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懷恩基金會與聯合報主辦的懷恩文學獎強調以文學彰顯人性美善。聯合報社長胡立台表示,從眾多參賽者中脫穎而出的作品,都描寫了具體的善行、善念,樸實誠懇的寫作風格,讀來格外感人。
今年懷恩獎分三組:社會組、學生組及兩代寫作組。其中,兩代組透過晚輩向長輩探求人生故事,被作家陳義芝形容為「文學的家族合唱」;去年首度推出大獲好評,今年得獎者因而從三名增加為八名。而漸凍人袁鵬偉以「尋找活著的理由」獲社會組優勝,也相當受矚目。
社會組首獎蔡怡的「梭羅河畔」,描寫印尼看護阿尼悉心照顧她罹患失智症的父親。印傭為了刺激老人家的語言能力,甚至一個字一個拼音、學中文,每天唱歌給他聽。但阿尼因在台期滿必須返國,她父親無法適應新看護,竟在一個月內衰老到不認得自己的女兒,每天急尋「我的孫女在哪裡?」還說:「小姐求求你送我回家!」原來他已經把阿尼當成自己的孫女、以為自己的親人都不在身邊了。
蔡怡紅著眼眶說,父親生前最後的五年半與她同住,帶給她極大的挫折與磨練,她由衷感謝阿尼對父親的愛與付出。
學生組首獎葉嘉瑛就讀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四年級,作品「水語茗言」寫以運送山泉水為生的父親,不論再怎麼累、晚上都要泡茶給全家人喝;她離家求學後,返家時驀然發現父親蒼老許多,換她為父親泡一壺茶。
兩代寫作組首獎「小腳阿嬤」由母親劉潘來富口述、女兒劉碧玲執筆。刻畫纏小腳的阿嬤,如何獨力拉拔八個孩子長大成人。漸凍人袁鵬偉原本是高科技公司協理,發病近八年的他,寫作、電腦繪畫一把抓,還開發給語言障礙者使用的LED溝通板,「尋找活著的理由」即描述他生病後的豐富人生。
※延伸閱讀: 第六屆懷恩文學獎 得獎作品