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10/09 09:11:00瀏覽1002|回應1|推薦0 | |
菩薩行處 民國初年,太虛大師提倡「菩薩學處」;但是,導師聖開上人覺得「學」還不夠,更應起而「行」。所以,自西元一九七年起即提倡「菩薩行處」,教化學佛的人乘菩薩行者:處處都是我們行菩薩道的地方,處處都是「菩薩行處」。 最初聽聞上人這樣的說法,不禁內心歡喜萬分,並由心深處大加讚賞上人的智慧。幾年來,親眼見上人不辭辛勞為弘揚釋迦正法而開山、度僧、創建道場,無一不是上人親身躬行體現菩薩行的最佳典範。 近日,從經典中翻閱到佛經也說到菩薩行處,令我更是欣喜不已,原來,菩薩行處也出自經典,可見佛道、菩薩道、師道與吾道之不孤寂了。在此摘錄之,願與菩薩道上的伴侶們共勉。 爾時,滿慈子問舍利子言:「云何名為菩薩行處?」舍利子言:「布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密多相應作意,應知是為菩薩行處。……」 以上這一段經文見於大般若波羅密多經卷五八四。 又於妙法蓮華經.安樂行品第十四:佛告文殊師利,若菩薩摩訶薩於後惡世欲說是經,當安住四法:一者,安住菩薩行處親近處,能為眾生演說是經。文殊師利,云何名菩薩摩訶薩行處?若菩薩摩訶薩住忍辱地,柔和善順而不卒暴、心亦不驚。又復於法無所行,而觀諸法如實相,亦不行、不分別,是名菩薩摩訶薩行處。 經中又言:云何名菩薩摩訶薩親近處?菩薩摩訶薩不親近國王、王子、大臣官長,不親近諸外道梵志、尼犍子等,及造世俗文筆、讚詠外書,及路伽耶陀、逆路伽耶陀者,亦不親近諸有兇戲、相扠相撲,及那羅等種種變現之戲,又不親近旃陀羅,及畜豬羊雞狗、畋獵漁捕、諸惡律儀,如是人等、或時來者,則為說法、無所希望,又不親近求聲聞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常好坐禪,在於閒處、脩攝其心。文殊師利,是名初親近處。 復次,菩薩摩訶薩觀一切法空,如實相,不顛倒,不動不退不轉,如虛空無所有性,一切語言道斷,不生不出不起,無名無相,實無所有,無量無邊,無障無礙,但以因緣有、從顛倒生,故說,常樂觀如是法相,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二親近處。…… 有的人以為:我只是個凡夫,怎有能力去行菩薩道利益他人?師父上人常自喻為小鳥,願以翅沾水來撲滅森林大火,保護家園裡上千萬個親友的生命……。明知難行要行、確知當為而不可不為的悲心願力,只期望有緣的菩薩行者共同來創造人間淨土,聽聞的人無不受到感召而發起大悲心、大願行,況且,上人把學做菩薩之行說得極為淺白易懂、易行。例如: 因為處處都是人,所以,處處都是人們修行辦道弘法利生的道場,這就 是人乘佛教的道場,也就是「菩薩行處」。 度人有順度、智度、情度等種種度法,看因緣怎麼生就怎麼度,這就是 菩薩隨緣度眾生。 既已皈依佛法僧三寶,不可有迷信的行為。要在日常生活中,明明白白 ,清清朗朗,隨時保持覺悟的正確觀念;有了正智的觀念就要時時刻刻發現自己不正之知見,和多生累劫帶下來的不良習氣,而加以改正。 什麼是菩薩道?菩薩道即是覺道。要行菩薩道,首先要發菩提心,發了 菩提心,還要證菩提,證了菩提,所作所為都叫行菩薩道;假使學佛學了一輩子,還沒有證菩提,所行的不叫菩薩道,只能叫善業。 上人開示的這些法語,對於有志成就佛道者而言,真是使人精神振奮且清涼的好藥。雖然,有的人有能力造百人、千人之福,有的人卻只有造十人之福的能力,但是,只要真心懇切要行利他利己之行,就是發菩薩心、學菩薩行的開始,處處都是菩薩行處的好道場。不怕起步晚、只怕不肯行;不怕不會做、只怕不肯學;不怕做不好、只怕不謙虛改過。 瞭解了菩薩道和菩薩行處的意義,相信有緣的人都將是菩薩道上的法眷,也希望有緣人都能成為菩薩道上的伴侶,更希望:人人處處、世世常行菩薩之道,同證菩提、早日圓滿佛果。 註/名詞解釋 尼犍子:印度六大外道之一,翻譯為:離繫子。此外道特修裸形塗灰等離繫之苦行。 梵志:志求於梵故云梵志。對尼犍子而言,在家之婆羅門,或在家事梵名為梵志。 路伽耶陀:又名:路迦耶底迦,外道之名。譯作:順世,即隨順世間之凡情、計執是常是有等者。就像禮儀名教儒墨之流。 那羅:譯曰:力。就是捔力戲、伎戲。 旃陀羅:又作:旃荼羅。譯曰:屠者、執暴惡人、下姓等。在四姓之外,以屠殺為業者,男稱旃陀羅、女稱旃陀利。法顯傳中說:「旃荼羅名為惡人,與人別居,若入城市則擊木以自異,人則識而避之不相搪突。」 ☸ 下一篇: 與佛同在 上一篇連結、相關閱讀: ★ 珍惜人生 @珍惜人生 - 南無阿彌陀佛 - udn部落格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