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10/12 08:20:00瀏覽1016|回應0|推薦0 | |
參、進階篇 三皈依-在家入道之戒法,宜從師而受之。 南無佛陀 南無達摩 南無僧伽 皈依佛 皈依法 皈依僧 皈依覺 皈依正 皈依淨 * * * 歸依佛 歸依法 歸依僧 歸依佛兩足尊 歸依佛不墮地獄 歸依法離欲尊 歸依法不墮餓鬼 歸依僧眾中尊 歸依僧不墮畜牲 歸依佛竟 歸依法竟 歸依僧竟 善知識!歸依覺,兩足尊;歸依正,離欲尊;歸依淨,眾中尊。從今日去,稱覺為師,更不歸依邪魔外道。以自性三寶,常自證明,勸善知識,歸依自性三寶。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淨也。自心歸依覺,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離財色,名兩足尊。自心歸依正,念念無邪見,以無邪見故,即無人我貢高、貪愛執著,名離欲尊。自心歸依淨,一切塵勞愛欲境界,自性皆不染著,名眾中尊。若修此行,是自歸依。凡夫不會,從日至夜,受三歸戒,若言歸依佛,佛在何處?若不見佛,憑何所歸?言卻成妄。 善知識!各自觀察,莫錯用心。經文分明言:自歸依佛,不言歸依他佛。自佛不歸,無所依處。今既自悟,各須歸依自心三寶,內調心性,外敬他人,是自歸依也。(此二段文摘自六祖壇經) 懺悔偈 往昔所造諸惡業 皆由無始貪瞋痴 從身語意之所生 今在佛前求懺悔(二、一切罪障皆懺悔,三、一切罪根皆懺悔。) 無相懺悔 弟子等,從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不被愚迷染;從前所有惡業愚迷等罪,悉皆懺悔,願一時消滅,永不復起。 弟子等,從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不被憍誑染;從前所有惡業憍誑等罪,悉皆懺悔,願一時消滅,永不復起。 弟子等,從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不被嫉妒染;從前所有惡業嫉妒等罪,悉皆懺悔,願一時消滅,永不復起。 善知識!以上是為無相懺悔。云何名懺?云何名悔?懺者:懺其前衍;從前所有惡業、愚迷、憍誑、嫉妒等罪,悉皆盡懺,永不復起,是名為懺。悔者:悔其後過;從今以後,所有惡業、愚迷、憍誑、嫉妒等罪,今已覺悟,悉皆永斷,更不復作,是名為悔,故稱懺悔。凡夫愚迷,只知懺其前衍,不知悔其後過。以不悔故,前衍不滅,後過又生。前衍既不滅,後過復又生,何名懺悔?(本文摘自六祖壇經) 發四弘誓願 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自性眾生誓願度 自性煩惱誓願斷 自性法門誓願學 自性佛道誓願成 * * * 自心眾生無邊誓願度 自心煩惱無邊誓願斷 自性法門無盡誓願學 自性無上佛道誓願成 善知識!大家豈不道,眾生無邊誓願度?恁麼道,且不是惠能度。善知識!心中眾生,所謂邪迷心、誑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惡毒心,如是等心,盡是眾生,各須自性自度,是名真度。 何名自性自度?即自心中邪見、煩惱、愚痴、眾生,將正見度。既有正見,使般若智打破愚痴迷妄眾生,各各自度。邪來正度,迷來悟度,愚來智度,惡來善度;如是度者,名為真度。 又煩惱無邊誓願斷,將自性般若智,除卻虛妄思想心是也。又,法門無盡誓願學,須自見性,常行正法,是名真學。又,無上佛道誓願成,既常能下心行於真正,離迷、離覺,常生般若,除真、除妄,即見佛性,即言下佛道成。常念修行是願力法。(摘自六祖壇經) 五戒-是一切大小乘清涼、善法之根本。若能堅持則是五大施。 一、不殺生。 二、不偷盜。 三、不邪淫。 四、不妄語。 五、不飲酒。 十善-止惡不惱於他,順第一義諦之理能於此世他世順益故名為善。 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淫。(身三業) 四、不妄語。五、不兩舌。六、不惡口。七、不綺語。(口四業) 八、不貪心。九、不瞋心。十、不痴迷。(意三毒) 註/三皈依、五戒、十善,為人乘入佛之基礎;也是人、天善道之基礎。 四攝-四種菩薩化他之德,以利益眾生。 一、布施攝。二、愛語攝。三、利行攝。四、同事攝。 六度-六種度生死海到涅槃彼岸的修行方法。 一、布施度。二、持戒度。三、忍辱度。四、精進度。五、禪定度。六、智慧度。 八正道-八條離偏邪的聖者之道。 一、正見。二、正思惟。三、正語。四、正業。 五、正命。六、正精進。七、正念。八、正定。 四聖諦-聲聞人依此四種聖者所見之真理,而修道證滅。 一、苦諦。二、集諦。三、滅諦。四、道諦。 四念處-行人修此觀以發觀慧,使念住於所觀之處。 一、身念處:觀身不淨。 二、受念處:觀受是苦。 三、心念處:觀心無常。 四、法念處:觀法無我。 五停心觀-可停止貪、瞋、痴、我見、散亂之五種觀法。 一、不淨觀。二、慈悲觀。三、因緣觀。 四、界分別觀。(或觀佛觀,能治一切之煩惱。)五、數息觀。 四正勤-一心精進行此四法能斷懈怠,乃正持策身語意中之最勝。 一、對已生之惡,令斷除,而勤精進,徹底斷除。 二、對未生之惡,令不生,而勤精進,永遠不生。 三、對未生之善,使之生,而勤精進,令其速生。 四、對已生之善,使增長,而勤精進,永遠為善。 四神足-於加行位勤修此四種禪定以攝心,定慧均等後所願乃可得。 一、欲神足。二、勤神足。三、心神足。四、觀神足。 五根-此五法能生一切善法之根本,於清淨法中由此勢力伏諸煩惱。 一、信根。二、精進根。三、念根。四、定根。五、慧根。 五力-五根增長有治五障之勢力,不為煩惱所壞,天魔外道不能阻壞。 一、信力。二、精進力。三、念力。四、定力。五、慧力。 七菩提分-又譯作:七覺支。乃七種覺察心術偏正與否之覺法。 一、擇法覺支。二、精進覺支。三、喜覺支。四、輕安覺支。五、念覺支。六、定覺支。七、行捨覺支。 三法印-諸經法若有此三印即是佛說,修之得道。無此三印即魔說。 一、諸行無常。二、諸法無我。三、寂靜涅槃。 三藏十二部經-經乃聖人之言說能貫穿諸法;復能滅 三業過非;論以對觀真理之勝智而名。 一、經藏。二、律藏。三、論藏。共三藏。 一、契經。二、應頌。三、記別。四、諷誦。 五、自說。六、緣起。七、譬喻。八、本事。 九、本生。十、方廣。十一、希有。十二、論議。等十二部經。 十二因緣-辟支佛觀之以厭生死,知無常實之我體,斷惑業而證涅槃。眾生涉三世而輪迴六道之次第緣起:一、無明。二、行。三、識。四、名色。五、六入(處)。六、觸。七、受。八、愛。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憂悲苦惱)。 ☸ 下一篇★ 肆、在家修學菩薩篇-聖開導師法語 上一篇★ 貳、入門篇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