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7/26 15:15:18瀏覽4766|回應15|推薦125 | |
◎《莊子。內篇。逍遙遊》補註&語譯[上] ~民國106年〈2017〉07.26: 〈編按〉: 一、《莊子。逍遙遊》文長,茲分上、下篇貼文。 二、附註或引西晉。向秀、郭象《莊子注》參考。 〈以下簡稱「郭象《莊子注》」〉 三、酌加[附註]聊供參。如有未詳之處,祈諒。 四、附《漢川草廬》語譯併參~簡潔暢達不另譯。 http://www.sidneyluo.net/d/01.htm 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③。南冥者,天池也。 北海有條魚,牠的名字叫作鯤。鯤之巨大,不知道有幾千里。當化成為鳥時,牠的名字叫作鵬。 鵬的背,不知道有幾千里;奮力而飛時,牠的翅膀就像垂掛在天邊的雲。這鵬鳥,當大海運起風時就遷徙到南海。那南海,是天然渾成的大池。 阿根廷巨鳥想像圖〈中國評論〈網路分享〉〉 = = = = = = ①北冥: ~極北之海洋,簡稱北海。古傳說中或古人意識中,處世界之極北方,為陽光所不能照及之黑黝大海。 北海所指有多義: ⑴北冰洋~亦名北極海、北大洋。中國元代疆域橫跨歐亞大陸,時稱北冰洋或北極海為北海。 ⑵大西洋の北海~為大西洋之一部分。位於不列顛群島、歐洲大陸和斯堪地那維亞半島之間。 ⑶鄂霍次克海~唐代稱為北海或少海。乃西太平洋之陸緣海,位堪察加半島以西,千島群島以西北,北海道島以北,庫頁島以東。 ⑷渤海~渤海古稱滄海、北海,係中國內海。位於遼東半島和膠東半島之間。 ⑸貝加爾湖~位於俄羅斯西伯利亞南部。古中國稱貝加爾湖為北海;史載蘇武牧羊地點之一。 ~《莊子。逍遙遊》所言「北海」,因其下文提及巨魚「鯤」〈可能是上古藍鯨祖先〉,故應指浩瀚足以容納巨型海洋動物之北冰洋。 又蘇武牧羊之「北海」,一說指大漢北疆之貝加爾湖〈西伯利亞〉;二說指白亭海〈唐代河西走廊之休屠澤〉;三說泛指漢朝西北荒原區〈今烏蘭巴托附近〉。 蘇武牧羊〈水墨畫/中華五千年〈網路分享〉〉 ~引隋唐。陸德明釋文:「北冥,本亦作『溟』,北海也。」此處「北海」,泛稱北方溟漠無涯之瀚海〈黑水大海〉,未有特定所指。 西晉。陸雲《登臺賦》:「北溟浩以揚波兮,青林煥其興蔚。扶桑細於毫末兮,坤崙卑乎覆簣。」 ②鯤: ~《莊子。逍遙遊》傳說中之一種巨魚。一般指上古時代藍鯨之祖先〈魚龍?〉。神話傳說鯤可化為巨大之鵬鳥〈鯤鵬〉,可能係古人觀察藍鯨祖先能躍出海面數十丈遨翔穹蒼之浪漫想像。 另於《國語》中之「鯤」指魚子〈魚卵〉。見《國語。魯語上》:「澤不伐夭,魚禁鯤鮞。」韋昭注:「鯤,魚子也。鮞,未成魚也。」魚禁鯤鮞,謂古人打漁規範禁止捕撈魚苗與幼魚。 ③南冥: ~對應北冥,南冥泛指南方之大海。依《逍遙遊》文中所稱,南冥所在即名曰天池。 按,天池係形容南方大海之浩瀚無涯。則似非後人考據之長白山天池或其他地方天池。天池以長白山最大,亦不過九平方公里餘,委屈了遠古巨魚或巨鵬。 鯤鵬能「水擊三千里,搏扶搖而上者九萬里」,那僅九平方公里的天池如何舒展棲息?故一說南冥泛指南冰洋,即南極或南極海。 齊諧①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②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馬③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 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而後乃今培風,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④者,而後乃今將圖南。 蜩與學鳩笑之曰:「我決起而飛,搶〈槍〉榆⑤枋,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 適莽蒼者,三飡而反,腹猶果然;適百里者,宿舂糧;適千里者,三月聚糧。之二蟲又何知? 《齊諧》是本專門記載怪事的書。這書上說:「鵬鳥遷徙往南海時,會從海面擊起水花達三千里,拍打著旋風直上九萬里高,是乘著六月長風而去的。」 像野馬的遊氣,飛揚的塵埃,還有那所有活動的生物,無一不借著大自然氣息而相吹動。天色蒼茫,那是天的本色嗎?天的高遠是沒有極盡的嗎?大鵬往下看時,大概也是如此吧。 且說水若聚積不深厚,那麼就沒有足夠的力量可以負載大船。倒一杯水在堂前的低窪處,那麼一根小草可當作船;放上一個杯子就膠著不動了,這是水淺船大的緣故。 如果積風不夠厚遠,那麼就沒力量承負巨大的鵬翼。所以要飛九萬里,那積風就得在鵬的下面,然後才能乘著風力,背負著青天而無所阻礙,而後才準備飛往南海。 蟬和斑鳩譏笑大鵬說:「我奮力起飛,遇到榆樹和檀樹就停下來,有時飛不到,投落地面就是了,何必飛上九萬里往南去呢?」 到郊外去的,只帶著三餐而當天就回來,肚子還飽飽的;到百里遠的地方去,要舂米準備一夜的糧食;到千里遠的地方去,就得準備三個月的糧食。這兩隻蟲又如何知道呢! ①齊諧: ~即《齊諧記》,為古漢族神話志怪小說之一。或作人名;《成疏》:「姓齊,名諧,人姓名也;亦言書名也。」依上下文意,應指志怪小說書名。 按,劉宋。東陽無疑著《齊諧記》七卷,已佚傳。南朝梁。吳均接作《續齊諧記》一卷,載《隋書。經籍志》,今僅存十七條。 ②摶: ~摶,音ㄊㄨㄢˊ,有多義。此處作憑藉、仗恃解。據《莊子》司馬注:「摶,圜也。周飛而上,若扶搖也。」 引《文選。范雲。贈王中書詩》:「岱山饒靈異。沂水富英奇。逸翮凌北海,摶飛出南皮。遭逢聖明後,來棲桐樹枝。」 ③野馬: ~《莊子。逍遙遊》中之野馬,非指體型驃悍魁梧之野馬;而是比塵埃還微小之遊氣。莊子運用「野馬」一詞反喻遊氣,為下文「小大之辯」埋人伏筆。 引郭象注:「野馬者,遊氣也。」成玄英疏:「此言靑春之時,陽氣發動。遙望藪澤之中,猶如奔馬,故謂之野馬也。」 野馬奔騰〈網路分享〉
④夭閼: ~夭,折也;閼,音ㄜˋ,止也;阻塞、壅塞。夭閼,因受阻折而中止。引喻夭折、早夭也。 引《紅樓夢》第七十九回:「期汗漫而無夭閼兮,忍捐棄予於塵埃耶?倩風廉之為余驅車兮,冀聯轡而攜歸耶?」 ⑤槍〈搶〉榆: ~槍,刺擊用的長矛。榆,落葉喬木,實扁圓,木材堅實可製器具。槍榆,引喻人之識淺志小,難堪大用。 槍榆,或作搶榆。引唐。劉禹錫《武陵書懷五十韻》:「巢幕方猶鷰〈燕〉,槍〈搶〉榆尚笑鯤。邅回過荊楚,流落感涼溫。」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①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靈②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此大年也。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不亦悲乎! 小智比不上大智,壽命短比不上壽命長的。如何知道是這樣呢?朝菌白天就死不知道有夜晚,寒蟬春生夏死夏生秋死不知道有春秋季節,這就是小年。 楚國南方有一隻靈龜,以五百年為一春季,五百年為一秋季;上古時代有一顆大椿樹,以八千年為一春季,八千年為一秋季,這就是大年。 而彭祖到現在仍以長壽聞名,眾人都想跟他比,豈不是悲哀嘛! ①蟪蛄: ~蟬科,蟪蛄屬;蟬之別稱有蜩、寒蜩、蟪蛄、蚱蟬、寒螿、螗蛦...等。 「蟪蛄不知春秋」,其引申義略同四字成語~如「夜郎自大」、「井底之蛙」、「牖中窺日」、「不自量力」等。 ②冥靈: ~此處「冥靈」,指古神話傳說中之巨型靈龜。後世以愚鈍無知腦筋不靈光,謂之「冥頑不靈」;為冥靈之反義詞。 見唐。韓愈《祭鱷魚文》:「不然,則是鱷魚冥頑不靈,刺史雖有言,不聞不知也。夫傲天子之命吏,不聽其言,不徙以避之,與冥頑不靈而為民物害者,皆可殺。」 湯之問棘也是已。湯問棘曰:「上下四方有極乎?」 棘曰:「無極之外,復無極也。窮髮①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為鯤。有鳥焉,其名為鵬,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雲,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 絕雲氣,負青天,然後圖南,且適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適也?我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而彼且奚適也?』」此小大之辯也。 湯問棘也有這樣的話。湯問棘說:「上下四方有極限嗎?」 棘說:「無極之外還是無極。草木不生的北方有一大海,就是天然的大池。大池裏有一條魚,牠的體寬好幾千里,沒有人知道究竟有多長,牠的名字叫作鯤。還有一隻鳥,牠的名字叫作鵬,鵬的背像泰山,翅膀像垂掛在天邊的雲。 乘著炫風直上九萬里的高空,沖出雲氣,背負青天,然後向南飛去。住在小澤中的鴳雀譏笑牠說:『牠要到哪兒去呢?我騰躍而上,不過幾仞就落下來,在蓬蒿之間翱翔著,這不也是盡了飛躍的能事嘛。而牠到底要飛到哪裏去啊?』」這就是小和大的分別。 ①窮髮: ~窮,窮盡也。髮,以頂上毛髮喻草木。窮髮,引喻不毛之地,形容草木不生之荒漠。後以「童山濯濯」形容禿頂。 童山濯濯〈網路分享〉
引成玄英疏:「地以草為毛髮,北方寒沍之地,草木不生,故名窮髮,所謂不毛之地。」 亦見南朝宋。謝靈運《游赤石進帆海》詩:「周覽倦瀛壖,況乃淩窮髮。川後時安流,天吳靜不發。」 ②小大之辯: ~就物質方面:物質小大之辯突顯物之形體大小、壽數長短、事功與智識高下等差異,表面上道家思想傾向「貴大長高,而賤小短下」,諷喻識淺量小者「蟪蛄不知春秋」。 就精神方面:精神小大之辯闡明精神超脫物質之外,已非有形之「貴大、賤小」觀念所能羈絆,而更臻往「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之逍遙無為、超凡入聖境界。 前者〈物質方面的小大之辯〉是「有限的超越自我」;後者〈精神方面的小大之辯〉是「無限的超越自我」。 ~引郭象《莊子注》:「各以得性為至,自盡為極也。向言二蟲殊異,故所至不同,或翱翔天池,或畢至榆枋,則各稱體而足,不知所以然也。今言小大之辯,各有自然之素,記非跂慕之所及,亦各安其天性,不悲所以異,故再出之。」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徵一國者,其自視也亦若此矣。而宋榮子猶然笑之。 且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斯已矣。彼其於世未數數然①也。雖然,猶有未樹②也。 夫列子御風而行,泠然③善也,旬有五日而後反。彼於致福者,未數數然也。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故曰:至人無己④,神人無功⑤,聖人無名⑥。 所以有些人的才智可以為一官,行為可以庇護一鄉,德性可以符合一君,而受一國信任的人,他就自鳴得意的也像小澤中的鴳雀般。而宋榮子不禁嗤笑他們。 宋榮子全世界都誇讚他也不會特別勤奮,全世界都非議他也不會感到沮喪,他能認定內外的分際,辨別榮辱的界限,就是如此吧。他在這世上並未汲汲去追求。雖然如此,他還是有未曾樹立到的。 再說列子駕御風而行,飄然輕鬆,十五天後而回來。他對於完善的事,並沒有汲汲去追求。這樣雖然可以免於步行,但還是有所依待。 若說能順著萬物的天性,駕御六氣的變化,以遊於無窮的境界,他又有什麼好依待的呢!所以說,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展鵰御風而行〈網路分享〉 = = = = = = ①數數然: ⑴汲汲追求貌~「彼其於世未數數然也」之「數數然」,取本義。 ⑵每常,頻繁,屢次~古散文「數數」一詞之一般用法,取本義。 例《漢書。卷五四。李廣傳》:「立政等見陵,未得私語,即目視陵,而數數自循其刀環。」 ②未樹: ~樹,古通「尌」。樹立;建立也。未樹,言〈宋榮子〉尚未樹立或未達成〈跳脫世俗褒貶、榮辱〉逍遙自在之德行。 ③泠然: ~泠然,有多義;此處作輕盈、輕妙或飄逸貌。郭象注:「泠然,輕妙之貌。」 引宋。陳師道《和和叟第課還自都下》詩七律前半首:「青雲直上馬如龍,來往泠然若御風。髙步只應天咫尺,舊遊寧寄浙西東。」 ④至人無己: ~至人,道家指道德超凡脫俗,達到無我境界之人。類似《莊子。天下》所提:「關尹、老子,古之博大真人。」 引《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篇第一》:「中古之時,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於陰陽,調於四時,去世離俗,積精全神,遊行天地之間,視聽八遠之外,此蓋益其壽命而強者也。亦歸於真人。」 ~無己,一說即「無私、無我,無欲、無待」;學者或約言之即「無待」之境界。 引郭象《莊子注》:「無己,故順物,順物而至矣。」 ⑤神人無功: ~神人,道家有二義:⑴指超脫形骸物體,已全然精神化之仙人。⑵對天神之稱謂,曰神人。〈今或用來讚歎某人某事天才之舉,如某神、神回應等。〉 神人按指《莊子。逍遙遊》後段所述:「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之人。 ~無功,猶同《老子道德經》第五十一章云:「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引郭象《莊子注》:「夫物未嘗有謝生於自然者,而必欣賴於針石,故理至則迹滅矣。今順而不助,與至理為一,故無功。」 ⑥聖人無名: ~聖人,此處專指《老子道德經》第四十九章:「聖人無常心,以百姓之心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矣。」之聖人;非儒家所指治世之聖人、仁王、君子。 引《辯問》「俗所謂聖人者,皆治世之聖人,非得道之聖人,得道之聖人,則黃老是也。治世之聖人,則周孔是也。」 ~無名,不執著於常名、善名、虛名,不受諸名相所羈絆。 引郭象《莊子注》:「聖人者,物得性之名耳,為足以名其所以得也。」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