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0/17 12:22:31瀏覽2563|回應59|推薦4 | |||||||||||||||||||
衛生署訂於10月16日、17日兩日邀集國際專家來台召開「三聚氰胺食品污染管制措施國際專家會議」,涂醒哲為避免專家淪為替中國大陸食品、更改現行對三聚氰胺檢驗方式背書的會議,即使不受邀請被外界冠上"不請自來"之名,仍堅持以立委、專家身分出席,代替全民監督這次會議。 涂委員基於監督把關之責,持續關心「三聚氰胺食品污染管制措施國際專家會議」的相關資訊,發現這次出席的專家多數是奶品輸出國的出口部門官員,甚至還有法國駐中國大使館官員與會,中國是這次毒奶粉的污染源,衛生署竟然邀請駐中國的法國大使館官員出席,難道在中國極力淡化毒奶粉衝擊的情況下,這位身兼駐中國外交官身份的代表能不考慮到中國的觀感與壓力而謹言慎行嗎? 各個乳品輸出國無論訂定了什麼樣的標準,只要它們本國的奶品足以供應絕大部分的國內需求,且它們國內的廠商不像中國商人那樣黑心、用三聚氰胺來摻假,那麼對他們的國民而言自然影響不大,就算訂定5ppm的標準,只要乳品自給自足的國家沒有摻假行為發生,相信這些國家的民眾也不會因為5ppm這樣的量值而反彈。然而台灣本土酪農業並沒有那樣豐盛的產乳量,且台灣與中國近在咫尺,貿易關係又相當密切,無論是進口其他鄰國採用中國動、植物蛋白質原料所製成的加工品,或是直接採用中國動、植物蛋白質原料在台灣本國加工製造的機會及普遍率都遠遠超過其他各國,在現行各項食品缺乏原料產地標示的情況下,已經不光是禁止中製奶類食品就能帶來安全(譬如民眾因為看見是馬來西亞進口的餅乾而感到安心,但實際上還是有可能採用了中國的原料或半成品,可別忘了中國是聞名的「世界工廠」。) 所以當其他各國已經漸漸不再傳出有三聚氰胺污染食品的案例時,最近台灣竟然都還有超過他國所界定的2.5ppm量值的進口食品出現,台灣可以說是中國以外受害最大的國家。 如果三聚氰胺被考慮到可能是環境背景值使然的話,為何用同樣精密的儀器卻驗不出絕大多數非中國原料的奶類產品含有三聚氰胺?難道只有中國的「三聚氰胺背景值」才會有超過0.05ppm的情況嗎?倘若並非如此,絕大多數合格的各國乳製品難道均可不約而同地自外於這個所謂的「背景」?既然不合格的乳製品是特定少數,污染來源又可以說是完全來自中國,為何要犧牲絕大多數良心廠商的權益去配合不合格的廠商?如此一來豈不是鼓勵廠商作弊、劣幣驅逐良幣嗎?公平正義又何在?如果這樣的「背景值」只適用中國,為甚麼台灣要捨棄純淨的食物而去「配合」中國的「背景值」?台灣究竟是要跟國際接軌還是要跟中國接軌?歐盟基於保護國內酪農業的理由,原本就不接受中國的奶粉,而且各國或鄰近國家已經擁有豐沛的產乳量,用不著使用中國的乳品,所以這次毒奶事件對歐盟的衝擊實在遠遠不如台灣來得大。 倘若如部份專家猜測是早在製造動物飼料的階段就摻加了三聚氰胺所造成的「背景值」,難道就可推斷是「非人為添加在乳品裡」而接受?難道將三聚氰胺添加在乳牛飼料中是被國際各國接受的嗎?這豈不是本末倒置嗎?先前美國狗飼料用了中製原料(同樣被摻加三聚氰胺)造成許多寵物死亡,這件事不也受到國際譴責嗎?食品中驗出非屬食品添加物的三聚氰胺原本就不被允許,即使是台灣的魚飼料也不會允許含有三聚氰胺。中國在毒奶事件中受害的嬰孩數量已超過五萬人,正是有史以來最大的三聚氰胺人體試驗,如果能針對這些病例作完整的流行病學研究,必然有助於瞭解三聚氰胺對人體的危害。 中國黑心食品頻傳,台灣該花費更多成本防範的是來自中國的污染,而不是為了擬定一個不激怒中國的食品安全政策而煞費苦心。如果有其他國家願意接受被驗出三聚氰胺值小於2.5ppm但高於0.05ppm的奶粉,相信那些廠商也會樂於將特定生產線的產品轉而銷往這些國家,衛生署又何必替廠商擔心而欲言又止呢?要讓人民安心的話,應該作好把關的工作,而不是以「用HPLC驗不出來、人民不知道就不會擔心」的作法愚弄民眾。為了有效分配檢驗資源,統整檢驗結果避免過度多重檢驗、要求進口食品均需檢附主要原料產地的資訊,先針對含有中國原料或製造過程曾經由中國工廠加工的進口食品作管控與全面檢測才是正途。 本次與會代表中,受害的數十個國家中竟無一代表出席,就連相對受中國黑心食品傷害較重的日本及韓國都未有代表出席,偌大的日韓二國竟完全找不到一位能出席的專家學者,想來也是一件怪事,不免讓人質疑衛生署避重就輕,此次會議的目的是否衛生署為了復辟2.5ppm與中國接軌而召開呢? 以下是國際專家名單:(請點選法國代表,可連結至中國網站)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