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07/07 10:37:36瀏覽372468|回應0|推薦0 | |
我們的腸道內有一場戰鬥相當的持久,打從出生開始,在我們腸道內不同微生物群落地盤的搶奪之間的。時時刻刻不停歇, 研究指出,這些微生物產生的結果可以左右我們的健康,腸道內有益菌如果數量大於有害微生物,就能有效抑制有害細菌的生長。若情況相反則人體就容易受到壞菌侵襲,導致腹瀉、發燒、拉肚子、甚至引起身體其他毛病。
因此,醫生建議若腸道菌群易受到干擾,則必須補充益生菌。 問題是市面上品牌那麼多種,到底是什麼牌子的益生菌才真的對人體有益? 在思考這個問題之前,讓我們看一下益生菌到達胃之前必須通過多少個嚴格把關。 畢竟,益生菌是要活著進到腸道內才有作用,但益生菌相當嬌小且脆弱。 有很多外在環境因素,使其難以到達腸道。
導致益生菌失去活的因素首先,得要先看製造過程,從培養、製造過程、上運輸鏈平台、包裝,直到最後出現在貨架,或者消費者家中。 這種漫長的運輸過程如果一個環節沒處理好,對於益生菌就是一種傷害。 要能確保全程低溫處理,如果使用一般貨運方式運送,在運送途中的道路上高溫就有機會成為殺死益生菌了。 因此對於產品首要要求就是要低溫運輸,如果產品是液體或半固體益生菌產品,對於溫度要求將會更加嚴格,必須保證2°C以下低溫保存。 消費者保存也較不易。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益生菌的技術不斷改進,有一些廠商號稱用了一些技術來打破了過去只能在低溫下儲存的益生菌環境,能讓它們放置在一般室溫環境中。不過這些技術如何,能耐室溫幾度?保存多久?目前市場缺乏一套公正的驗證機制,就有待消費者來考量了。
胃酸對益生菌的破壞作用。在正常情況下,胃酸的PH值為0.9至1.8。這種酸度對於脆弱的益生菌幾乎是一種絕對的傷害。當然也是有不怕胃酸的菌種,只不過這類的益生菌需求可能不同,也可能不是我們身體所需要的,所以一些廠商選擇變通的方式,將益生菌加到一定的數量,並教導消費者在空腹胃酸最低的時間點吃下肚。透過一定數量的益生菌選擇在低胃酸時間點食用,讓它們能以一定的數量(數量為1~2百萬單位為最佳)即使遭受胃酸破壞,但仍有一定的數量能順利進入人體的腸胃,最終在腸壁中定殖並在發揮作用。
那一定有人問,為什麼數量不能多一點能,幾百萬不夠就加個幾千萬?那是因為菌類有在腸道內定殖習性,也就是爭取地盤,如果一次進入過多,相互爭取地盤,反變成自家人打自家人的情況,那吃下去的益生菌反而會降低原有的效果。
就算益生菌最後,定殖下來就可以了嗎?不,還有另外的關卡在等著它們,只不過這次跟個人比較相關,個人的飲食習慣,如偏重油質、肉類、菸酒、熬夜、壓力等等,都會影響到腸胃的健康,從而導致益生菌減少,而益生菌的減少又會使腸道健康陷入菌群失衡的問題,恰巧,重油、重鹹肉類愛好者,剛好這些食物是壞菌的最愛,益菌變少壞菌增加,這二者的相互影響,形成惡性循環。
這也說明了,益生菌對人體腸道健康的幫助,因此平常就可補充益生菌來維持腸道健康,而當腸道出現問題,補充益生菌也成了現在手段之一。
|
|
( 休閒生活|生活情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