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旗山溪暨美濃溪流域的重建觀察
2009/11/21 00:31:58瀏覽765|回應0|推薦5

上圖說:淹水已經是美濃平原不可避免的課題,接下來的問題是:我們要讓洪水淹到哪裡的美濃呢?是應該「與水爭地」或「還地於河」呢?


前言

近年來,旗山溪暨美濃溪流域可說是逢雨必淹地區,此區域是山區急流洪水開始進入平原的河階地與沖積扇平原,因此,在此活動與居住的人,必定要有「與水共生」或「與水爭地」的心理準備。過去「人定勝天」的發展思維,最後總是難逃自然力量的反擊,這次莫拉克颱風過境,美濃鎮僅中圳、獅山里受創,旗山鎮則是災情慘重。其實,河川是一所學校,有太多值得我們瞭解與學習的智識了,而更值得慶幸的是,除了災民及官方,還有一群來自全國的社大伙伴,關心河川社群的資源整合與智識網絡的建構。在災後的85天,這群伙伴結合地方團體辦理「旗山溪暨美濃溪願景工作坊」,藉由匯聚這次的災情與討論成果,為旗山溪與美濃溪流域的未來,提出中長期的行動策略。


「疏濬」真的可以防災嗎!?


面對災後滿目瘡痍的景象,中央與地方在回神過後,異口同聲地說要「疏濬」,理由是既可防災又可增加國庫財源,這樣的舉動反映出的是整個治水專業徹底的崩盤。因為,去(2008)年卡梅基颱風過後,成大解析國家太空中心福衛二號衛星所傳回的災照,發現旗山溪四德大橋附近河道原寬廿至卅公尺,因土石流沖刷,急遽變寬為兩百公尺。而楠梓仙溪流經的地形陡峻,土石流量到平原坡度變緩、流速漸緩,堆積形成沖積扇,也改變當地地質結構。換句話說,河川發生嚴重淤積土石的問題,並不是今年才有,但中央與地方官員為何去年不擔心呢?此外,今年莫拉克颱風造成旗山溪、荖濃溪、濁口溪及其支流河道更嚴重的淤積,面積甚至約達三十萬公頃,連地方首長也指出,以目前每年清淤量約五百萬立方公尺計算,至少要五十六年才能清運完成。這種規模的地形地質變化,「疏濬」真的可以防災嗎? 


如果不追究「疏濬是否真正可以防災」的議題,那麼也應該特別注意,以免在「緊急搶通」的名義下,讓疏濬活像盜採砂石,製造更大的問題。尤其是在水文、排洪量都已經改變的情況下,如何在避免影響下游橋樑安全、河床穩定或海岸流失的情況下進行疏濬,好像都未被專家學者及政府官員嚴肅看待!此外,這樣急就章、超大量的疏濬,可說是苦了合法的砂石業者,卻樂了運輸業者,不僅勢必打亂目前砂石市場的供需行情, 也可能製造更多的交通事故與問題,而既便是砂石業者願意硬著頭皮、強顏歡笑地配合疏濬政策,但是如何找到一個真正安全、面積夠大的砂石堆置地點,才是真正的挑戰,更何況因中央水保水利單位互踢皮球,竟導致高縣至少5條支流疏浚工程停擺,引發民怨、大罵要政府做什麼!看來美濃溪暨旗山溪流域的重建,不僅還沒有獲得居民的贊同,甚至連官方本身都尚未同調,實在有必要集思廣益與及早溝通。 


「與水爭地」或「還地於河」!?


有別於官員「疏濬」、「水泥工程」治水的對策,這群社大伙伴認為,面對災後國破山河在的景象,與河水共存是最好的策略。他們不僅到旗山溪與美濃溪整治現場進行實地踏勘,甚至挑燈夜談,共同對話、激盪治水的理念。而針對此次災後的重建,旗山鎮尊懷文教基金會會長王中義先生,更具體提出楠梓仙溪(含旗山溪與旗尾溪)的處理意見,強調要解決此次風災所形成的問題及未來不再造成災害,尤其是做好瞭解水文水量動向的基本功課、消除水箭讓水流因勢利導,而非一味加高堤岸,甚至破壞河岸古蹟。此外,今年恰好是美濃溪河道整治後的第一年,不僅挖寬河築高堤,其上游的雙溪河谷更蓋了大量的水泥堤防,結果市區還不是照淹不誤!根據水患自救聯盟的觀察,美濃溪歷年的淹水經驗也告訴我們,不管河道挖得再寬再深、堤防築得再高再厚,其實只是不斷地改變淹水地區的位置。既然淹水已經是美濃平原不可避免的課題,接下來的問題是:我們要讓洪水淹到哪裡的美濃呢?是應該「與水爭地」或「還地於河」呢? 


比較官方與民間災後對水患治理所展現出的不同觀念與行動後,筆者認為民間透過討論與願景的操作,有助於社區重建的培力與發聲,更是形成有效之水患治理的關鍵步驟。因為在全球氣候變遷的年代中,水患意識永遠比治水工程來得更能避災。旗山溪暨美濃溪流域的重建,只是災後眾多河川治理的一環,我們見識到有別以往的水治理哲學與行動,也期待在救災時表現難看的政府,重建更應痛定思痛、將目標放在長治久安,切莫「只怪雨量,不究災因」,一味地重蹈「犧牲自然、成就治水無效工程」的覆轍。 


 下圖說:至少要五、六十年才會完成的「疏濬」真的可以防災嗎?如果不追究此議題,那麼也應該特別注意,以免在「緊急搶通」的名義下,假疏濬、真盜採巨石喔!

( 在地生活高屏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inYuanWen&aid=3516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