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到"春夏秋冬"的編導張明玉童學(岡山), 其人聰明, 會識人, 有膽, 有決心, 有毅力, 觀察敏銳, 心思細膩, 有"雖千万人吾往矣"之氣魄, 文采, 專業, 敬業, 敢開創, 敢接觸, 能謀斷, 能應變....., 常想她如是個軍人, 定是將帥之才. 雖身為女子, 亦能大刀闊斧粗細兼顧.
先從訓練劇中演員說起, 要將從四歲至七十多歲的好幾十人個個入戲就是個大工程; 還要將這批業餘的會在舞台上走位又是件大工程. 舞台劇不像電影及電視, 不行就NG, 所以壓力極大. 張明玉真做到把著手教還親自示範, 一遍一遍的磨, 威嚇利誘十八般武藝全使了. 好容易正式排演, 許多演員音量不夠, 再重來.
例一: 一個二十多歲的女孩演"秋"裡六,七十的田翠玉, 就硬是給磨出來的產品.
例二: "夏"裡田翠玉, 鄭瓊在練習時連摔十八次, 僅為在舞台上摔對了位置, 還要被觀眾同情認同. 該演員參加演出的背後故事已是一個戲, 在張明玉一句"在那跌倒就在那爬起來"激發出其潛能, 成效有目共賭, 都被感動得哭了一脫拉褲.
例三: 某女演員練到做夢呼叫"夏炎海, 夏炎海,.....", 次晨, 他老公問夏炎海是妳什麼人? 最近你怎麼老在夢裡呼喊他? 連做夢還不忘背台詞.(待續)
| | |
|
|
| 文 靖 北28孝 - Oct 9, 2009 Viewers | Reply to this item | 如何能將中國近百年的歷史溶入一部兩小時的舞台劇能讓觀眾接受又被感動, 情節緊湊不繁瑣又交待清楚, 悲喜交錯而不沉悶, 從故事始於構思到演出完成, 又是一件艱鉅的工程. 張明玉以田翠玉的一生及一株老樹為主軸將整個故事平舖在大眾面前, 讓觀眾的情緒被劇情牽引不能自己. 這艱鉅的工程張老師完成了.
記得張明玉在排戲時和我們講的一句話: 自己不被劇情感動就無法讓觀眾感動. 演華俊山, 夏曉紅, 田翠玉的男女演員個個下戲都哭得激動不已, 我在後台是看一次哭一次. 許多觀眾在台下更是哭得稀里花拉.
她還糾正我們一個觀念: 在台上你們是演給對手看, 不是演給觀眾看, 觀眾的情緒是被台上帶動的. 這讓我們在台上的互動有了大改進而彼此又能帶對方入戲.
戲落幕了, 有人說: 演戲的是瘋子, 看戲的是傻子. "有幸"的是我們既瘋又傻, 難得糊塗. 那株老樹看盡了悲歡離合, 盛衰興替, 改朝換代, 春去秋來. 只有它依然訖立, 生生不息.
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之詞曰: "滾滾長江東逝水, 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成空. 青山依舊在, 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 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談笑中." 我願用句戲詞畫上句點: "雖然我們都必須向前看, 但人這一生, 有些事是無法不回頭啊." 張老師, 張明玉童學, 我們以你為榮. | | |
|
|
生平第一次被人這樣誇,很不好意思的啦!臉紅啦!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