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12/05 17:15:16瀏覽1097|回應1|推薦2 | |
太極拳淵源於易理、取法於中庸,融會剛柔陰陽變化之理,今門派與功架長短雖多,但其原理完全無異,故無須有門派之觀念,而應注重師授之精粗深淺,恩師 曼公為傳授普及起見,經將原來108式之拳架削繁就簡為37式,今海內外練習鄭子37式者以數十萬計,欲學本套精簡雙架,必先練好37式,奠定體用良好基礎。斯套拳架體用兼顧,俗云:稀為貴,所以每式必須口授心傳並須點竅,加以自己揣摩,深入悟徹,勤練不輟,於體用始可收其宏效。 嘯洲有不能自己之言,願與諸同好一吐焉,打手歌云:「入門引路須口授,功用無息法自修」。足見自古武術不能無師自通,凡享譽於一時一方者,無有不出自名師之門。師授之餘,再憑堅恆與毅力,從一定之方針鍥而不捨,始終如一,正所謂:「有志者,事竟成」;雖云莫測高深太極拳,只需按步就班,於精簡原則下努力,絕無不成也,願我同道審慎焉。 今另恭錄恩師 曼公「體用歌」,俾使學者,有途可循,以匡正軌,而收事半功倍之效。體用歌云:「太極拳,十三勢,妙在二氣分陰陽,化生千億歸抱一,歸抱一,太極拳,兩儀四象渾無邊,御風何似頂頭懸,我有一轉語,今為知者吐,湧泉無根腰無主,力學垂死終無補,體用相兼豈有他,浩然氣能行乎手,掤、履、擠、按、採、挒、肘、靠、進、退、顧、盼、定,不化自化走自走,足欲向前先挫後,身似行雲打手焉用手,渾身是手手非手,但須方寸隨時守所守」。並希同道深入參研自有得。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