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黨主席選舉出現黨員人數低、投票率低、得票率低與得票數低的「四低」現象,有投票權的黨員37萬人,較4年前縮水9萬人;投票率50.7%,較4年前減少7%;朱立倫得票率45.78% ,不但是國民黨史上首位未過半當選人,得票數8萬5164票,更只有4年前吳敦義的59%,這樣的國民黨如何讓人期待2024年重返執政?

朱立倫的三大挑戰

相較張亞中一介素人,光靠論述與理念就得到32.59%選票,朱立倫拉攏了地方派系,得到縣市長、民代的表態力挺,再以棄保效應邊緣化江啟臣,用盡全力卻只能得到「四低」的結果,完全沒有賦予國民黨再起與朱立倫共主的氣勢與聲望,這是國民黨與朱立倫的大危機。

國民黨要制衡民進黨,要促進美、中、台的共同利益,要實現「重返執政」的目標,眼下面臨著三個挑戰。

一,如何與「深藍」和解。競選過程中,朱立倫批評張亞中的和平協議「只有理論」,是「紅統」、「急統」、「要選舉的人聽到就害怕」,這不只是否定張亞中個人,也否定了所有張亞中的支持者。試問,選舉少得了「張亞中們」嗎?和平協議是《連胡五項願景》的內容之一,難道連戰也是紅統,要以《連胡五項願景》為基礎推動兩岸交流的朱立倫自己,也是紅統?如何化解黨內傷痕,如何爭取「張亞中們」的支持,是朱立倫的當務之急。

二、「藍白」如何合作。當前國民黨的主流策略是「少談兩岸,多談民生」,在疫苗、萊豬等議題與民進黨正面對決,在兩岸議題則保守、被動處理,這個路線與民眾黨完全重疊。

既然路線重疊,藍白要不要合,自然成為議題。藍白合,將極大化「民進黨下台」的機率,藍白分,則可能保送了民進黨少數當選。部分國民黨人士擔心藍白合之後,國民黨會被民眾黨「吃掉」,忘了選舉是實力原則:國民黨若強過民眾黨,何需懼怕藍白合?若實力不如民眾黨,藍白不合,國民黨也只會在選舉中被邊緣化。這種擔憂,實在講是枉做小人。

三、如何成為美、中、台的公約數。北京申請加入CPTPP,孟晚舟獲釋返國,習近平承諾不再興建境外煤電廠,在在顯示北京要求美方表態的「三條底線」、「兩份清單」,美方已經有所回應。

民進黨的兩岸路線是無限放大中美競爭,而忽略了中美同時有多麼需要合作,特別是氣候變遷;拜登立下美國2035年「零碳排」的目標,但大氣不分國界,如果只有美國零碳排,北京繼續擁抱燃煤,拜登的努力等於毫無意義。現在中美雖有政治分歧,但也願意共同為氣候變遷努力,為地球、為人類下一代謀取福祉;相較台灣卻還在搞意識形態對抗。

喚起無色覺醒力量

國民黨主張「親美和中」,「親」、「和」都只是用字,重點在於,國民黨能否找出美、中、台的共同利益,這不但是為了台灣,也是為了全人類,為了下一代。兩岸各自申請加入CPTPP,美國是有能力杯葛北京,北京也有能力杯葛台灣;美、中、台如何達成共識,這是民進黨絕對做不到,而國民黨有可能實現的事。

2022九合一選舉,只要國民黨不犯錯,可以預期會有不錯的成績;國民黨真正的挑戰在2024大選,如何一方面尋求兩岸和平,一方面得到台灣人民的信任。旺旺中時長期主張「無色覺醒」,就是要放開意識形態的束縛,從民眾的生活需求出發,團結出台灣的最大公約數。

民進黨以「抗中保台」作為選舉的基石,為了轉移施政不力,去年禁止小明入境,拒絕BNT疫苗來台,凡此種種,意識形態已經在民進黨裡根深蒂固。但在民進黨之外,所有反對民進黨濫權,所有希望兩岸和平的主張,都應該是「無色覺醒」的範圍。

深藍也好,中間也罷,乃至於民眾黨的柯文哲,都在「制衡執政黨」的同一艘船上;「四低」的國民黨,除了要團結黨內不同的理念,也要把對民進黨的制衡放在自己的利益之上,才有機會促成政黨輪替。

「爭是不爭,不爭是爭」,一個不執著於自身顏色的政黨,才會是一個能整合各種顏色的最有力在野黨。這是我們對新任的朱立倫主席,最深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