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杉林鄉新莊村)小份尾採荔果的初體驗
2010/06/14 12:47:22瀏覽627|回應0|推薦9

(圖說:小心別讓蚊仔抬走!採荔果,需要全身裝備。)

在台灣,大部分人應該都吃過荔枝果,但縱使近年來農業觀光的採收體驗盛行,曾親臨果園、採過荔果的人,相較之下恐怕也會少了許多,更不用說,抱著想要認識社區的心情去採荔果的人,可想而知那就真的寥寥可數了。不過,鮮事就讓旗美社區大學的幾位夥伴們遇上了,在睡眼惺忪、罕見早起的清晨裡,透過與果農交工、邊採邊吃的勞動時光,我們展開了到小份尾採荔果的初體驗與再學習之旅。 

首先是採荔果時的穿著裝備。沒到過果園的採收者大概無法想像,為何只是採個荔枝,但最好還是從頭到腳要全副武裝,把斗笠、洋巾、袖套、手套、長褲、雨靴都穿戴齊備,最好還在臉上、耳旁、頸後都塗些防紋液。出門前,從小就有做農經驗的媽媽,還特別叮嚀著:「小心,別讓蚊仔、日頭給抬走!」。而農夫們還是各自有法寶,有的在裝荔枝的籃子上掛著蚊香;有的則選擇穿著淺色的衣服;還有的甚至好像練就了一身百蚊不侵的厚皮功,逼得蚊子只能專挑我們(家慧)下手。來到果園後,在農友陳先生及舉琇姐的示範講解下,我們才搞清楚要怎麼採荔果!園主陳先生拿著鋸子爬到樹幹上,不到一下子荔枝連枝帶幹就被拖到我們眼前了,而我們大概就是所謂相形見拙,還笨手笨腳折下帶梗的荔枝果,舉琇姐連忙提醒,果柄要連留長點,這樣等會才比較好整理成束,說歸說!我們有人還是會禁不起就越折越短,後來索性就邊摘邊吃了起來!

其次是荔果小卻有大來頭。據古書《扶南記》的紀錄,荔枝原名劙[1]枝,乃因採其果時,枝弱而蒂牢,需先以刀斧劙取其枝,故以為名。而又因其有著「一日色變,二日香變,三日味變,四日色香味盡去」的植物特性,唐明皇為搏楊貴妃一笑,曾從嶺南把整棵荔枝樹砍下,再以快騎驛送到長安。台灣的荔枝則由來台開墾的先民在兩百多年前引至屏東東港,一百餘年前又再度由廣東引進到新竹香山。


如今的品種約有二十餘種,我們在小份尾先後品嚐到了其中的黑葉、桂味、玉荷包,論甜度、水份及果香等各自的風味及質感,雖讓我們幾位夥伴有不虛此行
的深刻感受,不過,所謂是百聞不如一「嚐」,小份尾荔枝果的滋味還是留待您細細品嚐囉!總之,無患子科的荔枝不只果肉好吃,在漢藥上,果殼煮水成茶可解
渴,果核也有降血功能,而其所衍生的啤酒、冰品、麵包、果醋…等等食品,更是琳瑯滿目、令人大開眼界。

最後是採荔果的學習心得。「小份尾是一所學校!」,若不是荔果農的慷慨分享,我們這些社區工作者即使有心,也不會如此順利地在「有吃、有拿」的愉快
體驗中,觀察到農村勞動過程中的豐饒知識,也大概無法孕育出旅後上網指尋荔枝資訊的求知動力。而對我個人而言,最棒、最妙之處正在於這段與老農、小農一同
賣力出汗、閒談甚歡的勞動時光,褪去了我被都市生活所禁錮的心勞。農村的好,只有來體驗過,你才會知道!


註:網路上荔果相關參考資訊


荔枝啤酒http://www.wretch.cc/blog/usadvd/2119833


荔枝冰http://www.christabelle.idv.tw/archives/2882


荔枝麵包http://www.cna.com.tw/ShowNews/Detail.aspx?pNewsID=201006080277&pType0=aFE&pTypeSel=0


荔枝營養學http://km.nutrition.org.tw/contentbypermalink/ff27d5195e30d2d548256e99000f49f7


台灣農民力http://farmerpower.blog.cts.com.tw/2010/05/25/「難以忘懷的荔枝好滋味」99-05-29首播/


荔枝核之妙用http://big5.ifeng.com/gate/big5/zhongyi.ifeng.com/news/zybg/20101/39167.shtml


荔枝栽培技術http://www.kdais.gov.tw/14/var-3.htm


荔枝醋http://www.greensite.com.tw/goods.php?id=61


荔枝節http://epaper.pu.edu.tw/main.htm?pid=3&Class_ID=3&ID=4678


荔枝詩http://epaper.pu.edu.tw/main.htm?pid=3&Class_ID=3&ID=4678



 

[1] (ㄌㄧˊ)音同離字,亦即割、切之意。

 

  

(下圖一:媽媽主演的荔果秀,只有村童才有眼福)

(下圖二:採荔果的好,只有來體驗過,你才會知道!

( 在地生活高屏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inYuanWen&aid=4127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