-12-20)的訪問:
《美國棄台論大師米爾斯海默 為何改口「不要放棄台灣」?》

米爾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是一個政治學者,不是一個政治工作者。

不過他自稱為現實主義,是馬基維利的信徒。

馬基維利寫的文章,是給君王看的,是學理也是建議。是「術」不是「學」。

從這個角度看米爾斯海默,就可以了解他在說什麼。

--

  • (過去)美國奉行了非常愚蠢的外交政策,我稱之為「自由主義霸權」,推動他國成為民主國家,使得美國陷入了各種麻煩
  • (現在)與中國打交道,美國正按照現實主義的要求行事:
    • 拋棄在單極時代對中國採用的接觸政策
    • 對中國更強硬

他從來不認為,美國可以改變中國,利用相互依賴來建立安全體系,他認為不會成功。

例如像 湯姆斯弗里曼所說的【沒有兩個有麥當勞的國家會打仗】這種理論,米爾斯海默是從來不信的。

我不贊同米爾斯海默的觀點,原因是過去美國並沒有建立相互依賴,或是在依賴中建立互信。而並非接觸策略不行。相反地,要美國來接觸,不如台灣來接觸,而台灣來接觸是有效果的。

台灣自己民主制度的實施經驗,不能證明民主政治的優越性,才是最大的破口。而這種破口,是由於民主運動帶來的進步主義,被台獨運動傷害了。台灣的安全障礙,部分來自自己。但是後果是造成了全球化企圖影響中國的策略的失敗。

另外自由主義霸權,和普世價值,也不完全一樣。美國很多扶植的「民主國家」後來都貪腐,包括成功的國家,像台灣和南韓,都有貪腐的問題。

--

  • (過去)人們總是反駁,正常人不會發動戰爭,因為等於殺死會下金蛋的鵝。
  • (現在)我們反而看到,經濟正是美國和中國的主要摩擦點,經濟的相互依賴非但沒有促進合作,反而刺激了安全競爭
    • 到了2017年左右,中國經濟高速成長,普丁矢志恢復俄羅斯榮光,中、俄以大國姿態重新出現,全球開始從單極世界轉移到多極世界。
    • 更關鍵的是,美國和中國開啟一場激烈的安全競爭,準確地說,「新冷戰」已開始。

美中的經濟依賴,並非雙邊依賴,而是單方向的依賴,美國放棄製造,放棄生產力的提升,從數字上,認為外包才是生產力的提升,這種作法更進一步的造成了依賴。

全球從單極走向多極,這種觀點,忽略了「中國崛起」的意義。是變成了G2,而非多極。

中國崛起是屬於必然,是可以預測的。

美國的衰退,才是意外。其中經濟上過度保護主義,讓經濟失去了競爭力。

用消費來帶動成長,而非投資,本身就有問題。

--

如果台灣落入中國,而美國什麼都不做,這會對美國在東亞建立的同盟產生巨大影響。從日本、韓國、菲律賓到澳洲,肯定會對美國的安全保證大幅失去信心。

美國及其盟友致力把中國軍力留在第一島鏈內,要能做到,台灣在地緣上扮演重要角色。

Q:面對大國競爭年代,你對台灣有什麼建議?

A:盡可能地靠近美國,確保美國為台灣提供安全。但同時,也要確保不做任何不必要的事激怒中國,比方說,如果台灣不再維持現狀,中國可能會攻打台灣。

Q:這聽起來很矛盾,台灣與美國走得更近,北京往往因此憤怒?

有人喜歡比喻,台灣就像冷戰中的柏林,但這是不對的。從民族主義的角度來看,蘇聯對柏林並不關心,不認為柏林是神聖的領土。其次,從安全和軍事競爭的觀點來看,美國完全明白,它不可能保衛住柏林。

但台灣是一個不同的故事。台灣所處的位置具有戰略意義,【美國希望確保台灣與美國保持同盟】。如果中國征服了台灣,將是美國非常重大的戰略損失。

他明明知道台灣和美國走得更近會激怒中國,但是卻又要台灣和美國走的更近,但又要台灣不激怒中國。

其實重點是「台灣落入中國」,而美國不能「什麼都不做」

如果台灣人認同中國,願意融入中國,那就會對美國在東亞的地位造成嚴重的影響。

這個角度來看,他和中國的那些策士們,對大局的看法是類似的。

金燦榮:「未來五年是中美關係的關鍵五年。第一,未來五年是中國趕超美國的五年,你趕超的時候,對方反應一定是最激烈的;第二,未來五年很可能是台灣問題爆發的五年,台灣問題是中美關係中最重要、最敏感,最具有爆炸性的問題。這個問題,未來五年會爆發。

對美國而言,【中國和台灣的對峙】是維持現狀的基礎。現狀是台海對峙,美國可以介入。

而【台灣和中國走的更近】是改變現狀。

如果現狀真的會改變,對美國而言,一場戰爭,而讓美國介入,會比「和平統一」對美國的威脅要小。

--

米爾斯海默提出的策略,沒有長遠的可行性,除非一場戰爭,中國一夕回到解放前。

金燦榮提到的中國的對應策略,反而比較現實,「把自己國內做好」很重要,把國內搞好的關鍵是「搞好經濟」。

我對金燦榮的看法是,搞好國內能夠避戰,但不能帶來世界和平與長治久安。

中國國內處理不好,就會用對外擴張來轉移注意力,才能維持政權。

習近平現在的新的領導班子,明顯能力不如上一屆,而且多半是聽話的人,缺乏擔當以及獨當一面的勇氣,是不可能又什麼偉大的作為。這時候需要安撫人心,但是團隊中缺乏像溫家寶這樣的人,無法取得人民的信任感。

而這些自己為是台灣通的人,反而容易誤判,因為自己的立場思維,可能偏頗或者是過時。

能夠帶來中國以及世界的穩定的是中國的權力下放。

並且回到改革開放,願意將經濟成長的成果與世界分享,這是習近平以及他的團隊,做不到的。

台灣未來必須要有【能夠與廣大中國人對話】的領導者。

賴清德如果上位,會是台灣的災難。

 

 

( 時事評論國防軍事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ylanW&aid=177947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